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解析+中文歌詞|《MAP OF THE SOUL : 7》Interlude : Shadow + Black Swan|致你心中,親愛的尾獸。

(※此篇文超長、涵蓋範圍廣!)


曾經一無所有的我們,現在得到了許多,
曾經作著夢的我們,現在成了某人的夢想,

人生是選擇與後悔的無限反覆,
我很害怕,我們也很害怕,

雖然夢想著高高的藍天,
但是這裡太高又太冷,空氣稀薄,

然而因為有七個人,我很慶幸,
因為我們在一起,我感到慶幸。 」-2018年4月份《RUN! BTS ep56》(播出時間為2018年7月24日)

開頭就必須先放玧其的詩,兩年前他詩中的一小段話,就可以解釋到後面很多事情,而這些字句,其實是他那段時間記錄在筆記本上的一些心情(於同一段時間錄製的《防彈會餐》中有提及),

從Comeback Trailer這首影子,到釋出第一首歌曲《Black Swan》,種種展開與跡象,我認為各位阿米也許有必要從此刻開始強壯起自己的身心💪,就是right NOW!因為我們很有可能迎來一張與前面《MAP OF THE SOUL : PERSONA》完完全全不一樣路線的專輯 🥺,至少「心情上」會很不一樣,就光從最淺顯易見的主視覺,色調也不再是溫暖甜美的粉紅色,而是內斂沉穩,也可以說是象徵「憂鬱」的海藍色,直接就從暖色系跳到冷色系了,推測接下來的主打要不是像《Dionysus》這樣氣場帥到爆炸、視聽覺皆精湛、重新定義K-POP格局的歌曲,要不就是非常「沉重」可能會令人難以招架的作品;
(請務必詳閱前文: |專輯全曲解析+全部中文歌詞|《MAP OF THE SOUL : PERSONA》/非粉也值得聽心靈療程,阿米沁入骨髓醜哭痛哭!|真心大推。

「you dunno you dunno you dunno what to do with
我會讓你知道我正在推動完全不同的事情」-《Dionysus》

雖說風格可能截然不同,但從目前兩首歌來看,專輯的「主軸」依然緊密接續著前篇的「成長」與「對話」(與防彈自我,以及與阿米的對話),並如同他們事業版圖的拓張,這次關卡全面升級了,到了不同的階段,遇到的「魔王」當然也是不一樣的;同時這張《7》所探討的心理與哲學命題可能比《PERSONA》再更深一層,這邊先溫馨提醒一下,榮格心理學本來就不是很簡單的東西(所以接下來的文章裡如果有一些讀不懂的地方也不是你的問題啦),它甚至介於某種神祕學和科學,以及大量的哲學之間,大概就是老高可以拿去做個三集也講不完的題材,

我們就先看一下《Shadow》的歌詞,再繼續說!

榮格心理學中的人格結構有三層次:第一層-意識(自我),第二層-個人潛意識(情結)(或稱「個人無意識」),以及最深最底層的「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是全人類與生俱來,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所累積下來的某種共通記憶,決定著人類的思維模式與文化,因此即便人類散居在世界各地,或是互相沒有聯繫影響的語言和文明,都有著共通的象徵、行為模式和人類經驗,就像許多「神話」和宗教的「傳說故事」中會有非常雷同的描述,(所以上一張專輯有希臘酒神。)

榮格將這些在所有文化中都找得到的共通形態,命名為「原型」(Archetypes)(可理解為「本原的模型」),而「人格面具」(Persona)、「自我」(Ego)與「陰影」(Shadow)就是其中的三種原型,

  • 人格面具(Persona):符合外界期望所展現出的樣貌(角色)。
  • 自我(Ego):人的「意識」(Conscious)的中心。
  • 陰影(Shadow):為迎合外界期望而壓抑至內心深處的部分,如陰暗的想法、不被接受的慾望等等。(類似弗洛依德的「本我」)
這三個原形已經寫在黑板上了。《PERSONA》

另外還有兩個原型「阿尼瑪」(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是我覺得很有意思要特別提一下,

阿尼瑪和阿妮姆斯源於希臘文,阿尼瑪是指男性無意識中的女性性格與形象,阿尼姆斯則是女性無意識中的男性性格與形象,至於會成為哪一個角色,對大多數一般人而言是由自然性別(生理性別)所決定的,但是許多心理學家包括榮格、弗洛依德、阿德勒等等都認為我們生而具有雙重性別,同時存在著陰性與陽性的特質

當生命誕生之時其實並沒有性徵上的差異,是DNA決定胚胎發育成不同的性別,出生以後受到荷爾蒙的影響,再漸漸發展成「認知中的」男性和女性,換句話說其實是整個社會思維如何運作而將一個「人」逐漸塑造成認知中的男性與女性的樣子,又由於這種社會對男性角色的期待、對女性角色的期待,使阿尼瑪和阿妮姆斯與「人格面具」呈現互補的存在(這三者也屬於榮格心靈架構中的「關係結構」),透過理解和掌握使人類更適應在群體社會中的生存,但是自我會將不符合社會期待的性別特質壓抑到人格中的個人無意識層次,

也就是《7》這張專輯所帶出的榮格心理架構中的「認同結構」-

【自我與陰影】

「陰影」與「自我」、「人格面具」呈現幾乎相反的性格與形象,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是在成長過程裡,從他人的喜惡中所逐漸形塑出來的,那些被「喜」或滿足期望的部分成為了人格面具,而另外一些被環境或家庭所排斥、不被接受,無法輕易彰顯於外的本能衝動與特質並不會憑空消失,而是從主要的自我認同中被分離出去,在名為「意識」的光線照射下成為一團跑進你潛意識深處的「黑影」,凝聚成一個「第二自我」(alter-ego),

由於這些東西是「被拒絕」並且純粹利己的部分,因此通常伴隨著「罪惡感」,當它們偶爾從你的無意識上升到意識面時,就會引發各種焦慮與陷入自我懷疑的狀態,

通俗一點來說,這就是星際大戰系列在講的「Dark side」黑暗面!而原力(Force)其實就是一種強烈的本我認同,人生而必須面對心中陰影與光明兩股力量的存在,「接受」並且使之平衡終能成為最強的絕地武士;再更好懂的例子,火影忍者那封印在漩渦鳴人心中的「尾獸」也就是在講同一件事情,人必須接受心中的黑暗,最後鳴人同理並接受了「九尾也是我靈魂的一部分」的事實,在內心張開雙手迎接九喇嘛與之合為一體,進而開啟六道仙人模式,打敗大筒木輝夜,結局成為了第七代火影;(關於火影忍者我寫了一篇超過一萬字的文章, 傳送門在這裡!

那我們就要來看看玧其腳下的「陰影」到底是什麼?

細心觀察可以發現,玧其和南俊其實都是相當纖細的人(高敏感),但是兩個人deal with的糾結卻很不一樣,在《PERSONA》這首歌第一句話就開門見山,南俊最大的迷惘就是「我是誰?」這個終極問題,南俊不喜歡被他人定義,因為連自己都還不太清楚究竟自己是「誰」的時候,哪輪得到別人說三道四;但與其說南俊找不到自我,更準確的形容是南俊是個心靈相當豐富的少年,所以他的心中存在太多面向而不知道該呈現哪一種面貌,或是在這「千千百百個我」之中,究竟有哪一個面貌是「我有什麼理由不能夠呈現的?」

他說:
「我的『影子』 我稱它並寫作『猶豫』
成為『他』之後 我從未有半點猶疑」
總是現身於舞台和聚光燈下
就像烈日熾熱地對著我虎視眈眈」

南俊的影子就是這份對自我的「懷疑」,是他自覺的「軟弱」,戴上人格面具的南俊是一個深受成員信賴而不會輕易動搖的隊長,但他仍然害怕著伴隨著越高知名度與越大責任而來的「自我否定」;在防彈2017年記錄片系列《Burn The Stage》中,其中一場美洲巡迴因為柾國產生高山症狀身體不適,所有人都很擔心,但是南俊說他當時的「擔心」是深怕演唱會即將開始卻沒有人可以替補柾國的主唱位置,而不是擔心柾國的身體狀況,這件事一直讓南俊耿耿於懷,他覺得有這樣想法的自己很「羞恥」;但是以專業表演者和他獨特的身分「團體的隊長」來說,這根本不是什麼需要感到羞恥的事情啊 🥺,

這是他人格面具(身分)和心中那個最善良的他的掙扎,不過從這點切入的話,嚴格來說,南俊沒有什麼真正揮之不去的「黑影」,因為來自外部的紛擾不曾影響他的堅定,他心中最大的敵人,其實一直就是他「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南俊能成為如此與眾不同的領導者,在這首歌後段(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他強而有力地再次向自我聲明:

Dear myself 你絕對不能失去自己的溫度
因為你無須變得溫暖 也不用變得冷漠
哪怕偶爾偽善 偶爾偽惡
這就是我想樹立起的 我的方向我的標度

相較於他人迷失自我,南俊從來就沒有失去過方向,他需要的只是把懷疑轉成「肯定」,而且他內心的每一個自己都可以再互相給自己肯定,這段歌詞也這顯示南俊對自我的千百種面貌是欣賞接受,並認為無須隱藏的:「我想成為的『我』、人們期望的『我』、我所愛的『我』、我所創造出的『我』、笑著的『我』、偶爾流淚的『我』、每分每秒都活著呼吸著的我」,都是「我金南俊」!沒有一個人格需要消失,也沒有一個人格需要退到陰影中,這可是一種凡人沒有的「自信」啊;而且南俊也真是一個充滿入世精神的靈魂,在探索自我難題的同時,卻還想著give you all the shoulders when you cry,人是要不要這麼好啦! 🤧再加上《Intro: Skool Luv Affair》的基調,讓《PERSONA》呈現出的氛圍真的很有溫度並且正向,MV的色彩也是明亮的;

南俊的敵人就是他自己,這個巨人的臉就是南俊自己。
他旁邊這些身上寫滿字句的人形,象徵的就是對自我的懷疑。
台下這些和他穿著一樣制服的人形,也屬於他心中的千百個我。
「金南俊」!

然而玧其這首《Shadow》雖然和《PERSONA》採同種模式也沿用初期歌曲《O!RU8,2?》的基調,不過MV的色調就顯昏暗迷幻許多,闡述的內容也與《PERSONA》幾乎相反,同「陰影」原型與「人格面具」相反,玧其的敵人並不是來自他的「本身」,他說過自己不擅長偽裝(因為覺得很累),所以檯面上檯面下的性格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落差,因此一直窺視著他的影子反而是「公眾期待」下所萌生出的不安全感,對他人看待自己的「外來眼光」感到不自在,都是關於外界逼迫他滋長出的動「」;

玧其是一個非常典型外冷內熱的藝術家靈魂,看起來非常酷,想躺就躺,不想動我就不想動,但其實他是在這種果斷的冷靜中把外界的事物盡收眼底並歸納分析,透過「內化」作為靈感的燃料,心中有着一把熊熊燃燒的創作之火、只對「對自己好的人」、喜歡的人展現溫暖(可以,這很「貓性」),再打個比方,他就是那種如果有誰很大聲的對防彈成員說了傷人的話,他會一臉淡定的對其他人說:「唉呀,不用理他啦。」,然後半夜跑去狠刮對方的車或找人蓋布袋!就是「傷害我沒有關係,但是敢欺負我的哥哥和弟弟們你給我試試看!」

又,本來玧其成為音樂家的初衷,就並不是特別想要讓誰感到幸福,他一開始不想作「偶像」的,成為偶像是為了來到此處的「必經試煉」,他行事的方向也一直很明確,其實就是「自我實踐」,玧其一直都希望創作的音樂能被更多人聽到,也沒有說要去寫什麼迎合市場正面能量讓人聽了充滿元氣的口水歌,並沒有「為了誰去做」的這種前提,他也不太care這個,而且大多是寫自己的故事,自己最真實的心境和想說就說的話,

然而當自己的創作真的被更多的人、被世界聽到了,隨之而來的卻是那些他並不想回應的過度欲求、不誠懇的吹捧與maybe很多商業利益的話術;越多媒體發現只要hashtag BTS 就能帶來源源不絕的愛心數和點閱率,變成什麼事情都想裝熟沾一下,什麼場合都想讓防彈現身,只求名聲的連帶曝光而不在乎音樂作品的本質,這些事情和玧其所期望的「I wanna be a rap star、I wanna be the top」產生了巨大的矛盾,

這裡閃過一秒下方人群的手機螢幕變成了金錢的符號,比喻許多緊追著他們的媒體或甚至是站姊,其實也不過是為了可觀的利益罷了。(韓元是W)
兩首歌的MV中都有這種多面鏡反射多個自己的概念。

另一個矛盾的掙扎,就是當他們終於「越過沙漠來到大海」了,成為鎂光燈追逐的焦點卻也帶給他更大的恐懼,不是說會害羞或怯場什麼的,而是當越大的光束(無論是各種頭銜還是輝煌的成績)聚焦於他們身上的時候,相對於展現自我的空間就變得越來越「不自由」了!

在經歷過那麼多委屈,他們明明渴望揚眉吐氣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才華,要成為最頂尖的歌手之後,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也許六年前作不到的事情、得不到的資源,現在都可以make it right!然而就像升降舞台那樣,最高的地方能站立的部分只有小小的一塊,反而比在下面時更小心翼翼深怕自己跌出去,不僅要做一張比一張更精彩的專輯、還不能重複曲風、還要出乎意料的故事性、更必須為了整個防彈少年團的聲望評價,時時刻刻自我管理不能顯露出任何有心人士能夠大作文章的「不偶像舉止」,持續展現良善特質,作七個人彼此的道德燈塔,雖然他們七個人真的世界良善 🥺,但我覺得這點才是最心累的!一定經常在夜裡自問,明明是追求無比的freedom,為何卻把自己推向這個諸多限制的工作?

對應MV中出現的飯店房間的門,是致敬印度裔英國裝置藝術家Anish Kapoor一件名為《Svayambh》的作品,在門旁邊紅紅的東西其實是殘留的蠟塊,因為這件藝術品是以一個非常巨大的紅色蠟塊放在移動軌道上,緩緩推進一個小小的拱門,象徵勉強將事物硬塞進一個框架中形塑成想要的模樣,那些擠不進去這個「門」而卡在外面的殘渣就好像人們為了成為那個樣貌而失去的一部分血肉與靈魂。(芝加哥最有名的地標,被稱為豆子的《雲門》(Cloud Gate)也是Anish Kapoor的作品之一)

這一段玧其也好像被緩緩推入那扇門中,同時他身後的房門一扇一扇地關了起來,象徵這些「選項」在他的這條路上漸漸消失。

特別是玧其這樣,最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教條與不合理的制約,追求著「超脫」的天才,《Boy with luv》中唱到「世界的和平、龐大的秩序」這些無形約束既沒有辦法綑綁他,也的確不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所關注的重點;有件事在這首歌曲中沒有明說出來,但我認為絕對是影響著玧其人格表現的關鍵,就是憂鬱症在一個人腦海中留下的那層「代碼」;

我自己也是MDD(但是自從喜歡防彈以後應該是輕度了 👌),所以我個人非常了解憂鬱症中有一件對身心健康的人而言非常難以想像的事情,就是「失去感覺」這個持續的狀態,也就是你會對原本超級有熱情的事物,一瞬間「怎麼也想不起來」自己當初是怎麼會有那種熱情的?然後完全失去原本對同一件事物的「情感重量」,這個東西對你來說就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一個很單純的『東西』」(正面負面的意義都沒有),這種「情感消失」的狀況對倚靠「創作」生活的人來說完全就是地獄,形同死亡,要打個比方可能就像一個米其林三星主廚有一天突然失去了全部的味覺,或是一位作家直接失去了文字組織的能力,音樂家失去對旋律的共鳴,畫家失去對視覺傳達的敏銳…並不是江郎才盡而是直接被剝奪了「功能」,

以及,憂鬱症的朋友們通常也不太存在「積極樂觀」的那一面(大腦無法分泌調節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喜怒哀樂上沒有什麼多餘的包裝(比較缺乏「客套」的這一面),我不爽就是會很不爽啊,走在路上被一堆人用手機圍著狂拍,或是阿就很想睡覺還要向鏡頭微笑打聲招呼這種事情,也是會不耐煩啊;以及因為缺少那份絕對樂觀,經常會不自覺地想放棄,雖然也享受著沐浴陽光的時刻,然而「要是有一天退回黑暗中該怎麼辦?」這個疑問總是在腦海不斷盤旋;並不是害怕存在,而是害怕「消逝」,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存在,是不是就不會不見了?如果沒有爬得這麼高,是不是就不會害怕跌倒了?

「好害怕 飛翔在高處令我恐懼
從來沒人告訴過我 這裡有多麼地寂寞啊」

那個在玧其身後越來越大,要把他吞噬的影子,就是一團不能溢於言表,無法向誰訴說的,對失敗、不自由、不信任、想放棄、不想背負任何期待…所感到的種種負面情感,一種真正無法擺脫,再多的自我肯定也無法消彌的極大「恐懼」,在一個「帶給人無限幸福、教人們要愛自己的閃耀的防彈少年團」的人格面具光芒下,被逼退到角落的,沉默的「陰影」…

南俊曾經說過:
「我們是把幸福帶給別人的人,如果我們自己本身不快樂的話,那就是在販賣一個謊言。」

也不是說不允許任何負面情感,而是他們那股無可撼動的「敬業」、這股極致的自覺鞭策著他們自己把這些影子都謹慎地收了起來,或至少像這樣轉化成一種創作材料,寫成音樂,把痛苦做成旋律,都還是為了帶給觀眾一絲心靈上的安慰 🥺;想起玧其說過喜歡的一句話是「雖害怕墜落,但不畏懼著陸。」,再加上有一些2016年的歌詞其實他已經在探討「下坡路」的問題,常常對自己說人氣就像泡泡或是海市蜃樓,要做好這些可能終有一天都會消失的準備(但明明2016年是他們才剛站穩的時候),說真的這首《Shadow》我聽第一次就醜哭了 😭,

想著他們要面對如此高處不勝寒的黑暗面,就覺得好心疼(´;ω;`),但在這首MV的最後一幕,玧其抬起臉直視鏡頭,並消失在閃爍個不停的燈光和人群中,只剩下「你明白吧」這一句歌詞和快門喀嚓喀嚓聲迴蕩,這是一個有力而堅定的隱喻,因為玧其心中是非常明白的,這不是問句,這些都是他永遠無法切割的一部分自我的聲音,而他永遠要消化如此極端的內在衝突,無論他將去向何處,那些此起彼落的鎂光燈和那一個藏在人群陰影中的「黑玧其」將與之共存,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玧其是七個人之中最「通達」的智囊之一,他的思維邏輯中本來就不存在廢話或任何躊躇踱步的空間,玧其就是整個防彈少年團裡直接以「What he’s done」貫徹出來的「轉生」。

《Shadow》的結尾看似留下問號,但其實「解」就在《Black Swan》!直接曲名就是黑天鵝,也省去了網路千萬阿米藍色窗簾的時間哈哈,可以直接從電影《黑天鵝》理解他們要告訴你的事情,

《黑天鵝》(Black Swan)是2011年的心理驚悚電影,故事描述一個紐約知名芭蕾舞劇團,因為前首席(薇諾娜瑞德)被迫退休,總監決定重新海選舞者扮演《天鵝湖》中最重要的白天鵝與黑天鵝一角,而在控制狂母親嚴格教養中成長為芭蕾舞界新星的女主角妮娜(娜塔莉波曼),被認為最有可能拿下這個角色,然而在選拔過程中,妮娜雖然完美展現了白天鵝優柔的身段,卻缺乏黑天鵝魅惑眾生的妖豔感,而略輸給另一位舞者莉莉(蜜拉庫妮絲),

從來沒有失敗過的妮娜感到備受威脅,獨自尋找總監期望有更多表現的機會,卻不料總監趁機強吻(就性騷擾啦)妮娜,叫她要釋放心中的激情,還真的就選了妮娜作主角,雖然妮娜嚴正拒絕了肢體接觸,然而劇團內卻盛傳妮娜是靠著出賣肉體才得到演出機會;面對惡意謠言、對手實力的威脅與個人表演技巧的瓶頸,妮娜的精神狀況逐漸混亂,時常看見另一個形同黑天鵝外貌,邪惡而黑暗的自己,作出了許多不知道是真是假的異常舉止,最後在舞台下引發了殺機,成為真正身穿黑色羽衣的「黑天鵝」…

講電影前還要先補充《天鵝湖》(Swan Lake),原劇是十八世紀,柴可夫斯基為莫斯科帝國歌劇院所創作的一齣四幕芭蕾舞劇,今日被改編為無數版本,但仍然是世界上最知名,並且所有古典芭蕾舞團必演出的經典劇目之一,

天鵝湖的劇情也是個非常「古典」的童話故事,講被下咒成為白天鵝的公主和王子一見鍾情談戀愛然後決定要結婚,但是魔王看了很不高興就把自己的女兒也變成一隻黑天鵝去誘惑王子,讓看到王子居然那麼笨被誘惑的白天鵝心碎不已,最後自己結束生命的淒美悲劇;

《天鵝湖》之所以經典,是因為白天鵝公主與黑天鵝必須由同一位舞者飾演,她要同時詮釋白天鵝的善良甜美與純潔,還要畫風突變跳出黑天鵝截然不同的邪魅性感,不但考驗舞者消化角色的能力,更是展露傑出舞蹈技術的最佳舞台,因為黑天鵝雖然戲份不多,但是她有一個32圈「揮鞭轉」的超高難度動作,可以說是成為芭蕾舞界第一把交椅的重要挑戰,所有芭蕾舞蹈家畢生所追求的一個角色;

回到電影來,它其實是有點後設的作品,利用了許多虛實交錯的情境對比混淆觀眾的邏輯,屬於需要相當專注不然精神就會飄走的電影,但是並沒有太懸疑或真的很驚悚的部分,主要在心靈層面和藝術的著墨比較多,點出藝術家為精益求精而可能入魔的自毀性,現實世界中因重大壓力所引發的思覺失調(或人格解離),以及探索自我人格中「陰暗面」的認同衝突

其實在劇目中,白黑天鵝本來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設,是為了戲劇張力,非得要求由一人同時演出,這件事的「難度」便象徵了藝術表演工作者在「舞台上下」必須同時扮演好不同的人格,在萬眾聚焦的舞台上必然是光鮮亮麗又完美的,但是一下了舞台回到沒有觀眾注視的社會現實面與私生活中,則可能有需要調適的巨大落差,包括想要偶爾清靜卻又害怕再也聽不見掌聲的孤獨,這種內心的互相牴觸正是屬於公眾人物的「人格面具」和「陰影」的衝突,

但是本來就沒道理同時扮演好兩個角色,如同前面所說,是否正為了追求極致的事業,反而將自己逼入這種極不自由的選擇?

而且畢竟這電影是快十年前的作品,今天的世界因為有Facebook、Instagram,有推特有一大堆直播平台…其實「舞台上下」的這條界線也越來越模糊,有些人可以做到完全沒有差別(因為對他來說全部都是舞台「上」),也有人可以完全斷開,公眾面私人面完全不一樣,真的要看個人怎麼去消化,這是一把網路時代進步的雙面刃,

電影最後舞台上白天鵝自殺的同時,現實中的妮娜也一併殺了自己,直到那一刻,妮娜才真正達到幕前與幕後、角色與現實人生的完全一致,完全的「真實性」,留下既諷刺又唏噓不已的結尾;(娜塔莉波曼演技爆炸,以此片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黑天鵝》中有許多主角在後台或是房間的鏡子前整理儀容的畫面,其實都是象徵人類直視自我的一種過程,當然,就會忍不住想到上一張專輯這組概念照。(可能就也是都設定好了吧)

另外頗值得一提的是,電影裡有一段妮娜對莉莉的嫉妒逐漸扭曲成某種情愫,原來她所感受到那份說不出來的威脅感,正是隱藏在自我內心深處投射出來的「憧憬」(或愛戀),而生成了一場性愛的夢境,除了諷刺總監叫她要「探索自我的激情」這件事,似乎也點出許多表演者團體在長年朝夕相處的生活中,同性互相吸引的可能!越探究「美學」與藝術本質的人們,可能越明白自己所愛的是對方的靈魂本身,性別真的不是什麼太重要的事情,所以男性的激情對象當然可以是男性啊啊啊啊!Why not?!真的WHY NOT!!! 🤩

而且這邊細思有點可怕(好的意思 👍),就是我防彈推坑文第一集中所提到,他們整間公司整個團隊無論是在取材視覺意象、文化符碼上,亦或歌手個人的思維發言與行為表現,完全不避諱也不閃躲任何LGBT題材或形式上的出現,僅僅是這一點在整個韓國的主流偶像音樂市場中已是珍奇難得,而我深信在不久的未來這些細節可能也會成為某種暗示吧…?

最近令我驚喜的是他右手上那個酷兒符號!

延伸推薦兩部電影《藍色恐懼》和《鳥人》,藍色恐懼(Perfect Blue)是1998年今敏導演的第一部動畫電影作品,因為在《黑天鵝》上映後,很多人都認為《黑天鵝》可能有一部分借鏡了《藍色恐懼》的表現形式,《黑天鵝》導演並沒有直接承認是否受到啟發,但是《藍色恐懼》真的太經典了,放二十幾年再看也完全不會查覺到是那麼久以前的作品,活脫是個探討現代網路霸凌、過激粉絲文化、沉迷SNS現象的傑作,你也是可以欣賞一下;

《藍色恐懼》劇情在說一個少女偶像團體的成員霧越未麻,在團體最紅的時候毅然決然想要單飛轉型成演員,卻被原本的歌迷大量反對,在網路上散佈惡意謠言及言語威脅,然而當演員事業越來越順利時,未麻卻出現許多幻覺,深信有另外一個自己要來取代她…

而《鳥人》是2014年由名字很難念的大導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執導的黑色喜劇電影,由麥可基頓、艾瑪史東、艾德華諾頓等大卡司主演,全片多個一鏡到底,呈現方式極其精采有趣;描述失意的前好萊塢超級巨星,經常和自己演過的英雄電影《鳥人》裡的鳥人對話,並幻想自己有和鳥人一樣的超能力;也是一部探討舞台上下、自我認同問題的虛實交錯、魔幻寫實作品,如果覺得《黑天鵝》和《藍色恐懼》可能太沉了,就可以先看這部。

回到《Black Swan》這首歌,

"A dancer dies twice — once when they stop dancing, and this first death is the more painful." -Martha Graham

(舞者一生有兩次的死亡,一次是當舞者不再跳舞時,而這將是最痛苦的死亡。」)

這首歌和《Shadow》其實算是扣在一起的;這在說他們事業的過程,從沙漠到看見大海,從乾渴到享受到萬人喝采的浸潤,卻在汪洋中逐漸成為一座孤島,或甚至被海水嗆到窒息下沉不起,歌詞中的意象強烈得恐怖,

他們上達到不同的地方,主線任務也是完全不同等級,從前一張《MAP OF THE SOUL : PERSONA》傳遞的「自我認同」、「最終歸屬」、「無法扭轉時光的後悔」、「幸福的本質」、「藝術的淬鍊」到《7》的「舞台上下不同身分的調適」、「不符合公眾期待的負面情感生成陰影」、「無法擺脫的追逐」…這些事情,沒有一件不是在消磨表演創作者最單純的「熱誠」,

如果做音樂越久,反而無法再從音樂這件事得到任何感動,「要是有一天退回黑暗中該怎麼辦呢?」,其實不只是音樂,什麼專業領域都著一道這樣遙遠而巨大的檻,如果你專精琢磨一樣事物到一個境界卻不再有任何的動機了,簡直是追求極至的人們的最大煎熬,誰也不會希望有那麼一天,

不過,也許「沉到海底」的時候,就有點像巴布狄倫的《Like a Rolling Stone》裡那句歌詞所說:「When you ain’t got nothing, you got nothing to lose. 」(當你一無所有,就不必擔心失去什麼。),所以你只能「go deeper!」沒有什麼時候比這樣的狀況更適合,適合去挖掘自己到底有多「」的這件事,

南俊看到這一幕的時候說,好像被關在練舞室不放他們出去的時候!

Halsey去年出了一首也是蠻好的歌《Graveyard》,有一整段歌詞是這樣的:
"cause I keep digging myself down deeper
I won’t stop till I get where you are
I keep running, I keep running, I keep running

They say I may be making a mistake
I woulda followed all the way
No matter how far

I know when you go
Down all your darkest roads
I woulda followed all the way to the graveyard "
(我不斷挖掘自我內心深處
在找到你之前我是不會停止的
我會不斷奔跑不斷奔跑,直到追上你為止

他們都說我也許正在鑄下大錯
但我還是會沿著路徑追尋著你
無論你有多麼遙不可及

我知道當你離開我
你走入了你最黑暗的那段日子
我會與你一起步入你生命的墳場)

雖然有人說這是她寫給前男友的,但我覺得更像是一首寫給「Ashley」的歌!(她的本名),這個故事就是她願意不斷追隨著某個人,無論會去到一個多麼黑暗的地方,她都不會放棄,而這個人,就是她自己,而那個可能會很黑暗的地方,就是每個藝術家的深深心靈;你會發現全世界的藝術家,到頭來在面對的都是探索自己究竟有多深,然後該如何從這個「深處」完好無傷地爬出來成為一個更好版本的難題,

所以他們在deep inside看見自己了,其實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因為此刻他的「人」並不是在什麼深淵中,而是坐在工作室裡,那眼前就只有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就是繼續創作!除了做音樂以外,那些擔心自己會失去這些熱情的憂心,終究是外在事物造成,而不是自我的本身,並不是最真正的自我所產生的厭惡,

所以不再害怕大海,就算滔天巨浪襲捲而來也不再隨波逐流,與其失去動力而死,不如死於創作,哲學家尼采《悲劇的誕生》一書中有一段話:

"The saying Yes to life even in its strangest and hardest problems; the will to life, rejoicing over its inexhaustibility even in the very sacrifice of its highest types — that is what I call Dionysian.”要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異樣、最艱難的問題上肯定它。生命意志在生命最高類型的犧牲中,為自身的不可窮盡歡心鼓舞,我稱之為酒神精神

為創作而死,不也是一種最高類型的犧牲?然後又可以呼應到黑天鵝電影最後女主角如何戰勝心中的魔(黑天鵝),再將這一切繞回去《Dionysus》的歌詞:

내가 아이돌이든 예술가이든 뭐가 중요해 짠해
(無論我是到底偶像還是藝術家 那都不重要吧 真心痛)
예술도 이 정도면 과음이지 과음 yeah
(藝術到了這個程度 不過是飲酒過量啦 過量 yeah)

雖然前面兩首歌好像丟出很多問題,但仔細想一想他們找到的答案一直都很清楚,而且《Dionysus》也許就是最鮮明的正解,他們的創作維度其實是沒有邊界的,那麼也許尚未釋出的下一首《Ego》,會給大家一個更主張式的結論也說不定!(可能是號錫?)

順便推測這次的概念照中,是不是有可能會有一些「Paparazzi」,那種狗仔跟拍、窺視的畫面;

《LOVE YOURSELF:ANSWER》的S版概念。

《MAP OF THE SOUL : PERSONA》是社會期望中正向、溫暖充滿光芒的防彈少年團,《MAP OF THE SOUL : 7》是揭開不為人知的陰影面,分享著他們深藏的擔憂;兩張專輯層次不同但依然走在「與自我對話」的主軸上,因為人只有先與自我對話,聆聽自己的聲音,才能夠替自我發聲:「Speak Yourself」!我想也很難沒感覺到他們真的很用力在突破框架這回事,一個只有音樂而沒有任何本人出演,由純藝術團體表現的純現代舞蹈藝術影片上架沒幾天就能夠破兩千萬觀看次數,這已經是一個韓國沒有人作過的大膽創舉(以主流偶像市場而言),真的只有厲害兩個字,那一整個團隊就像是主流音樂界的一群很有sense的文青,所以才有辦法既如此跨界又處理得面面俱到,讓我很想把拉娜德芮《Ride》(浪跡天涯)這首歌的歌詞送給他們:

Who are you? Are you in touch with all your darkest fantasies?
Have you created a life for yourself
where you’re free to experience them?
I Have.I Am Fucking Crazy. But I Am Free. 」
(你是誰?你曾經探觸過那些你內心裡最黑暗的幻想嗎?
你有沒有為你自己建立一個 讓你感覺可以自由經歷一切的生活?
我經歷過,我承認我是一個瘋狂的人,但我很自由)

我覺得你們就繼續作自己想作的事情,衝破所有既定的想像,衝破人們有限的認知吧!縱使為音樂而瘋狂,只要是防彈少年團這七個人,我相信一定可以達到那個他們所追求最「自由」徜徉創作的地方! 🥺👍

專輯開放預購第一天就手刀購好了,現在大家就是挫勒蛋了。 👍


越多的光照向我們, 影子也會越來越大,
然而因為有七個人,我很慶幸,
因為我們在一起,我感到慶幸。 」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www.facebook.com.

--

--

雲端藥頭名偵探/T A M O N
BTS universe/防彈大宇宙!!!

幽靈系藝術評論作者兼可愛又迷人的情報咒術師;專精領域為恐怖電影、防彈少年團、動漫、BL作品;在異世界可能會成為魔王並一邊經營偵探社的INTJ人。FB專頁是《雲端名偵探 ⋈ TAMON》;目前著有《鬼滅超讀解》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