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COVID-19 後疫情世界:站在時代轉折點

Yu Chen 蓁
C.C. 星球電波塔⚡
5 min readMay 17, 2020

--

教了三年的高三學生快畢業了,數著畢業前的自由時間持續思考著:我還能教給他們什麼未來能夠派上用場的能力?全球化系列的課程因而誕生。

COVID-19 後疫情世界:站在時代轉折點

這門課程的構思來自於雜誌,每個班級皆能訂閱雜誌,類型從商業週刊、天下雜誌、科學人、國家地理雜誌等商業和科學專業雜誌,到小日子這種文青生活誌,但每次走進班級都看到雜誌冷清的躺在講桌上無人問津,反倒每次都是我最有興趣的狂翻雜誌,最後學生都決定把班級訂閱的雜誌直接送給我哈哈。

這學期開學以來,最常出現在各大雜誌封面的主題當然是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繼開學第一堂課介紹過新冠肺炎,學期將盡,我決定再設計一系列三堂的課程讓學生反思幾個月以來,疫情對世界帶來的翻轉性變化。

疫情過後的世界將是什麼樣子?

逆全球化的風潮隨著疫情的傳播而加劇,站在每天每秒都在變化的時代轉折點上,我希望學生觀察到當今各種尺度的改變,並從改變中看到未來的趨勢,這樣的趨勢將是他們未來的樣貌。

日常時常不知不覺的溜過,等我們回頭時才發現一開始的變化已成常態,因此,從時事中觀察、反思、批判的存在因而重要。

課堂上的全球視野如何發生?

公開觀課前,我先在另一個班級跑過一次課程,藉以進行調整。第一部分的課程是寫下新冠肺炎疫情對自己、台灣和世界帶來的三大改變,觀察這些改變對自身、台灣大眾和全球化造成的感受、評價和影響。

地理職業病發作,我很喜歡用尺度的概念來設計課程,由小到大的層次,很適合用來進行「全球化」議題的探究。

雜誌圖源:網路搜尋

前導班級對於這個課程的熱烈反應讓我意外驚喜,光第一部分就花到一節課的時間,有些平常課程參與度較低的學生寫完學習單之後,很開心地抬頭對我說:「Yu Chen你看我這次很認真耶!」甚至從來沒交過作業,學習成就極低的幾位學生,也默默在學習單上寫下他觀察到的改變。這些小小的學生回饋,看在教了他們三年的我眼中卻是格外感動。

從生活情境出發的觀察,從觀察中發現的問題,從問題中分析出的脈絡,從脈絡中尋找的解方,一層層下來的主題式課程,加深學生的思考和參與。

原本以為只需要兩節課的課程,實際操作之後發現需要三節課才能讓學生充分思考。「留白」的概念是我從HT創新師培課程中獲得的重要概念,自此時時提醒自己放慢速度,讓學生思考。

留白思考能夠將學生從神遊狀態抓回課堂,讓學習從老師回到學生身上。

回到學習本身

公開觀課一開始可以明顯感受到學生們的緊張,但從個人學習單書寫進入到小組討論的階段時,大家的討論狀況開始恢復平日的熱絡。

請忽略我不到五點就醒的憔悴眼神哈哈。

進行幾次全球化的主題課程之後,我發現許多學生的提問和觀點超越我想像的深入,透過課堂這個平台,讓學生們將平日的觀察轉化成更進一步的反思與文字和口頭表達,這些都是我設計課程時未曾預期到的效益。

小組討論完之後進入到最後的全班整合階段,我使用Coggle心智圖統整各組報告的結果。這個階段大約15分鐘,我發現學生報告完開始無所事事,注意力流失,很少專心聽台上同學的報告。

小組討論結果以小白板呈現

針對這個階段,鳳華老師議課時建議的幾個教學策略十分受用:

  1. 座位變更:小組討論時將桌椅轉動成面對面模式,討論結束後將桌椅搬回個人模式,透過座位安排的變更,提醒學生課程階段模式的轉變,能協助學生提升每個階段的注意力。
  2. 心智圖的操作:可由學生小幫手幫忙整理心智圖,老師即可觀察掌控台下學生的狀況。
  3. 心智圖與學習單的運用:學生覺得老師會把整理好的心智圖給他們,所以同學報告時大家開始渙散或事不關己。應該將心智圖作為老師課後評分的依據,派任務給學生,將別組報告的內容用不同顏色的筆補充在自己的學習單上,記錄他人的觀點再做二次反思。
公開觀課班級的心智圖

課後議課時,鳳華老師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課程的設計全是為了促進學習,學習終究是自己的事。

讓學生觀察看到了什麼、分析這是在表達什麼、思考為什麼,這才是一個完整的論證學習過程。

這些過程該由學生自己進行,老師只是引導的腳色,學習這件事最終要回到學生身上,才是他們真正的獲得。這個道理簡單,但每一次的課堂設計與實踐上,還是需要不斷、不斷的提醒自己教育的核心意義所在。

--

--

Yu Chen 蓁
C.C. 星球電波塔⚡

在森林與地理系拓展出的自然與社會空間脈絡中打滾,正落腳在教育圈中試圖紮根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