小丸子的自然生態夢

Suie Lo
Breathing Humming
Published in
Apr 15, 2018

櫻桃小丸子的廣東話主題曲有這樣幾句:最愛動物 要做博士 …. 研究小蚊子 飛鳥大象 樹熊或魚。可惜高中如想選修生物科,必須搭配化學科,而剛好我的化學科的成績是最差的 (真的超討論死背化學名詞!) ,因此觀察動植物的夢便愈走愈遠。

Photo by David Clode on Unsplash

離開研究生身份後,我終於可以恣意地亂看自己喜歡的書,David George Haskell 享負盛名、入圍普立茲獎非文學類決選的《森林秘境》和後來推出的《樹之歌》,兩本博物學書籍,便把那個在藏著心裡的小丸子夢想(這個「代號」也太奇怪了) 喚醒。

兩本書跟小時候看的《十萬個為甚麼》不同,Haskell 沒有像凝視藥水瓶內動物標本的目光看待森林,也沒有把所有生物簡化為元素周期表裡的綜合有機體,他善用科學家敏銳的觀察力,加上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情,把動植物、甚或菌類的生長,配搭靈活的想像力,把詩意的比喻投射在讀者的腦海中。

Photo by Patrick Brinksma on Unsplash

「牠 (蠑螈) 的皮膚濕潤得不可思議,彷彿是由雲朵凝聚而成。」、「因此,傾聽這些樹木的歌聲就是拿著一具聽診器觸碰大地的肌膚,聆聽其下的脈動。」、「把雨的語言演繹得最為精彩的還是植物的葉子。」作者在字裡行間滲透出具溫度的趣味,令人不自覺地嚮往自然的一切。

《森林秘境》是作者長達一年恆常觀察一片直徑約一公尺的原生林(稱為曼荼羅地)生態記錄,而《樹之歌》則是作者到世界各地探訪生長在不同生態的樹木記錄。在曼荼羅地的觀察後期,作者慢慢形成「所有生物都緊扣在一起、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延伸至《樹之歌》時更把這概念擴闊覆蓋至樹木與人。

無可否認,人類的文明是自然界最大的傷害,但作為生物學家的筆者在疾呼抵抗砍伐原生林木的同時,也勸勉我們不要憎恨人類與文明。他說:「如果我們愛好自然,就沒有道理憎恨人類,因為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如果真正喜愛這個世界,就應該能夠欣賞人類的聰明才智和愛玩的天性。自然當中有人工產品存在,並不一定就會變得不美或顯得突兀。我們人類確實不應該如此貪婪、率性、浪費、短視,但我們應該擔負起應有的責任,而不是憎恨自己。畢竟,人類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對萬物的同情心,而所謂的「萬物」也包括我們自己。」的確,我們忘記人類也是萬物之一、儘管我們製造了許多非自然的產品,但文明本身並不邪惡,邪惡的是我們的貪婪與驕傲。

除了跟隨著生物觀察家走著林間的步道,我們也可以回到自身、成為自己的觀察家。城市人尤其容易被自己「心智所發出的聲音」切斷和自然的連結,當我們安靜下來只忙著聆聽腦海裡遊走在過去與未來的事,必須刻意練習回到當下、重新注意自己的感官,記起我們也是自然的一份子。那不用成為生物學家、動植物學者或是生態導賞員,我們和大自然同樣接近。

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不錯,歡迎多多拍手!

Suie Lo 文章一覽

--

--

Suie Lo
Breathing Humming

南半球生活 Life in Southern Hemisphere | 廣東話兒童聲音節目 Cantonese Podcast for Kids | 藝術 Art | 兒童文學 Children Literature | 故事 Story | 口述影像員 Audio Descri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