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m] 王一郎老師分享心得

Bryan Yang
A multi hyphen life
Jul 25, 2021

建立高績效團隊 先從培養團隊力開始

今年初因緣際會之下轉任管理職,團隊雖然十幾個人,但即便到現在也是走的如履薄冰。在這知識經濟的時代,最重要的資產以及生產力都來自於團隊成員,即便是管理職,也沒辦法單純使用「權力」來強迫團隊做事,如何把團隊顧好已經成為主管最重要的課題。

以下的東西會混雜一郎老師的內容以及我自己的心得,就不特別拆出來了。

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領導人在團隊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團隊的每個階段也有每個階段該注重的項目。

初始期

剛開始大家還很混亂不知道要怎麼做事的時候,主管需要幫忙訂定遊戲規則,或是基本的「原則」,來讓大家知道怎麼相互配合、一起工作

過渡期

雖然規則定了,但總是不可能覆蓋到每個層面,因此主管在這時候需要出來做協調、幫助大家搞清楚規則。

規範期

等大家適應規則後,大家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要做什麼,這時候主管需要開始練習授權、幫助成員建立成就感。

表現期

當大家上軌道後,主管這時候需要去外面找資源,幫助團隊有更好的未來。

回想起今年組織調整時,也經歷過這四個時期。最剛開始我們團隊重新調整了 Jira 開單的流程、也調整了開會的 Pattern(改用 Scrum),以及團隊的溝通模式。這時候最常出現的問題的確是「這個問題要找誰」、「之後我要幹嘛」之類的問題。就需要 case by case 的去看、去調整,同時也要不斷的跟團隊溝通大方向。

一段時間後,團隊就會在過渡期以及規範期搖擺。這時候如果發生成員異動,如何讓新人融入這個文化就變成是主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需要確保新成員能夠適應、舊成員能夠協助新成員進入這個狀況。

在這過程中,因為有幾個同事表現得非常突出,也早早就跟我老闆開始討論如何爭取更大的發揮空間來讓這些同事可以有更好的表現。

創造共同經驗、產生連結

不是單純把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會形成團隊。團隊成員彼此之間需要「連結」,而每一階段需要產生連結的方式、手法都不盡相同。

這些「連結」產生於正式或非正式的經驗,可以是在工作上經歷同一個專案、也可以是彼此之間有其他共同的話題。像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就會使用共同的口號來讓同學彼此之間有共同的記憶。或者我們也可以在實務中看到經歷過同一個專案(特別是有挑戰性)的同事之間有更多共同話題(不管是客戶還是坑)。

Team Building 的手法很多,絕對不只是單純吃吃喝喝,有時候有挑戰性的活動,更能加深大家對彼此或是活動的記憶。凝聚團隊的力量是需要慢慢發酵的。領導人或主管即使確定方向正確後,還需要耐心以及觀察來確認成果。

中間一郎老師在分享得了罕見疾病的時候,說了一段話

看不清楚才看到更多、聽不清楚才聽到更多

在跟團隊溝通的時候,到底有沒有真的看到問題、或是聽到團隊的聲音,都是目前我還需要多多提醒自己的事情。

團隊 SCORE

最後一郎老師分享了這個 SCORE 方法:

  • System 原則→方法→計畫→系統:
    團隊裡需要一些最簡單的原則來指導大家最基本的行動。在團隊中,人跟人之間自然會形成小團地,小團體的存在是必要的,需要透過掌握小團體的領項,將團體導到正向。
  • Communication
    價值觀要一樣才能走長久、節奏感一樣、進行討論、協調、達成共識、行動
  • Operation:
    在執行時需要注重執行力,可以容錯、但是不貳過。平常的活動是有價值的,可以將平常的運作整理、抽象化變成共同規則(例如 SOP),成為「組織價值資產」。
  • Response:
    ORID vs DIRO 工作的報告跟引導反思的順序是不一樣的。
    https://tw.alphacamp.co/blog/orid-objective-reflective-interpretive-decisional
  • Evaluation:
    管理要有制度、福利不可小氣。公司福利不好可以視為大環境還可以忍,但是要讓部署知道跟著你是對的。

小結

身為新手主管,知道團隊在哪個狀況、需要注意什麼事情真的非常的重要。既然是管人的職位,就也應該花費更多心思在「人」的身上。包括從 A 到 A+、或是第五項修練都提到對於知識企業,「人」有多麽的重要。

最後附上一郎老師的簡介

--

--

Bryan Yang
A multi hyphen life

Data Engineer, Data Producer Manager, Data Solution Archi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