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使用者體驗的UX20法則 (1)

VinceLee
Channel-HWAN
Published in
5 min readSep 23, 2019

老闆:「設計這麼簡單,介面拉拉再排排不就好了。」

設計師:「…☺️?」

User Experience 是 UI/UX Design 的根本本質,相較平面設計傳達較主觀意識的理念,UI/UX 重視的是不僅是美感的呈現,還有使用者體驗的邏輯性,這篇我們介紹 5 個 UX 的法則來幫助設計師去規劃與提升使用者在產品上的體驗。

油門催催催落去!

01. Aesthetic Usability Effect 美學易用性效應

感官上越美的設計,越讓使用者忽略差勁的使用體驗

緣起:

在1995年,日立 (Hitachi) 設計中心的研究人員 Masaaki Kurosu 和 Kaori Kashimura 測試了26種ATM使用者介面的人機互動研究,他們要求252位研究參與者對每個設計的易用性以及外觀設計進行評分比較。研究員發現,參與者對美學與感知應用性的關聯性比與實際應用性關聯性更高。Kurosu和Kashimura得出結論,即使面對相同功能的介面互動,使用者會傾向認為好看的產品有更好的易用性。

-

Aesthetic Usability Effect 是指使用者認為看起來有美感的設計,使用上也會較好用,即使現實上不是如此。美學設計讓使用者對產品有正向的包容態度,它也在產品使用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台鐵網站改版

02. Doherty Threshold 多爾蒂門檻

系統回應使用者的指令速度越快 (<400毫秒),生產力會大幅提升

緣起:

在 1982 年,Walter J. Doherty 和 Ahrvind J. Thadani 在 IBM Systems Journal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將電腦回應時間要求定為 400 毫秒,遠遠低於當年 2 秒的標準,並將這個門檻稱作 Doherty Threshold。並且研究員認為當系統回應低於400 毫秒時,這些應用程式是會讓使用者上癮的。

-

Youtuber 呱吉說過:「我看到在排隊的店家,再好吃我也不會想去排」。在數位產品也是如此,當系統回應越快,使用者會容易上癮,尤其是在遊戲時, loading畫面太久都是會影響遊戲體驗的。而如果「等待」是一件無可避免的情況,我們又能如何透過設計去改變等待的心裡狀態,又是另一個課題了。

03. Fitts’s Law 費茲法則

目標距離越短,目標物越大,移動到目標物的時間就越短

緣起:

1954年,心理學家 Paul Fitts 檢查人體運動系統,表明移動到目標所需的時間 T 取決於與目標的距離 D ,但與尺寸 W 成反比。根據他的公式,由於速度和準確性的權衡,快速移動和小目標導致更大的錯誤率。

-

Fitts’s Law 廣泛應用於UI/UX的領域中,且特別適用於按鈕。例如,在使用行動式裝置時,由於從原本滑鼠鼠標變為手指觸控,較小的按鈕會造成難以點擊的狀況,因此現在的網頁設計會根據螢幕與使用習慣不同,去更改元件樣式。因此在設計上可以:

  1. 按鈕加大更容易點擊到
  2. 相同功能區域內的按鈕之間的距離縮短,同時能增加相關性
  3. 螢幕邊角適合放選單,因為容易點擊

04. Hick’s Law 希克法則

決策所需的時間會根據選擇的數量和復雜性而增加

緣起:

1952年,英國和美國心理學家 William Edmund Hick 和 Ray Hyman 的團隊開始研究選擇的數量與決策時間的關係。提供的選擇 (n) 越多,使用者決定與一個元件互動的時間 (T) 就越長,受到選擇轟炸的使用者就必須耗費更多時間與心力去做決策。

-

更多的選擇會讓使用者花更長時間思考這些選擇。但如果就是有這麼多的選擇要放置,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透過將復雜任務拆解成更小的步驟,將任務分類,簡化使用者的選擇。或是使用凸顯顏色顯示推薦選項,引導使用者做出決策,減輕他們的負擔。

人生的選擇也是如此呢

05. Jakob’s Law 雅各布法則

使用者花更多時間在其他網站上,他們習慣與其他網站類似的互動方式

緣起:

Jakob’s Law 由 Jacob Nielsen 提出,他是 Nielsen Norman 集團的用戶倡導者和負責人。Nielsen 博士創立了 “discount usability engineering”,以時間與價格成本較低的方式去改進使用者介面,並發明了幾種可用性方法,包括啟發式評估。

-

當設計師在設計網頁時,有時會希望能突破舊有框架,創造新的視覺或使用體驗,但使用者所期望的設計是基於他們對過去網站所累積的經驗,當網站或甚至 app 的操作與其他產品不同時,使用者會困惑與失望的。但設計師就不該創新嗎?我們可以提供熟悉的設計模式來簡化使用者的學習過程,因此觀察與學習其他網站是必要的,如何同中求異才是設計師下一步該思考的。

喜歡本篇文章,歡迎按下Medium的「claps」以及LikeCoin的「Like」給我們鼓勵鼓勵!
若是長按50下我們會明白你更喜歡這類型的文章,會讓之後的編輯盡量發揮這部分的內容!
LikeCoin的「Like」是能讓我們收到一點點支持的簡單按鈕,請幫我們點至+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