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農業「種植概況」及「產值(量)」統計

Buffon Digital & Technology
Buffondt
Published in
13 min readDec 23, 2019

觀察農業相關統計(註1,註2),2018年度「農業產值」(千元)合計269,445,560.19,相較於2017年度的290,849,078.7,2018年整體產值減少21,403,518.51。

在「耕地面積」(公頃)部分(註3),面積合計790,680.16,其中「水田面積」為376,920.67,「旱田面積」則有413,759.49,「農戶數」(註4)共計775,310戶。

在各類農作產量(註5)部分,「稻米(糙米)」類產量(公斤)在2017年總計1,396,070,975,2018年整體產量則是增加至1,561,641,881,共提高165,570,906的產量。「雜糧產量」(公噸)部分,2018年合計499,721,2017年則達517,137,相較之下2018年整體產量減少17,416。「特作產量」(公噸)在2017年產量為83,629,2018年則是減少至80,530,整 體產量減少3,098。

在各縣市「農產產值」(註2,註6)統計中,2018年度產值最高落在「中部縣市」,合計149,277,029.70,占整體產值的55.4016(%),其次「南部縣市」的69,268,405.32,比例占25.7078(%),「北部」與「東部縣市」分別有25,740,734.33及24,807,511.90,比例各占9.5532(%)與9.2069(%),在農業產值相對較少的「外島縣市」則有0.1306(%)的產值比例,合計351,878.94。

Fig. 1. 2018年度「農產產值」(千元)統計

在「北部縣市」產值統計中,最高為「苗栗縣」,其次「桃園市」,分別有11,015,014.45與7,086,789.43的產值,「新竹縣」與「新北市」則有3,820,470.80及3,034,759.67,其他3縣市產值少於1,000,000。

Fig. 2. 2018年度北部縣市「農產產值」(千元)統計

在「農產產值」合計最高的「中部縣市」,產值最高為「雲林縣」所統計的37,439,699.56,其次為「南投縣」30,011,071.53,「臺中市」30,498,258.57排序第3,第4與第5分別為「彰化縣」的26,319,409.32與「嘉義縣」24,431,665.77,產值最少為「嘉義市」,合計576,924.95。

Fig. 3. 2018年度中部縣市「農產產值」(千元)統計

「南部縣市」中產值最高為「臺南市」的28,256,322.09,「屏東縣」則有24,760,968.59。「東部縣市」方面以「臺東縣」11,230,574.31最高,其次「花蓮縣」的7,498,857.24。「外島縣市」在農產統計中相較之下明顯較少,其中以「金門縣」237,590.87最高,「連江縣」則無相關統計。

Fig. 4. 2018年度南部、東部與外島縣市「農產產值」(千元)統計

首先從「耕地面積」類型統計來看,「北部」與「中部縣市」以「水田面積」較高,其他則是「旱田」面積高於「水田」,「外島縣市」則是以「旱田」為主。

在「耕地面積」公頃數部分,「水田」與「旱田」面積合計後最高落在「中部縣市」,總共有329,779.32公頃,其次為「南部縣市」的210,221.41公頃,「北部縣市」耕地面積123,905.10,「東部」及「外島縣市」分別有119,124.52與7,649.81。

在「水田」類耕地面積統計中,「中部縣市」面積共計171,933.26,其次為「南部縣市」的96,528.13,「北部」及「東部縣市」分別有68,602.59與39,796.69,而「旱田」面積最高的「中部縣市」共計157,786.06,「南部縣市」113,693.28,「東部」與「北部」各有79,327.83及55,302.51,「外島縣市」7,649.81。

Fig. 5. 2018年度「水田」與「旱地」耕種面積(公頃)統計

在北部縣市耕地面積中,「苗栗縣」合計33,414.16最高,其次「桃園市」的31,895.52,排序第3為「新竹縣」的27,697.64,其他按面積排序依續為「新北市」24,701.77、「臺北市」3,233.38、「新竹市」2,227.35與「基隆市」735.28。

在耕地類型部分,「苗栗縣」、「新北市」、「臺北市」與「基隆市」的「旱田」高於「水田」面積,其他縣市則是「水田」面積較高。而在「水田」面積中,「桃園市」達26,586.47排序最高,「苗栗縣」與「新竹縣」分別有15,202.95及13,950.10。「旱田」最高的「苗栗縣」共有18,211.21公頃,「新北市」14,712.21排序第2,第3為「新竹縣」的13,747.54。

Fig. 6. 2018年度北部縣市「水田」與「旱地」耕種面積(公頃)統計

在耕地面積最高的「中部縣市」中,「雲林縣」合計80,042.42最高,其次「南投縣」與「彰化縣」的65,306.73及61,383.46,而耕田類型中「南投縣」及「臺中市」的「旱田」高四於「水田」面積,其中「南投縣」2類耕地面積相差公頃數高於「臺中市」,其他中部所屬縣市則是「水田」面積較高。

在「水田」部分,「雲林縣」合計55,391.41,其次「彰化縣」46,281.96,「嘉義縣」則有40,145.08。「早田」方面則是以「南投縣」的57,318.58公頃最高,「嘉義縣」33,244.57排序第2,第3為「雲林縣」24,651.01。

Fig. 7. 2018年度中部縣市「水田」與「旱地」耕種面積(公頃)統計

在「南部縣市」統計中3縣市以「水田」面積較高,且2類耕地類型最高均為「臺南市」,其中「水田」92,297.23,「旱田」則有47,330.94,合計44,966.29,其次「屏東縣」,2類面積共計101,372.05,其中有70,572.08屬於「水田」。「東部縣市」同樣呈現「水田」高於「旱田」面積的情況,其中「水田」面積最高為「臺東縣」的46,926.71,「旱田」則為「宜蘭縣」的16,542.04。而「外島縣市」部分僅有「水田」有相關統計,並且以「澎湖縣」的5,642.72最高。

Fig. 8. 2018年度南部、東部與外島縣市「水田」與「旱地」耕種面積(公頃)統計

針對農作物中「稻米(糙米)」、「雜糧」與「特作」3類在2011年至2108年期間產量統計,「稻米」(公斤)部分在2013與2015年間的產量有所減少,而2017至2018年期間則有明顯地增加,且2018年時高達1,561,641,881,產量最少落在2015年的1,260,361,878。

在「雜糧」統計中2014年開始產量(公噸)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且後續年度產量均高於2011年至2013年統計期間。而在年度統計中,2014年、2016年、2017及2018年度的產量均高於490,000,2017年產量高達517,137,但2018年則是減少至499,721。

在產量(公噸)相對較少的「特作」部分,統計年度中僅有2012年、2013與2016年少於80,000,2014年、2015年及2107年產量則相對較高,並且以2015年88,609最高。

Fig. 9. 2011年至2018年「稻米」、「雜糧」與「特作」產量統計

在2018年度各類「稻米」產量統計中,產量最高為「稉稻(蓬萊)」,產量合計1,436,176,831,其次為「軟秈稻(長秈)」與「秈糯稻(長糯)」,分別有47,967,912與40,088,110的產量,「稉糯稻(圓糯)」26,275,755,「硬秈稻(在來)」產量較少,合計11,133,273。

Fig. 10. 2018年「稻米」產量(公斤)統計

在「雜糧」產量公噸數統計中,「大麥」與「蠶豆」產量分別有0.99及1.64,「花豆」7.57,「黍」類則無相關統計。而在公噸數100至500區間的作物依續有「粟」472.83、「其他豆類」397.35、「綠豆」273.79、「蕎麥」211.79與「米豆」類的121.89。產量介於500但未達1000的作物中「其他穀類」與「樹薯」分別有641.98及609.48,「薏苡」則有511.68。此外,「小麥」的6,096.32、「大豆」4,403.50與「蜀黍(高粱)」的2,328.77則是落在公噸數達1,000以上但未高於10,000的區間。產量公噸數高於10,000則作物類型包含「甘藷」共計236,266.30公噸、「食用玉米」與「飼料玉米」分別有106,091.33及68,667.54(2類玉米產量合計174,758.87),「落花生」59,471.32,「紅豆」公噸數則有13,144.52。

Fig. 11. 2018年「雜糧」產量(公噸)統計

在「特作」產量(公噸)部分,首先在產量公噸數高於100的作物類型中,「生食甘蔗」產量合計43,092.67,「茶」則有14,737.65,「長特其他」與「荖葉」分別有6,777.03與5,926.86。而公噸數高於1,000但未達5,000的作物依續有「芝麻」1,886.04、「油茶」1,735.63、「羅勒」1,302.71及「咖啡」的1,018.52。公噸數落在100至1,000之間的作物中「南薑」產量共計816.60,「愛玉子」704.73、「荖花」565.41,「洛神葵」499.51、「仙草」459.00、「短特其他」368.13、「黃梔」與「香水茅」分別有234.56及110.29既產量。

Fig. 12. 2018年「特作」產量(公噸)統計(公噸數100之作物)

在產量少於100公噸部分,按2018年度產量排序,分別有「茉莉」97.58、「杭菊」87.95、「向日葵」25.73、「貴黍」21.57、「山葵」14.01、「棉花」11.97、「圓藺草」11.88、「紫蘇」8.12、「荖藤」4.76、「苧麻」4.74、「大甲藺」2.64、「油菜子」2.33,而年度產量少於1公噸的作物則有「葛藤0.96、「通草」0.71、「亞麻」0.14與「甜菊」0.05,「瓊麻」、「三角藺」與「秀英」3類作物則無相關統計。

綜合上述,首先從「農產產值」來看,2018年度產值高於30,000,000的縣市最高為「雲林縣」,其次「臺中市」與「南投縣」,產值介於20,000,000至30,000,000之間的縣市則有「臺南市」、「彰化縣」、「屏東縣」與「嘉義縣。」

觀察所有縣市農產產值比例(%),「中部縣市」產值合計後占整體產值的55.4016(%),其次為南部縣市的25.7078(%)。若按各縣市產值占整體比例排序結果,最高為「雲林縣」的13.8951(%),而所占比例高於10(%)的縣市依續有「臺中市」11.3189(%)、「南投縣」11.1381(%)及「臺南市」的10.4868(%),顯示「中部縣市」在農產產值上有其重要性,而「北部」及「東部縣市」中所占比例最高的縣市則是「苗栗縣」的4.0880(%)與「臺東縣」的4.1680(%)。

從耕地面積所占比例(%)來看,「中部縣市」整體耕地面積高達41.7083(%),「南部縣市」則有26.5874(%)。在耕地類型方面,「南部」、「東部」與「外島縣市」的旱田面積較高。而在縣市統計部分,2類耕地面積均以「中部縣市」最高,其次「南部縣市」,此外,統計顯示「北部縣市」的「水田」高於「東部」,而「旱地」類則是「東部」高於「北部縣市」。

從各縣市不同類型耕地面積排序結果來看,「水田」最高為「臺南縣」,其次「屏東縣」與「雲林縣」,而面積高於40,000尚有「高雄市」、「臺東縣」、「彰化縣」、「花蓮縣」與「嘉義縣」。在「旱田」部分,最高為「南投縣」,其次「臺南市」,「嘉義縣」與「屏東縣」面積則高於30,000公頃。此外,「水田」面積高於「旱田」的縣市則有「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與「金門縣」共14縣市。

從農作產量來看,「稻米」在2017至2018年度下產量有明顯的增加,「雜糧」部分以2017年最高,但2018年則是有所減少,「特作」方面2017年產量在統計期間排序第2高,2018年產量同樣呈現減少的情況。而在「稻米」統計中,「稉稻(蓬萊)類」占整體產量達高91.9658(%),「軟秈稻(長秈)」則有3.0716(%)的產量。

註1: 資料來源為「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縣市重要統計指標」、「農林漁牧業產值」、「農產產值」

註2: 資料來產為「2018年度「農林漁畜」產值統計」,Buffon Digital & Technology 著

註3: 資料來源為「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縣市重要統計指標」、「農林漁牧業產值」、「農業概況」、「耕地面積;水田面積;旱田面積」

註4: 資料來源為「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縣市重要統計指標」、「農業概況」、「農戶數(戶)」

註5: 資料來源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產品生產量值統計」、「稻米產量; 雜糧產量; 特作產量」

註6: 縣市所屬地理位置劃分方式採用「中央氣象局」分類

註7: 撰寫、分析、製圖、表格整理為Buffon D&T,若需轉載或引用等,請來信告知:buffondt.inc@gmail.com

註8: 本文及團隊所撰寫之觀點、論述與相關分析僅供讀者參考之用,並無涉及投資建議及推薦,請讀者自行判斷與思考。

--

--

Buffon Digital & Technology
Buffondt

Data Analysis、Market、Import and Export、Technology and Finan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