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2020 Best Best! Part I
歡迎來到2021,猶記第一週就被今年痛擊一拳,在台灣的我們發現疫情從來就不穩定,有時候每個人實在或多或少輕忽,放眼全世界又發現不只疫情,政治、環境氣候、還什麼的也都搖搖晃晃,大家都說2021根本是2020的地獄加強版,到底是不是這樣我們只能坐看,就算真的是這樣,日子也要過下去,過下去的方法之一,對我來說至少,就是閱讀書、觀看電影影集、聽電台或節目當然還有音樂,碰多就想分享,於是我要來揭曉我的2020年度清單。
(論文打多了整個行文風格變得很在意段落間的transition,受不了)
往年我都區分作品類型,可是今年我想試試不一樣的,一方面是這些作品之中我看見一些關聯,另一方面這些關聯好像跟我去年的某些領悟甚至成長相呼應,所以。
人生圖像
近一年來我有觀察到自己更關注外面世界,像是人們的想法、行為,或者一些現象無論自然還是人類、動物,也許是因為已經不用再小心翼翼照顧自己的情緒而只能往內觀看,也許心智已經成熟到某個程度,也許只是對自己感到無聊,比較過去幾年的一百個願望也發現這種漸進式轉變,2021的願望清單只有更向外面世界探索。
電影是很好的人生錦集呈現,洛伊安德森的《千日千夜About Endlessness》就以旁觀者的視角觀看人們,旁觀而且完全不表達道德判斷或是主觀意見,冷的色彩,還有切割的片段,沒有前情提要,在弄清楚之前又結束了,讓你幾乎無法參透,可是意外迷人,就像胡亂闖進一個房間看看裡面發生什麼事一樣。電影從一個飄在半空中的大概是天使的女人俯瞰荒蕪的城市開始,她說 I saw a woman…I saw a man…
那是年初看的電影,年末在金馬看了《8 1/2》,不知道為什麼把這兩部想在一起,他們說到底其實沒什麼相似性。《8 1/2》給我一種混亂的節慶感,雖然同時也讓我昏昏欲睡(明明很好看也一直讚嘆畫面的美,但我就是不斷昏迷),那種人生節慶在片尾達到高潮。不同於《千日千夜》,《8 1/2》是從個體身上看見在他周圍的人生圖像,對觀眾而言,就是雙重意義的圖像吧,你看他的人生、也看他如何看他的人生。
年中在北影看的一部紀錄片《敬!咆哮二十Bloody Nose Empty Pockets
》則是真實人生,一間叫The Roaring 20's 酒吧結束營業的最後一天紀實,你看到一個幾乎把這裡當成家的流浪漢男子,也看到來來去去的客人,還有交班的酒保,你看到熟識的酒客彼此的熟稔招呼聊天,也看到其中一些情感流動,有些超乎友誼範圍幾乎。你會想,這個地方關閉之後,這些人還有沒有可能以別種方式聯繫,我對交流的結束及其可能性總是感到最揪心,最討厭看到離別,也許是這部電影依然在我心上的部分原因。
除了電影,去年還終於看了一個早就被盛讚的影集《馬男波傑克Bojack Horseman》,花短短時間追完六季,為了結局難過了將近一個禮拜,我看到的是他的人生圖像,和我的有那麼一點相似。前陣子FKA Twigs公開前男友Shia LaBeouf對她的身理與心理傷害,看到新聞的時候我想了很多、掙扎一陣子,因為看過《寶貝男孩》(我2019的年終榜之一!https://medium.com/bycheeryougo/my-2019-bestbest-movies-170bdc81e8e7)所以知道LaBeouf的童年,好像多少理解為什麼他會跟自己還有跟身邊的人過不去,說起來Bojack跟LaBeouf其實也是同一種人,我不知道同情他們對不對,畢竟他們造成的傷害無可否認,但我想我不會全盤否定責怪他們。有時候脈絡很重要,童年作為一個人的大前提,是所有後來脈絡的無可必免。
在人生圖像這部分的最後我要推薦一個podcast:Song Exploder,每集都會邀請音樂人談他(們)的其中一首歌製作過程,從歌詞的故事到旋律的產生等,目前數一數二喜歡的一集是Phoebe Bridgers的Scott Street,我原本就大愛這首歌,聽完製作過程感動得無以復加,而且還呼應到我前面提過的人生慶典。總之是個含金量很高的節目,大概20–30分鐘,真的很適合睡前邊聽邊感動涕零。
(to be contu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