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第一年的奇幻之旅

林宇軒
聽語軒.聽宇軒
7 min readAug 7, 2019
Photo by Ben Rosett on Unsplash

開始工作即將滿一年,這段時間跌跌撞撞的換了兩份工作,也懷疑過自己是不是感覺不順就想逃的魯蛇。在不斷地投履歷面試的過程,也試了幾個不同的方向,最終還是回到了科學傳播、知識產業裡面。

我是那種很適應台灣教育體系的學生,一路念到研究所,稱不上有太大的挫折,頂多就是越往上念,一關一關遇到越來越大的壓力,然後努力咬牙,想辦法做下去,通常撐過去都還可以有不錯的結果。

所以初入職場,可能就像溫室裡的花朵被放在豔陽下曝曬,馬上就遭遇到強大的挑戰,也可能像跌進一潭深水,還不擅長游泳的我沉沉浮浮掙扎求生,像拼了命一樣才能稍稍探出頭,給自己機會猛力吸一口氣。

但是感謝一路上貴人們的相助,無論是朋友還是合作夥伴,讓我可以繼續一直走到現在,還沒有放棄理想。

Photo by Michele Blackwell on Unsplash

第一份工作,我走進保健食品產業。前公司開發許多專利保健食品原料,透過那些專利,來保障自己的獨特性,同時也運用這些新原料,開發各式產品。我負責彙整這些研發資訊,整理撰寫成報導、文章,提供這些資料給業務去跟客戶洽談合作。

我發現大多數專利原料的功效研究,都還只是相當初期的結果,還無法宣稱是否具有很強大的功效。不得不說公司真的投注很多資源進行研發,不斷地以更嚴謹的科學標準去做研究,但為了生存、獲利、給大家更好的待遇,我們不可能等到有足夠證據才開始賣東西。

我所整理的文章,就必須要集中強調這些新原料的優勢與好處,然而受限於法規,又不能過度宣稱,只能寫在模糊的灰色地帶上,說它有某些功效,但又只是「有這個可能」。我和主管其實常常在拉鋸,到底該用多肯定的語氣才好,但每次的折衷與妥協,我就一直往灰色地帶中越來越不 ok 的方向偏過去。

我的科學背景一直讓我覺得好像在做壞事,好像在把「還沒有足夠證據」的原料寫成「功效明確」的超級食物。尤其是要給中國市場業務使用的資料,可能因為法規的差異,最終完成的文章對我來說誇大許多。

我曾想過要在公司體制內努力溝通,但最後卻發現可能是產業的特性,也可能是經營的壓力,使得改變近乎不可能。

在試用期三個月快到時,我決定要離開。繼續產出我不太認同的文章,真的很痛苦。跟主管提了離職,但也許是因為工作成果還不錯,又或是認為新鮮人想得不夠遠、還有可塑性,而被挽留。雖然隔幾天就接到人資通知轉正職,但我仍再度向主管提離職,這次也和人資詳談,最後就照勞基法規定的離職預告時間進行交接再離開。

在這份工作中,我明確地認清「有幾分科學證據說幾分話」是我的價值和底線。

我也在這份短暫的工作中,認知到職場政治的現實,比起在什麼樣的公司或單位做事,更重要的是一起工作的人,到底好不好相處,能不能互相支持合作,這些才是更影響工作的體驗的部分

我們在面試找工作,其實不只是公司在找適合的人,我們也是在挑選適合自己的公司,第一次找工作沒什麼經驗,對產業還不夠熟悉了解就跳進來,還好最後發現不適合,趕緊離開。畢竟不適合卻待下去,對兩方也都不是什麼好事。

未來求職要做更多功課,更了解自己所應徵的是什麼樣的公司、什麼樣的產業,與自己合作的團隊是什麼樣的人,就算在面試其無法看透,也要盡量在試用期內用更短的時間確認這些事情。

在職場上,與許多不同的人溝通協調的說話技巧,甚至是談判方法,是我在這份工作發現自己欠缺的部分,是未來需要學習與磨練的地方

Photo by Daria Nepriakhina on Unsplash

三個多月的旅程結束,我一直想回到心心念念的科學傳播的領域,繼續挖掘有趣科學故事,繼續分享科學。在 2019 年初,我加入了一個網路媒體的新創擔任編輯。負責撰寫文章和部分的貼文,以及進行 SEO 持續優化與追蹤。

我很幸運地找到一份我能兼顧自己做科普的工作,前一份工作下班和週末我完全沒有時間和心力,但這次我能用週末來寫有趣的故事了。

然而媒體產業一直都有如何生存獲利的問題,尤其是新的網路媒體,如何將關注與流量轉換成讓我們活下去的糧食,永遠都是個難以清晰回答的問題。媒體關注的議題與本身的操作手法,和吸引來的受眾的特質,都會大大影響可以用什麼方法活下去。

我在加入團隊後,馬上就發現了公司內部的路線之爭,到底應該依靠群眾自發性的贊助?還是要開發商品?我們到底適合哪一種?競爭對手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做出差異等問題。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值得好好分析,好好投注資源打一仗,說不定有機會找出一條活得更好的路。

但這場戰火越燒越大,我開始聽到在我進公司前就發生的問題,我從不同人口中聽到相同的事件描述,但動機的詮釋卻完全相反,以至於我不太能判斷到底哪一邊的說法比較可信。

最後大火幾乎燒盡同一條船上的所有人,與老闆不同派的人竟然下重手,把公司的事情都搞得一團亂,兩方還搞到要上警局去報案的程度,對外經營的網路媒體最後也停擺,形象受損。

本來覺得理念還不錯的公司,竟然就這樣因為理念不合,而最後拆夥,公司停擺。我再一次跟前工作的體悟有所共鳴:

比起在什麼樣的公司或單位做事,更重要的是一起工作的人,能否相處融洽、互相支持,才更是合作下去的關鍵

至於我進公司前的事件到底誰有理,我想我也沒有機會好好釐清,也沒什麼必要去深究了。

現在我再度恢復自由之身。這一兩個月又重新找工作的時候,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感覺不順就想逃的魯蛇,才會換得這麼頻繁。不過幾位科普圈的編輯大大們的鼓勵,我又重新開始接案,暫時藉著邀稿合作生活下去。

職場第一年的奇幻之旅大概到這裏更新完畢,其餘的事件都還正在進行中。在當下的我大概一時也很難說清楚正在發生的事帶給我什麼,但我很確定,我不想侷限自己只有寫文章,所以對一切可能抱持開放心態。我很慶幸進行中的事情,都還在我想前進的路上,做科學傳播,做知識產業。

大家常用「出」社會來描述離開校園、進入職場的這個過程,或許正是因為我們再也沒有學生身份能保護我們,讓我們近乎零成本去嘗試、去犯錯。但我很感激所有願意給我機會的人們,使我可以離開校園後,「進入」社會大學,繼續職場中的學習,繼續為我們共同的理想努力。

謝謝你讀到了最後,拍手是我很大的支持與鼓勵,也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這裡也想邀請你利用拍手做為投票工具,告訴我你的想法:
如果你只是單純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 1–5個拍手。
如果還想看我個人其他的「個人成長紀錄」,請給我 6個以上的拍手。也歡迎追蹤我的個人 publication「聽語軒.聽宇軒」,讓系統自動通知你我有新文章喔。
當然,也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留下你的想法!

--

--

林宇軒
聽語軒.聽宇軒

努力在科學傳播的領域打滾,正在練習如何說好故事。歡迎來到我的實驗場地,這裡記錄著我的閱讀和生活中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