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的心理訓練

Cara.L
Studio.C
Published in
5 min readMar 1, 2019

不只是行為,更從心態出發的「完成」指南。Jon Acuff 於13年出版過亞馬遜最佳選書的「START.開始」一書,鼓勵大家開始行動,他深信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5年後他幽默地說:「問題根本不在開始啊」。

根據統計有92%的新年計劃沒有達成,開始率100%,完成率卻只有8%。相較於其他的工作術、時間管理書,本書更著重探討如何成功的心理因素。人總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你必須要對自己很誠實,才能釐清、並認知到下一步該往哪去。更努力的「恆毅力」在過去最常被人提及,因此「完成」反而著墨於更努力之外的心態調整。

「要完成目標,更努力並不是答案。丟掉綁手綁腳的完美主義,成效才會大。」比起開始的那天,更要小心計劃不如預期的那天。當完美主義嘶吼著放棄時,你要重新鼓起勇氣,面對現實調整行動,再度回到計畫中。沒有進行生酮飲食的那天,不代表減肥計劃失敗,你仍然可以重新回來。

「我們常常把目標訂得太樂觀,樂觀到愚蠢的地步。實踐目標是馬拉松,不是短跑。」避免過於樂觀的「規劃謬誤」,比起「目標過大無法完成」,我們更在乎「目標砍半並完成 」,降低目標或延長時間都是好方法之一。但此方法不適用於服藥、性命攸關,或由專業人士為你擬定的健身計畫(還有,那些業績目標、學習計畫,你知道的,要對自己誠實。)

「時間有限,但我們從來不願意承認,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須犧牲另一件事。」請為重要性排序,「每件事都重要」只代表著「每件事都不重要」,打破你覺得可以完成所有事情的迷思。針對優先順序的實際操作方法,我建議另外參考其他類型的書:大衛•艾倫的《搞定》有助於釐清工作領域,而比爾•博內特與戴夫•埃文斯的《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則是生活與夢想的指引。

「你的目標是要把失敗推開,還是把成功拉過來?」
拒絕相信「要千辛萬苦才有價值」的想法,如果想完成某事,就把它打造成更適合你的驅動力。人有兩種驅動力:「獎勵動機」享受追求完成特定目標時所產生的報酬。「恐懼動機」則會讓人努力避免不想要的結果。每個人的驅動力都不同,知道自己的動力來源,則可以更好的規劃自己完成的動機。

「如果你一眨眼發現自己正在做真正目標以外的事,你顯然就是為了逃避可能搞砸目標的恐懼。」留意自己的「藏身處」與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三折肱而成良醫,針對這部份,我擁有最高的發語權。舉個最近的例子,前天練習倒立時,遲遲無法站起身,老師問說「哪裡有問題」,我表示肩膀會痛 — 但在說出口瞬間知道了自己在逃避,我只是怕摔倒。但總是要用些微不足道的理由證明自己很努力了,其實聽聽心裡的聲音,就知道這是不是真正的原因。(如果有人關心的話,後來老師花樣讓我感覺良好,然後說「面對現實吧」,我就翻上去了。)再放送一個察覺自己在逃避的好方法:突然開始整理辦公桌或是收件夾,興致勃勃地處理微不足道的瑣事,十之八九你正躲在藏身處中。

「盯著終點前進,常會忘了已經走了多遠。回頭看看起跑線吧,看見自己的力量」練習用討人厭的數據,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者鼓勵自己。情緒會說謊,數字不會。(數據是客觀的,但詮釋帶有立場,因此同樣的數據可以引導出截然不同的結論)用數據理解客觀的狀況,當事情進展不順利,並不是放棄的時候,而是確認自己的位置並重新調整。

因此紀錄相當重要,強烈建議大家都擁有書寫的習慣,無論是電子載具或是筆記本,好好的把目標、過程記錄下來。可以從中感受到事情推展的狀況,以及抵抗一事無成的沮喪心態。回望起點與盯著終點,都是相等重要的。

「完成並不可怕。終點線,就是前往下一個目標的起跑線。」這點很反常識,但的確存在。即將完成的感覺很好、很安全,這已是你的舒適圈,所以恐懼即將發生的事、恐懼不完美、恐懼接下來呢?拖延就在此刻悄悄地發生。這種心態很微妙,你必須要很誠實很敏感才會察覺。提醒自己「你不能擁有完美,但你得到的東西甚至更好:驚喜!」

「多數人花了大半輩子想像與做夢。開始做很有趣,但未來是屬於完成者的。」Jon Acuff 深諳「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誠實的面對自身各種心態,重新學習與自己共處。每當湧現「現在就是放棄的最好機會」時,再為自己努力一次。從微小的完成開始,慢慢累積,最後會發現你比原以為得更加不可思議。

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巳實現的有效練習
作者: 喬恩‧阿考夫
原文作者: Jon Acuff
譯者: 謝儀霏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8/1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