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決策

病人擁有『知』的權利、病人擁有充分決定的『自主權』

Q May Chen
Caringloop
4 min readJul 28, 2018

--

為什麼明明生病的是我,醫生卻是跟媽媽討論「我要不要生小孩(凍卵)」的事情?!

面對疾病,每個人喜歡「被告知」的方式不同

有的病人不喜歡醫生直接告訴她,希望是由家人口中轉述的。有的病人喜歡由醫生告知,但是說話的方式是委婉的。有的病人喜歡醫生直接說明。病人喜歡哪種方式被告知,沒有對與錯。我想我是後者,雖然真相很傷人,但是我這個人如果醫生講話很婉轉恐怕會讓我想得更多,如果醫生不直接跟我討論病情狀況或是進展,我會失去掌控權,那是很沒安全感的事。

從小我就很習慣打理自己大大小小的事情,當然包括做很多決定,也都是一個人包辦,我很少會跟媽媽做討論,因為媽媽大概不外乎那幾句:「我不知道耶。」、「這我不懂耶。」、「你自己決定就好。」所以當我碰到比較難決定的事情,我都是傾向閱讀書籍、請益師長的意見,當然我不一定會照著做,但是我會當做一個參考的依據,多聽聽別人的作法也有助於幫助我做決定。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醫病共享決策平台民眾宣導影片

當我確診乳癌的時候,是媽媽陪我一起聆聽,但是隨後醫生詢問我有沒有男朋友之後,我就被請出診間。醫生請我出去後時直接跟媽媽討論,他們討論家裡有沒有生小孩的壓力,因為我必須做化療,化療有可能會傷害到卵巢,如果之後我有生育方面的考量,先前「凍卵」會是比較好的決定。

媽媽直接跟醫生說不用凍卵,家裡也沒有一定要生小孩。媽媽出診間告訴我這些話,其實我有點不開心,因為我覺得這是我的人生,雖然我只有24歲,但是你怎麼可以幫我做決定?我跟媽媽說:「平常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不在,現在我確診乳癌要考慮未來生育的問題,怎麼可以就馬上否定並且沒有跟我討論呢?」雖然後續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因為凍卵也需要一筆費用,但有時候想想還是有點疙瘩,雖然目前我仍然未婚未有孩子,疾病也一直在持續進展,但仍很難說我會不會凍卵?又或者凍卵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隱約覺得,這件事情至少讓我清楚來龍去脈,至少讓我多收集資料,再做決定,而不是就這樣草率地拒絕凍卵這件事情。

另一件事情在乳癌手術之前,病人要知道的就是「乳房重建」手術。

還沒有開刀前,醫生照超音波跟切片之後,認為我腫瘤不大、淋巴沒有感染,告訴我乳房「局切」就可以,會幫我保留乳房,所以醫生沒有主動提議「乳癌重建」這件事,加上當時重建並沒有很主流,所以乳癌重建的資訊也是又過兩年,到26歲復發才知道乳癌手術可以重建。後來在病友討論跟社團看到有部分的病友重建後,那種散發出來的自信,讓我一直在想,如果回到那個決策時間點,也許我會做乳房重建,而且要「雙邊」,這樣才對稱、漂亮。哈哈哈!

▲小提醒:在乳癌手術前,建議可以多了解:「凍卵」、「乳房重建」,若有需求可以進一步與醫護團隊討論。

疾病惡化或末期的告知與不告知?

我時常在社團看到病友家屬在討論疾病惡化了,到底怎麼告知病人,又或者不告知病人,到底怎麼做比較好?我認為真的要了解病人本身的個性,是喜歡或是能夠接受什麼做法。但是以我個人淺見還是覺得,病人如果意識清楚,還是必須清楚告知病情比較好,因為如果惡化了,病人才有時間去想我有什麼事情想做還沒有做的?或者我是不是趁這時間好好的寫信或是錄影跟大家道別?又或者我好想去一個地方,能不能跟醫院請假外出一趟?畢竟,我們都不是病人本身,我們怎麼能夠充分理解病人想做的事情、想去的地方呢?當然開口很難,也或許開口了以後病人無法接受,但是我認為那都不是我們應該擔心的事情,本來面對重大事件每個人的承受度跟接受度都不一樣,說出真相不一定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病人蒙在谷底,以為時間還很漫長,就這樣安穩度過每一個日常,這樣才會造成遺憾的產生。

家人只要在旁邊靜靜地陪伴就是病人的力量,若參與病人的醫療決策討論,要給予病人絕對的尊重,不隨便替病人做決定。

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自己選擇。我當然可以選擇當一個什麼都不懂,被保護好好的孩子,可是這樣是否就會喪失了學習成長的機會?重要的不是我生病了,而是透過這生病的過程,我學習到什麼?這才是生病後的重要價值。

--

--

Q May Chen
Caringloop

乳癌二期,曾經痊癒,目前為乳癌四期的女孩,致力於發展出能夠把愛傳出去的文章!因為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