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 III Reading25 主動股權投資:投資組合建立

Wesley Tzeng
CFA Level 3 Notes
Published in
8 min readJun 2, 2021

Information Ratio(IR)=主動報酬/主動風險,這是主動投資(相對benchmark)想要極大化的

主動報酬的幾個來源:有獎勵性的風險因子(rewarded factor)及權重分配alpha、運氣

精確來講有幾種路徑:因子配重、Alpha、選股能力、決策品質

1. 因子配重差異:這裡的因子還是採用Fama-French的三因子模型
(1) Size 小的好
(2) Value 價值股好
(3) Momentum 動能好

而常見的股價指數通常都不是全市場指數,因為勢必忽略極小的企業,故有大企業偏誤,Size factor會偏小,Market factor(beta)會略小於1
會去計算一個基金的alpha,這裡面有可能是來自於實力(true alpha),也有可能來自雜訊與運氣(但每個月-0.35%的alpha確實有點顛太爛了,一定有某些別的原因導致他爛)。
這些其他原因包含 你有特殊的策略技巧、有一些因子未考量、不夠分散個股風險過高(有好有壞)。

2. 如何製造alpha?
(1) 你還是使用一樣的報酬生成因子(rewarded,有驗證過的),但你輪動的時機抓得很對,所以timing也可以變成一個因子
(2) 有一些非報酬生成因子unrewarded,但你的timing好的話,可以賺到錢
比方說地區、產業、油價、金價、大宗商品價、股票選擇等等,都沒有長期穩定的報酬生成,但如果你抓的住他的波動,也足夠賺了

3. 部位大小也就是選股能力,你對選股越有自信,就選少一點,波動度大但賺的可能也多(主要著重點在個股挑選)

4. 決策次數Breath,指的是獨立決策。如何解釋?

我們假定厲害的經理人每一次做決定都會有一些報酬,所以Breadth代表的是一年內做獨立決定的次數
IC是指每一次經理人預期的主動報酬與實際主動報酬的轉換比率
TC是因為妳的投組一定有限制,而產生的轉換率
再乘上主動風險等於期望年化主動報酬

如果一個經理人只看一個指標或因子,選出來的股票不能說是多個獨立決策,Breadth較低;反過來一個多因子的經理人,幾乎每一個選股都是獨立決策,那他的歷史報酬就相對有意義,Breath也較高。

長期要贏錢不是靠著總是賭對,而是靠著賭對的報酬(機率*金額)>賭錯的損失,並不斷的賭(決策次數拉高);並且另一方面也要擴充自己的專業項目(讓自己能賭贏的策略越來越多,才能玩更多不同的遊戲),因為每個策略可能能夠進行獨立決策的頻率不高,所以要學會多個策略。

建立程序
1. 看你的做法是系統化(傾向分散持有)還是自定義(看你的方法,可能會偏集中持有)的/風險因子研究是top-down(看重總體因子,以及因子的輪動性factor timing)還是bottom-up(看重主流風險因子)。

2. Active Share就是持有權重相對於benchmark的絕對值差異,常被用來當作主動投資費用的比較基礎(費用率/主動股份):

3. Active Risk代表超額報酬的波動度,細分為歷史已實現realized active risk與未來預期predicted active risk,顯然預期較重要。這個公式是基於風險/報酬生成因子Fk做的,考量rewarded factor與其beta,以及不可解釋殘差(idiosyncratic risk)

Active share contributes to active risk
Active risk attributes to active share

4. 應用層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最適化問題,最基礎的是最大化風險調整後報酬
若你看的風險值是預期主動風險(已考量相對benchmark),你的最適化對像是資訊比率IR,若你的風險值是預期總波動度(沒有benchmark),最適化對像就是Sharpe ratio

5. 常見的權重分配慣例:
(1) Scoring使用相對估值比率(例如 PB ratio),以該指標作為每個標的的相對比例(例如 PB=8應該只有PB=4的一半)
(2) Ranking依照某個指標做排名,依序賦予排名不同分數,並以分數佔總分比例當比例(例如有五個標的,依序給予5~1分,總分15分,第一名拿5/15=33%)
(3) 從大的pool中先用一個指標取前面幾%,再用其他權重法

6. 重點,計算每個選股(stock or sector)對總風險的風險貢獻度CV及全投組變異數Vp(這是對總風險)

Cij為ij報酬之間的共變異數Covarance(i,j)=Std(i)*Std(j)*Corr(i,j)

7. 相對(主動)風險即把i與j換成(Xi-bi)與(Xj-bj),即相對benchmark的報酬,C變成RC(相對報酬的共變異數)

假設一個只有兩個元素的投組,兩者的主動報酬關係一定是互斥的(corr=-1),因為看多一個就是看空另一個,而現金一定與其中一個正相關、另一個負相關。
此時若加入現金,主動投資風險一定會上升,因為跟原先的風險(波動度)產生偏移,即便現金的絕對風險很低。

8. 限制:無法有效做空等限制,可能會導致投資組合不能順利的增加槓桿,在主動風險/報酬的圖表中,IR的斜直線上移動而會向下彎曲;即便願意承受較高的絕對報酬,其邊際效用也可能遞減,因為大家一定是先挑Sharpe較高的來投資,挑剩的就是低Sharpe的。

9. 最適槓桿與Volatility drag:因為複合報酬=算術報酬 — 1/2*Var (Volatility drag formula,是個好用的近似值,這個要背)

Var=絕對報酬變異數,波動度的平方
而開槓桿會同時等比例增加算術報酬率與波動度,所以會有抵減作用,到達一定程度不會再增加,反而會退縮,若再考慮槓桿的成本,會更快達到極限。

風險限制:
除了一些慣例性的限制(如不得超過benchmark的5倍、投組的2%),比較正式的風險指標有Volatility、Active risk、Skewness、Drawdowns、Value at risk (VaR)、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 (CVaR)、Incremental Value at risk (IVaR)、Marginal Value at risk (MVaR)。但風險指標有時難以可靠估算,會用區間的方式(soft target)在ISP中溝通(例如年化波動度10~12%)。

隱含成本
1. 市場衝擊,市場深度不足支撐過大、過頻繁的交易,導致平均價格不好,或是對市場洩漏信號,經理人應該逐漸建立部位。
幾個觀察:
(1)大企業的市值遠比小企業大很多倍
(2)每日股票周轉率是小企業比較大,美股一般是每天交易量等於1%的市值
這引申出一個問題,一般來說大的Fund會需要控制每一個標的的曝險,可能不超過每日周轉率的10%。那麼一間20億級的中小企業,每日周轉只有2000萬(1%),可交易限額就只有200萬(再10%);若你管理了一個10億的基金,就只能投2支在這家上面,實質上只買了你AUM的2%,因此對於大基金而言,市場上每天交易量超過100支的股票並不多,但也就只能從中間選,並注意降低再平衡週期(資金周轉率、交易頻率)。

2. 滑價成本(參考第XX章)

比較幾個主動策略:
1. 純做多Long-only,顧名思義,好理解、限制較少、市場胃納大
2. 多空策略Long/Short,靈活度大,多空比例沒有限制。
3. 強化做多Long extension,還是偏多,但多方會使用槓桿開到>100%。
可以把Long-only, Long-extension, long-short等等的多/空/現金部位排列出來,通常會控制總部位在150~200%或淨部位在0~60%
4. 市場中立Market neutral,並非完全無市場風險,只是將大部分的同質風險用多空方式避掉,只想取特定因子。

雙北COVID-19三級警戒第18天

2021.6.2

--

--

Wesley Tzeng
CFA Level 3 Notes

Not a enthusiastic writer. Just trying to remember some of the knowledge and feelings I learned from being a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