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五大產業新聞回顧

Gary Hung
BusinessClub.NTHU
Published in
5 min readFeb 20, 2019
照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離岸風力發電躉電費率擬調降

政府於2018年11月底預告隔年,離岸風力發電躉電費率,將調降12.71%(從每度5.8498元 調降到5.1060元),並取消階梯式費率,引來四大開發商(中鋼、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沃旭能源、北陸能源/玉山能源)強烈反彈。公投以核養綠過關、監察院質疑費率過高,能源局此舉似乎反映了民意,卻造成開發商不滿。彰化縣政府至2018年底前仍未同意5.8躉電費率,雖然2019二月初能源局公布已上調成5.5元。

此費率對綠能產業造成什麼影響?相關供應鏈廠商會受到何種程度波及?政府機關又該如何應對?外商是否有撤資可能?政府從此事件中應該學到什麼教訓?

大同轉投資公司爆發財務危機

2018年12月13日晚上7:30,華映突然宣布與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發生債務無法清償,向法院聲請重整及緊急處分;不久,晚上9點,另一家關係企業綠能也表示,因太陽能產業政策與景氣丕變,將向經濟部申請債權債務協商。(資料來源:今周刊)

這件事情與近年大同經營權之爭有關。由於大同公司擁有上千億資產,但市場派認為多年來的股價並沒有反映出真實價值,希望搶下董監席位來改善經營狀況,然而公司派卻不願意讓出席位。財訊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貼文說:「這場戰爭大同公司派就像戰敗的那一方,最後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放一把火把整個城燒成灰燼,這次大同公司派採取精通公司法的律師獻計,把整個公司底牌全都掀了,告訴市場派,公司有多麼爛,你們還敢不敢要?」「如今小股東們手上股票化為泡沫,財富嚴重受創,這種損人又不利己的手段,可能禍延子孫。」

如今公司宣佈重整,大同公司後續可能如何演變?大同員工未來又何去何從?品牌蒙羞、財務危機、經營不善,要扭轉這樣的局面又有何種可能?大同擺爛,債權銀行也跟著倒霉,這些債務又會如何?公司派擺爛的策略,難道就可以打退市場派的覬覦嗎?

三家網銀爭二張執照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純網銀開放設立有兩大政策目標:激起鯰魚效應與輸出海外市場。由於網銀不需設立實體分行,可以將省下的成本再回饋給客戶(可能是更高的存款利率,或更低的貸款利率),是純網銀的優勢,即使銀行界目前競爭相當激烈,許多人也是看好台灣純網銀的發展。

三家網銀包括:將來商業銀行(中華電信、兆豐銀)、連線商業銀行(Line、北富銀)、樂天國際商業銀行(日本樂天、國票金)。Line擁有龐大用戶數與社群優勢,但缺乏銀行經驗,不過中國微眾銀行靠微信社群的成功,顯示社群力這樣的模式是可以複製的。而樂天有電商生態圈支撐,客戶大多由電商轉換過來,再加上擁有成功的銀行經驗,獲得的回饋點數又可在生態圈中各個平台流轉,但它在台灣只有五百萬用戶數,目前離Line還有很大差距。中華電則是背負著國家使命,再加上全聯、中華郵政、PChome入股,可帶來更多消費數據,但公家的角色是否會形成包袱是個疑慮。

到底是社群擁有優勢?還是有銀行經驗較具優勢?純網銀要如何成功?又有可能面臨哪些風險?監管相關措施該如何設立?

中美貿易戰爆發

2018年3月23美國總統川普簽署301條款,針對中國銷往美國1300項貨物課徵600億美元的稅,7月10號公告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關稅的清單,背後原因起自於貿易逆差和智慧財產權損失(官方說詞如此,但實際情形可能不是這樣,也有人持反面意見)

“可預期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將會持續盛行一陣子,短期台灣廠商必定會受到一些正反面的影響,台商會迫使去做生產基地的彈性調動,也有些電子和機械產品會有轉單效益,但是中長期一定要趁勢布局美中兩國以外的生產基地與積極開發當地市場”(資料來源:工研院市場產業情報)在中國生產的廠商因美國關稅,勢必得將貨物運往他國,再輸入美國來降低成本,或乾脆將生產線移至其他國家。以2500億關稅清單中,佔比最高的電子、電腦等產品,最有需要立即調整應付。

我去年參訪廣達時,主管說他們已逐漸將中國大陸的廠遷移回來,而且桃園總部對面的另一塊地,正是他們即將啟動的生產線,肯定是受到中美貿易的影響。台商考慮重新回台投資,也是推動產業升級的時間點,政府應做好相關配套措施。

這場貿易戰會延燒多久?什麼樣的廠商會回台投資?政府又該做些什麼協助?真的能夠成功產業升級嗎?這場貿易戰,還造成什麼樣的機會和危機?

電信業499之亂

2018年5月中華電信推出499吃到飽方案,台灣大和遠傳也跟進,開啟一波價格戰。此策略確實使用戶數暴增,卻也引發許多爭議和疑慮。基層員工為服務眾多客人導致超時工作、4G行動網路速度降低、電信公司獲利縮水。

此策略可能導致民眾消費習慣改變,分開繳電信費和購買手機,綁約方案不再是用戶的選擇,全台灣的通訊行將受到衝擊。有人說此舉是為了衝高用戶數,以利未來5G做準備。

中華電是此場戰爭最大的贏家嗎?衝高用戶數的目的真的是為了5G?又要如何使4G用戶轉換到5G?此舉對公司的獲利會造成多少影響?

這邊挑選出的五大新聞,主要是根據該事件對某個產業造成結構性的影響。當然2018還有很多重大新聞:韓國瑜當選高市市長、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過世、張國煒帶著星宇航空重回航空業等等。不過這些個人色彩有高度關聯的,先不在這裡做探討,不然大家會沒耐心看完。

如果各位對每個個案有興趣,可以在上網搜索。每個個案下面所提出的問題,是我根據該事件提出的疑問,大家可以思考看看,目前我也還沒有一套系統化的論述,未來若有想法再來分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