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分析工具:安索夫矩陣

不同產品在不同市場的發展策略

Gary Hung
BusinessClub.NTHU
4 min readAug 18, 2019

--

使用時機:

要「分析產品與市場」之間關係時,或者「規劃產品進入市場」的策略,安索夫矩陣是非常能夠幫助思考的一種工具。此模型可以幫助我們解析企業過去的策略,也能反過來從現在的角度規劃未來經營策略。

模型介紹:

安索夫矩陣(Ansoff Matrix)將「市場」和「產品」,分別切成「既有」和「新」兩部分,並組合成一個2x2矩陣,幫助我們建構產品與市場的關係,以及明確瞭解該採取什麼策略。以下介紹這四種類別,分別可以採取的策略。

1. 既有產品 x 既有市場:市場滲透 (Market Penetration)

市場滲透,即思考既有產品如何提升在既有市場的市佔率。提高顧客購買頻率或購買數量、舉辦促銷活動、設計多元價格組合方面、併購同業、利用波士頓矩陣找出發展潛力高的產品等等。例如:星巴克買一送一拉高購買數量、環球晶併購美商SEMI一舉成為第三大半導體矽晶圓廠。

2. 新產品 x 既有市場:開發新產品 (Product Development)

向既有客戶提供新產品。可以思考產品延伸的周圍產品、依據顧客反應改善升級後的產品。比如說一開始賣手機的小米,開發出周邊產品 —行動電源,就是向舊有客戶推新產品。

3. 既有產品 x 新市場:開發新市場 (Market Development)

將公司現有產品,賣到尚未被開發市場,可以是不同地區的市場,也可以是不同客群的市場。可以:透過不同銷售管道賣給不同人(線下實體店面與線上購物)、思考同一產品如何賣給其他客群、拓展海外市場等等。比如說許多雜誌多半是訂戶直接網路訂閱的,但常常可以發現有出版社業務員拿著各式各樣理科、英文、商業等雜誌,在高中及大學校園內擺攤,這也是一種透過不同銷售渠道來接觸不同客群。

4. 新產品 x 新市場:多角化經營 (Diversification)

這是最難最有風險的策略,幾乎跳出企業原有的經營領域。此策略又可分為「水平多角化」及「垂直多角化」。像Amazon併購Whole Foods、阿里巴巴併購大潤發,都讓企業踏出原本經營的圈子。奇異、3M也是多角化經營的經典範例。

範例說明:

整理自:商業週刊 <原來麥當勞曾跨業推出4星級飯店?用安索夫矩陣,看麥當勞如何突破龍頭瓶頸>

以上案例比較偏結果論,利用安索夫矩陣,清楚列出麥當勞不同市場與不同產品的策略。但它也適用於一般企業或創業團隊內部策略規劃,只要填入左上角「既有市場x既有產品」這一格,就能有系統邏輯發想出提升營收的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