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少,人就輕盈

刺蝟小姐
Charlotte T.
Published in
3 min readSep 30, 2020
在日本郊區等公車,手提袋裡是食物和紀念品_ photo credit:Charlotte T.

大學畢業之後,每半年、三個月一次的遷徙,有時是城市,有時是國家。為了便於不知道什麼時候要來的離別,我的行李總是出奇的少。不管是只停留一個月、三個月,甚至是一年,我的托運行李總共都只有七公斤。回程的時後也不超過十公斤。

這七公斤的物資是我在一個地方開始打底的最低需求。不過,其實我並不是,一開始就習慣於過著這樣極簡的生活。但就像是登山時裝備要盡量精簡一樣,對於陌生的環境、不確定的行程,以能夠迅速移動為前提而準備的行囊是最佳選擇。在這樣長時間以理性壓制感性的情況下,不管是出國還是回國都無法輕易鬆懈,深怕安逸了,就走不開了。然而,原先這個迫於現實而要接受的生活方式,卻也漸漸地變成了一種習慣。

我發現擁有的少,是一種自由。

小時候我有一個蠻大的衣櫃,裡面塞了非常多被遺忘的衣物。親戚送的、衝動購物的、不合身的、不喜歡的、起毛球的、捨不得丟的。每天早上挑衣服時,就像是把能吃的食物和廚餘和在一起之後,逼自己找想吃的出來。更可怕的是,這些我花錢買來最後變成廚餘般存在的東西,還會回過頭來使我萌生愧疚感。我那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些陳年累月堆積下來的垃圾,正是讓生活品質走調的關鍵。這裡並不是指空間上的不舒適,這當然也占部分原因,而是指它所牽涉到的,感受上的不舒適。身為一個愧疚感還沒被社會摧毀的人類,在做出衝動而無用的消費、或是半推半就地接受某個禮物之後,總是會想盡辦法把那個沒有用途的東西的存在價值合理化。對於還沒麻木的人來說,這非常消耗能量,因為一旦這種東西一多,散佈在家裡各處的時候,每當眼神掃到,物件本身都會變成一個誘發出愧疚感的因子。每個廢物都在對你呼喊著 : 理我、理我一下啦! 你不是愛我才買我的嗎? 真是太可怕,現在連物品都要情感勒索我。

少量的衣物和好看的打扮是不衝突的。

在頻繁遷徙的生活模式下,我漸漸地發現,其實我根本不需要這麼多東西也能過活。我曾經預想自己落地後會有一段瘋狂補物資的時間。因為一開始,行李輕僅僅是為了方便攜帶,沒有什麼要改變生活習慣的遠大目標,有什麼缺的到當地在買就好。但當我真正開始我的異地生活後,我發現,除了耗材外,行李箱裡的一切差不多就已經足夠。就像是登山時,我沒辦法,也不會爬到一半才想到要買個睡袋一樣,睡袋應該要一開始就在包包裡面。沒有在包包裡的就不是必須。我不需要過多的衣服和鞋子來裝飾自己,因為這裡沒有人在乎我是不是穿了和前幾天一樣的衣服。我覺得好輕鬆。才發現,原來,少量的衣物和好看的打扮是不衝突的。運用非常適合自己的款式互相搭配,就會變成屬於自己的風格。

生活在每樣東西皆被需要的空間裡,會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最大的原因在於我身旁的東西不再一天到晚吱吱叫,喔,不是,是在於環境變得非常清爽、通透。沒有模糊不清的地方,所有東西都是關鍵的存在,就算是新買的東西。也因為這樣的必要性,每個物品都被好地對待和珍惜。對我來說,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有一個放鬆且高品質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