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英國政治傳播碩士|申請心得分享

How I got into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Vanessa Yu
How it all began
11 min readMar 17, 2021

--

現在回頭看,申請研究所時一切只關乎著「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想擁有什麼樣的日子」,若能在過程中理出頭緒並說出答案,我想,已經算是有一個好的開始了。

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個人申請的心得,以及針對 SOP、CV 及推薦函給予小小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未來想申請英國政治傳播碩士的人(這個領域的資料真的少之又少)。

Final Decision: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Program: MA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1. Background

經歷一番波折從西班牙交換回到臺灣以後,我才真正地靜下心來規劃申請研究所的事,我腦中的思考路徑大致呈現這個樣子:

每一個方塊都要反反覆覆來回思考千遍,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呀。

我準備的時間軸大概是從 2020.04 鎖定我要的幾間學校 → 2020.05 開始 TOEFL 自修 → 2020.08 TOEFL 一刷 → 2020.09 開始正職工作(從這時就開始邊上班邊準備申請)→ 2020.11 TOEFL 二刷 → 2021.01.05 送出申請 → 2021.02.25 收到 Unconditional Offer。從開始準備到收到錄取通知將近花了一年的時間,建議早點開始準備,讓自己有充裕的時間思考

接著,簡述一下我的申請結果,我申請了三個學校四個 program。唯一被拒絕的是我的 dream school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當時是抱著姑且一試的想法放手一搏,嘗試過了被拒絕也完全不會後悔,反而感覺釋然,知道自己觸手可及的地方為何,也就更清楚知道要朝什麼方向努力。成功錄取的則是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以及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Data: QS Ranking (傳播領域 Goldsmiths 排名歐洲第三、世界第七)

最後選擇了 Goldsmiths 的政治傳播碩士,是分析了自己職涯發展的目標,同時也看重 Goldsmiths 在傳播領域的出色表現,(是否將排名納入自身決定的要素要看個人,但對我而言是參考指標之一)。另外,從西班牙的生活經驗來看,是否能流利地使用該國母語溝通,是影響生活舒適度很重要的因素,不會荷蘭語的我若要在那待兩年…(痛苦可想而知),當然只用英文也能在荷蘭存活下來,但就不會是我理想中的生活樣態。

接著,會針對申請過程中我準備起來比較有心得的部分來分享。每個學校都會要求最基本的文件像是 Transcript 和語言檢定等等就不細談。

1. SOP (Statement Of Purpose)

SOP 是申請國外研究所最最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絕對!絕對!絕對!要提前準備,才有充裕的時間思考及修改(拖延症如我就是因為 SOP 才拖到1月才送申請)。以下給的一些建議和想法,有些是我從良師益友們那裡和網路上的經驗分享中獲得的,提醒要申請的人一定要多方蒐集意見。

(1) 簡潔有力,只放重點
一位朋友告訴我,可以先將我曾經做過的所有事情全都寫在一張紙上,接著,圈選出和你申請科系有關聯的事情,將它們串連起來變成一個故事,就可以作為整篇 SOP 的大架構了。記住,只放有關聯的經歷,admissions 只想知道你為何適合他們校系、你哪裡特別?其餘的都不重要。

(2) 具體例證
當我只是不停地在 SOP 中提出一個想法:「我想鑽研政治與國際事務」,這樣就足夠了嗎?NO. 我必須解釋我為何想鑽研這門學科,是過去什麼經驗啟發了我,而我又為了想接觸這門學科付出哪些努力…等等。和寫 CV 非常類似,只是將經驗和故事加深加廣,展現出更深刻的內涵。

(3) 將長程規劃納入 SOP
若將整份 SOP 分為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部分,不只要著重在過去有哪些經歷,也必須將未來的人生規劃攤在 admissions 面前,告訴他在我的人生規劃中,該校系對我而言有多重要、多大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光說學校有哪些資源對自己有利,也要談一談你能對學校有何貢獻。

我之前在 Jerry Yang 的文章 《倫敦商學院 LBS MiM 錄取經驗 — 解密申請、面試過程與準備方法》中,學習到一個很好的觀點,推薦大家去看他的文章,讓我受益良多:

Viewpoints from Jerry Yang

大學主修社會教育,既不是 Political Science,也不是 Media & Communications 背景畢業,我該如何將過去的經驗串連起來,讓我在其他申請 MA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PC) 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我想,最大的優勢就是我非相關科系畢業出身,我和別人不一樣。我花了非常多時間思考,要如何放大這個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劣勢的優勢。

很多學校的官網都會有 SOP 的撰寫建議,根據 Goldsmiths 的官網,一份完整的 SOP 應該要包含以下三個項目:

1. Why have you chosen this particular programme?

需要表明自己過去唸了什麼,為何選擇這個科系來申請。這部分會聚焦在學術經驗上,以前修過什麼課跟這個校系有關,那些經驗如何影響你的生涯規劃。

  • 第一段該如何抓住評審的眼球?每個人的開場不盡相同,我大致用六句話簡述了一下臺灣的政治環境現況,以及政治之於我為何重要,接著快速切入重點,前言不需佔太大的篇幅。
  • 將社會教育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核心價值:Civic Literacy (不確定如何中譯,Civic literacy means having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you need to participate in making change in your community.)與 PC 連結起來。我強調自己的教育背景對於未來在政治傳播領域能有何貢獻。
  • 提及我曾修過哪些相關的課程,更因為某一堂課做了一個 Social Campaign 的 Project,後續造成了哪些影響和效益。

2. Your experience

這部分著重在學術以外的經驗,包含相關的課外經驗、實習或是工作經驗。

  • 我談談身為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對我的影響,也放了過去在 NGOs 實習的經驗,我如何用 Communications 的技巧推廣社會議題,進而回去扣合我整個 SOP 的核心理念 Civic Literacy & Taking action。
  • 需要解釋這些經驗「為什麼」促使你想要申請這個學位,兩者的連結為何?請用具體的例證來證明。

3. Future plans

解釋你的遠程目標為何,未來工作的方向、想做哪些事情,職涯規劃越明確越好,他們就是要找清楚知道自己要幹嘛的學生。

  • 提及該校系將如何幫助我達成我未來的目標,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學校資源 = 你的需求」。此外,有一個從朋友學來的小 tip,可以提到該校系中哪一位教授和你的研究主題十分契合,未來希望可以跟這位教授學習,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識。(必須做足功課理解該教授所專研的領域!)
  • 接著,說說你可以為學校帶來什麼貢獻。我的優勢在於「我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因此我朝多元性這方面來切入。

大多數的學校都有字數限制,必須字字珠璣,放進去的每一句話都要是重點,並做適當的段落分配。此外,要有心理準備寫完 SOP 後絕對不是結束,而是一段漫長潤飾過程的開始。這時建議找幾位自己信任的朋友,詢問他們的想法,通常能夠獲得很實用的建議。

若想尋求更專業的幫助,有些代辦中心會提供修改文件的服務,可以去諮詢看看。我的 SOP 來來回回大概修了一個月之久才完成。(真的非常非常感謝我的朋友們!)

不要擔心沒有故事可以說,若能拋開對於自身的評價或成見,將曾做過的事一條一條列出來篩選,絕對能夠包裝成一個屬於自己獨特的故事。

2. References

我申請的所有學校中,皆規定要有兩封推薦函。但有些學校要求兩封都要是 academic-related,有些則是可以有 professional-related。除此之外,有些學校會要求我們填寫推薦人的 email,系統會寄信通知推薦人去系統上傳推薦函,申請者不得自行上傳推薦函。(建議這部分要先了解清楚,才能為雙方節省時間。)

當推薦人自行上傳推薦函後,學校的系統會自動發出通知。

該如何選擇推薦人?

由於我申請科系的內涵不太一致,因此我請超過兩位教授及前輩們協助,系上教授的推薦函(我認為)是必須,其他可以就個人申請科系來選擇相關領域的推薦人。

  • 大學主修科系的教授一位(系上社會學專業的老師)
  • 政治所教授一位(曾修過老師的多門選修課,有持續保持聯絡)
  • 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大三實習時的老闆 aka 我的偶像)
  • 時任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執行長(從青年大使計畫就很幫忙我的一位長官)

如何找教授/主管幫忙寫推薦函呢?

  1. 建議預留多一點時間,提早聯繫推薦人。我自己是大約 2020 年 8 月就開始寄信詢問,也親自跑回母校、以前實習單位及外交部跟老師、主管們聊聊我的想法,所以我非常早就拿到推薦函了,對我來說會比較安心一些。(正常抓 2–3 個月前詢問應該就可以了。)
  2. 在詢問信當中多介紹自己,提及你與推薦人之間的連結為何,以便喚醒對方對你的記憶。此外,要先準備好自己欲申請的校系清單、各校推薦函的注意事項(字數限制或特定格式)、CV 及初版 SOP 給推薦人參考。
  3. 在送出申請後,不論錄取與否,記得都要寄信或是當面和推薦人們表達感謝之意,讓彼此良好的關係延續下去。(千萬不要無聲無息地消失!)
From Unsplash

3. CV

其實我完全不是寫 CV 的高手,甚至像是瞎子摸象般摸索了非常久,同時和身邊厲害的朋友們尋求許多建議。有些人會建議不超過一頁 A4,我個人認為只要不超過兩頁 A4 就可以了,通常若決定要寫超過一頁就必須兩頁滿,不要出現一頁半的情況(比較難看),但這仍是取決個人需要放多少東西進去。

以我的 CV 來說,我放的東西有:

  • Research Interest(欲投入的研究領域)
  • Education(教育經歷)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Seminars(這個是朋友建議我放,除了工作經驗以外,還有做哪些額外的專業技能提升。)
  • Work Experience(職場經歷)
  •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課外活動經歷)
  • Honors & Awards(獎項)
  • Certifications(檢定與證照)

網路上有許多關於 CV 的教學及範本,這裡就不多贅述。切記撰寫的大原則與 SOP 一樣,請省略與科系無關的事物,放入重點就好。格式要簡潔明瞭,不需多餘的裝飾或字體的變化,容易顯得眼花撩亂。

去年在擎天崗拍的畢業照,風有夠大。

Conclusion

當決定要投入研究所申請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成了把心交出去的人,交給一個全然未知的將來,任憑它帶著我的心起起伏伏,深怕一不小心我就會墜落。那段時間常在想,「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這句話是真的嗎,最終若沒有達到目標,我能夠為這段奮力向前的日子喝采嗎。

準備過程常常是令人感到沮喪的,例如當我一次托福考了 99 分,我必須為那僅僅一分之差再埋頭苦讀(和花大筆金錢),那種時刻是讓人灰心的。也曾反覆在好幾個夜晚,眼睛盯著天花板,開始懷疑起自己想出國讀書的選擇、懷疑我究竟搆不搆得到那個很遠的理想,害怕在人生的規劃裡走錯任何一步。

可是,當我開始憶起我當初的起心動念,一切全都變得合理起來。

「在乎別人的眼光是正常的,脆弱是正常的,自卑也是正常的。但是不要因為自己的自卑,讓妳錯過了想要的生活,和善待妳的人。」 — 張西

意識到自己並不是一人孤軍奮戰,大家都在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只是途徑和方向和我不同。儘管路途遙遠,但「莫忘初衷」這四個老生常談的字,意外地成為支撐我走下去的力量。

申請上研究所後並不是結束,我將要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未來也將持續分享我的研究所生活,希望大家都能順利申請上自己想要的校系,如果有進一步想了解的問題,歡迎留言或寄信到 vyu.0903@gmail.com !😊

(喜歡的話給我 100 個拍手,耶。)

--

--

Vanessa Yu
How it all began

九零後少女,心中有愛,不忍世界頹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