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理論

好處慢慢給,痛苦一次來

Gary Hung
BusinessClub.NTHU
3 min readOct 10, 2019

--

使用時機:

當你有多件好事要跟別人分享,有多件壞事要告知他人時,你都會怎麼講?一次講完嗎?還是你會分開講?

身邊朋友買股票小賺時,就急著脫手賣出;若大賠,即使股價依然往下墜,但他仍然賭會再上漲。

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展望理論」可以解釋這些情況,也可以協助你做出更好的策略。同樣的損失或獲得的量,對人們來說,感受是不相等的,因此科學家將這些現象畫成一個理論圖形。在面臨失去和得到的狀況時,不妨用展望理論來想想看應對方法吧!

模型介紹:

上圖就是展望理論模型,越靠近橫軸兩端,就代表獲得和失去的越多。縱軸表示你對獲得和失去分別的感受。舉個例子假設你獲得和失去的狀況是等量的,可以發現失去所感受到的,比獲得所感受到的更強烈。

由圖形中可以觀察到,隨著失去越多,你的感受會逐漸麻痺,所以會傾向冒更大風險,因為已經損失這麼多了,再多一點點似乎沒有什麼影響。然而獲得的越多,並不會讓你愉悅感等比上升,反而會讓你覺得這些是應該的。

在失去的過程中,人們偏好風險;獲得的過程中,人們偏好趨避風險。

有趣的是,所謂獲得與失去的界線,並不是個絕對切分點,而是相對參考點。也就是說同樣情況,每個人認定的參考點不盡相同。好比說同件事情,看事情角度不同,就會有樂觀和悲觀兩種看法。

範例說明:

比如說身為小職員的你,在工作上搞砸了若干件事情,可能是訂單編號輸入錯誤、報表還沒完成、難纏的客戶一直客訴你、會議大綱還沒擬定等等,你要向主管報告。這時候到底該怎麼說?可以想想展望理論。你應該要在跟老闆見面時,一次把這些事情講完,因為展望理論告訴我們,痛苦越多,人是會麻痺的。但如果你如果每天跟老闆報告一件糟糕的事情,老闆肯定會大發雷霆。

如果公司今年賺大錢想回饋給員工,老闆想了很多種方式:員工免費旅遊、電影票10張、年終6個月、協助房屋貸款等等。要讓員工崇拜你的話,千萬不要再一次全體會議上公布所有好康的,而是要逐步給予。例如在全體會議公布免費旅遊,接著在各部門會議親自發放電影票,在年終尾牙公布年終月數等等。展望理論告訴我們,如果好處一次來太多,可能沒辦法讓受惠者好感大幅提升,但拆開來少量少量給,分多次一點,好感度卻會大幅提升。

又或者說升學考試,你考上一個不喜歡的系所,但至少未來發展可能還算不錯。明明不愛,卻選擇繼續待在這。正是因為你把自己放在「獲得」的情境,所以偏好「風險趨避」。但如果換個角度想,你以後要耗費四年的時間,學你不喜歡的東西,身邊的朋友圈跟自己也合不來,把自己定位於「損失」,這時候你就會傾向「風險偏好」。意思就是參考點不同,就會造成損失和獲得兩種不同情境,不同情境就會讓你對風險採取不同行動,不同行動就會導致不同結果。

這些例子說明,人類很多時候是不理性的。當你陷入是否要見好就收,還是停損殺出的情況,就想想展望理論吧!或許換個參考點,你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