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 投爆各大串流品牌:Warner, Disney, Paramount, BBC | 暮然回首面試 Netflix!

Castle Yen
Castle’s Project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Dec 28, 2021
真的是能投的都投爆啦

前一集講完了與 Riot Games 的長期戰鬥以及開始嘗試其他串流品牌 Viu TV 之後,這集要分享的是我在面試過程中還看過哪些其他的娛樂公司,投過哪些職缺,以及最後回來面試 Netflix 的機會。

原先今年開始這趟求職路程的優先目標,是開拓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廣義的娛樂產業中的其他領域闖出一片天,或是將同樣的能力複製到現在影視產業的其他市場與規模之中,所以 Viu TV 的職缺才會是投管理 SEA (東南亞區)的職務。依循同樣的邏輯,在面對同產業的其他品牌時,我也是優先看可以參與到整個東南亞區域或是亞太區域(APAC)的職缺,或者是看看行銷大範疇之下的其他分支,例如 Marketing Partnership / Content Marketing ,甚至是可能相較行銷比較無趣但能看到產業不同風景的 Operation 相關職務也有投。

第一集:EP1:工作四年了!開始轉職之路 | 面試 Ubisoft, Garena, Activision Blizzard 與 Vayner Media

第二集:EP2:東京工作夢一場 | 面試 YouTube 的雲霄飛車

第三集:EP3:卯起來海量面試:Viu TV, Byte Dance, Amazon, Riot Games | 緣分總是差臨門一腳

以下大略列出當時都投了些什麼職務,現在應該都是已經填滿的職缺了,所以沒辦法翻出舊 JD 複習,只能憑印象寫一下工作內容:

Apple / Apple TV+ Operation Manager, SEA / 處理內容庫的 Meta Data 以及跟內容夥伴、行銷夥伴協調內容營運面的流程

Apple / Apple Music Operation Specialist, SEA / 跟前一個工作內容差不多,但業務變成做 Apple Music

BBC / Senior Strategist Asia & Greater China / 偏向商業營運面的職缺,要協助 Manager + General Manager 規劃亞洲與大中華區整體市場發展策略

Warner Media / Senior Media & 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 SEA / 管 HBO GO 產品(偽 HBO MAX)在東南亞的數位與社群行銷

Warner Media / Partner Marketing Manager, Taipei / 負責華納旗下整體聯播網頻道跟在地策略夥伴的合作

曾經想過如果去格鬥平台上班的話,都能免費打拳(人)也是挺不錯的

One Championship / Marketing Manager, SEA / 有在看格鬥運動的人會比較知道, One Championship 在亞洲是重要的格鬥運動娛樂品牌,也有自己的串流,職缺負責東南亞的數位與社群行銷

Disney + / Brand Manager, MY+SG / 負責馬來西亞、新加坡兩地的 Branding + Marketing

Disney + / Marketing Manager, Taipei / 如題,負責 D+ 在台灣的行銷

ViaCom / Marketing Manager, SEA / 掌握派拉蒙電影、MTV 頻道的母公司,同樣做東南亞方面的行銷

以上各大串流平台投爆的結果是什麼呢?(甚至連 Apple Music 都投了)

答案是一個回音也沒有…

當然有一些職缺直接從 JD 看,對我來說就是有進入障礙門檻的,例如要處理 SEA 區域市場或是 MY+SG 市場的職務,這些都是直接拿無聲卡,也沒有收到 HR 寫信拒絕這種,猜想履歷關就直接被刷了吧,畢竟履歷中單一市場的經驗要在區域工作裡面獲得青睞還是很有門檻。其中 Warner Media 的系統拒絕信我收過最多次,因為我還無聊跑去申請在紐約跟洛杉磯的一些職缺,這些想當然不會中了 LOL,不過試試又不會少塊肉哈哈!

幾個月回去看以後,有些職缺不見了,有些則是改動了職級與內容

那時候可能感到比較挫敗的是在 BBC Greater China / Disney + Taipei / Warner Media Taipei 的職缺,這些職務的工作內容跟我的能力或是經歷就算不是 100% 相符,但至少也有 6–7成以上符合,覺得自己有進到面試關談談看的話,即便是個 Long Shot,應該還是有些機會。當時投這些機會的時機點大概是跟第二集、第三集的時間線相符,也就是 4–7 月期間分批,看到有什麼新的就投,同時間因為一直有拿到其他公司的面試機會,就沒有特別覺得這件事很失落, 只是會有一種沒辦法透過面試去了解一下別人的狀況的遺憾感,畢竟平常要接觸到這些競爭者也是非常不容易。

把時間拉回我還在準備 Riot Games 的車輪戰的時候,當時的 Netflix 客戶端主管希望跟我還有團隊的人都談談未來發展的想法,以及 2021 年過了一半對工作的心得,我便想將我目前的職涯瓶頸直接跟他溝通。當時代理商跟客戶的關係很像是,根據客戶的需求來調整代理商職務的範疇,所以我想直接跟客戶溝通我的需求,也許同樣是可以達到改變工作內容的目的。講起來很簡單,實際要做不太容易,一方面是我不知道對方聽到我想要求、想成長的方向,如果都不在他能力範圍的時候,這個對話會怎麼走下去,要冒著先揭露自己萌生去意的風險。一方面是我對這個品牌太熟悉了,知道在極高度專業化分工的權責分配情況下,要做到跨 Function 或是跨 Region 的工作,有很多執行上的現實難度。

所以我花了兩到三週的時間整理了一份跟 Pitch Deck 差不多的東西,想要來用提案的方式談「新工作」,從個人洞察開始說明,講解我在目前工作上的想法脈絡,從以前到現在做了什麼,有什麼一直想做但沒做的東西,有哪些我覺得自己能力可以完成的新事物,有哪些我一直渴望在品牌中接觸的領域。尤其是我在代理商端已經做了 4 年多之後,非常想要知道品牌更上層的商業決策是基於哪些推論與數據資料,這些商業分析知識都需要在進入 In-House 以後才有可能深入了解。

我在 1 on 1 對談裡面的提案討論其中一頁

接著到提案階段,我把這幾個月來面試過有興趣的職缺的 JD 細節都拉出來當參考,逐條說明我能力想做的事情,在什麼樣的外部職務裡面可以達成,還都附上這些外部職缺的原始連結。最後用文氏圖交集的方式,從我未來的理想藍圖跟品牌目前的需要拉出交集點,直接跟客戶主管提我覺得有可能發展的新職務範疇可以長什麼樣子,這樣既可以傳達我的需要,也可以表明我並非不切實際空想,我也有站在他以及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這件事,也理解現實世界有的限制在哪裡。

整個提案過程很順利,唯一要跨過的門檻就是打開大門直搗黃龍的態度,而最出乎我意料的是,客戶主管聽我講完之後直接丟出一個他們已經開始在找的約聘(Contractor)職缺,職務內容就是進入客戶端跟他一起管理除了社群品牌行銷的媒體策略與影劇行銷的專案。這樣的工作範疇恰恰是我從進入代理商 2 年後就一直想執行的,只是中間幾年的等待期間一直沒有看到空缺出現,我甚至也跟前幾任的客戶主管溝通過,但有時候 Headcount 的與否是來自更上層的整體考量,也不一定是有能力及適合就可以遇見。得知這個職務的消息後,我從頭開始跟外部申請者一樣走正式面試流程,並且特別被安排跟沒有一起合作過的 Cross Functional 其他國家主管們面試,到最後成功獲得 Contractor Offer,將長達 8 個月的找工作流程完結。

在這個結局裡,我最大的自我成長與學習是更直接坦白的溝通,在適當的情況下誠實的溝通自己的需要,就是開啟機會的大門。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有時候在客戶對代理商的商業關係與權力架構下,不容易順利地執行,同時也有點不符正規流程,畢竟:

  1. 我沒有看到一個公開的職缺可以拿來談,就無法像是一般申請一樣開啟這個流程
  2. 平常在工作上都是跟這個客戶主管對,但就架構來說人事方面的事務,其實還是要跟代理商的管理層談

如果我沒有主動提起這樣的需求,對方可能就不會知道我有這些考量、意願以及潛力去做他原本沒特別想過我會想嘗試的事。這對我個人而言是一種突破,因為我不習慣在工作上時常談論自己的煩惱或是困境,我會希望將能力所及的嘗試方法都先窮盡以後,確定是無法自己解決的問題,才向外求助。而求職跟生涯發展這樣切身隱私的內容,尤其比起一般工作上遇見的困難更難開口,畢竟在這件事情上,受雇者跟雇主之間存在權力跟利害關係,考量的不一定只有適不適合而已,還會有預算或是其他組織面的問題要想。

我在這個經驗裡,很幸運遇到很願意跟我以朋友或是前輩的方式溝通的主管,也幸運是在一個開放自由的企業文化裡面,我可以很誠實講出所有我覺得目前工作對我來說不足夠的地方,這樣的溝通選項未來就會是我在考慮職涯轉變的時候,第一個優先嘗試的方法。

遭遇工作挫折時,我常常想起 Better Call Saul 以及 Breaking Bad 裡的角色,尤其 Jimmy 真的是屢戰屢敗但越來越強的人物,並且願意挑戰體制外的新方法找出路,這兩部戲深一點看的話其實都是職場劇,真心推薦給大家

可能在很多大公司與大組織裡面,因為內部機會很多,這樣的尋找方式(類似內轉)自然是第一選擇,但如果是在類似新創的小型公司、組織扁平精簡編制的公司、或是依照需求才會特別開出職務的任務專案型公司來講,這樣的機會就很看機運跟溝通方式了。如果你也在考慮用這樣的方式,還是要思考自己跟對方一直以來的工作關係如何,自己的實力與經驗是否有足夠的底氣拿上桌談,以及溝通的真心誠意。

到了這個時候,我才有一種,在外面晃了一大圈冒險,居然沒發現答案就在自己家裡的那種感覺。既是開心,也會想笑自己快捷思考裡面的盲點,真的是即便是自己再怎麼熟悉的狀況與領域,還是要假設每一次嘗試會有不同可能的心態,去實踐與確認才做結論。這次的面試不是像前面幾次那樣轟轟烈烈大起大落的感覺,反倒是從頭到尾都有一種平淡的心情,有種對自己的能與不能都全然掌握的平衡感,也是今年面試之旅的全新收穫,發現原來自己在面對生涯大事的心態也可以調整到這麼泰然的境界。

人的緊張與恐懼都是來自於對挑戰與自己能力間差距的不理解,當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在哪並且可預見失敗後的結果並想好備案的話,對風險的懼怕就不會那麼高,反而可以專心致志將精力放在自己能力可以達到的事情上,這樣的心態是長期抗戰面對彈性疲乏或是屢戰屢敗狀況的最佳武器。希望各位還在面試地獄戰鬥的夥伴們,可以在頻頻挫折後找到心裡的平衡感,繼續走下去直到開花結果。

原本以為寫完這集我的職涯心得就要結束了,但人生總有意外,更多時候機運都不是自己能選擇的,某一個過去錯失的機會再度來敲門,接下來的故事大轉折,就敬請新年後期待了!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每個月只要一杯手搖飲跟咖啡的錢,點擊以下連結,就可以支持我喔!

https://button.like.co/castleyen

--

--

Castle Yen
Castle’s Project

10 年影劇部落客經驗,目前在全球最大自媒體影視平台做策略商務,7 年經驗持續累積中。無論形式,只要是好故事都值得被訴說流傳 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g-i-yen-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