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篷的爭論?品牌是不是參考的唯一標準

鄭臣
鄭臣|山分之一
May 12, 2020

--

這陣子登山話題中,討論帳篷品牌、CP值、抄襲的文章變多了,而也收到了很多來信關於帳篷的選擇?大部分歸納出幾個問題,包括「A牌跟B牌哪個好?」、「新手最推薦哪顆帳篷?」、「C牌的價位便宜但評價兩極,你推嗎?」、「D牌帳篷這麼貴,到底好在哪?」

這類問題我大概是每週都會碰到,想直接複製貼上了哈哈哈哈哈,我覺得先拋開這些疑問,自己先想想,「你需要的是什麼?」

品牌不同、定位不同,適合走的路線、行程也不同,就拿大眾最熱門的路線當作標準,你能背幾公斤與你想背幾公斤,都值得去討論,有人兩天一夜,連帳篷睡袋只要5公斤就能打包完畢,有人則是背20公斤上山,這些都是選擇與需求,適合你自已的到底是哪種方式,我不能幫你判斷。

我分享的裝備主要就是適合我的,與不適合我的。有些我批評很爛的,它還是賣得很好哈哈哈哈,因為選擇跟需求不同,那是很多層面的,就算有很多客觀的標準,感受上還是主觀的,舉例來說,就算材料、設計、質量好或壞,但好不好用還是很個人,跟音樂一樣,它其實是很有邏輯的東西,可是未必曲曲正中人心。

好,拉回來,你們應該很少看到我直接批評一個品牌,因為我不想因為幾個東西我自己不愛,就否定一個品牌的努力,特別是自己也是設計師,更知道建立一個輪廓到具象,本就是花上很多心力。

品牌、CP值、抄襲,我覺得討論蠻有趣的,但我也不想把自己的登山價值觀加諸於人(但私訊聊天問我,我都會毫無保留的講,哪些真的難用,或是單純討厭哈哈哈),當然抄襲就是非常複雜的一件事,只是這樣的事不是只會發生在一個品牌,還有很多品牌也這樣做,有抄90%的,有抄50%的,也有感覺是以別人的20%去做改良的,買或不買沒有正解,嘗鮮想買個平價帳篷試試,或是想一次買到帳篷之王,這些都是最上面所說的需求與選擇。

優先考慮的不是品牌,知道自己需要哪種類型的帳篷,可不可用、好不好用、喜不喜歡,每座山都不一樣,只有更適合的,沒有不能用的,符合預算篩選出了選項,這時候才要考慮品牌。選擇自己認同的品牌,無論是外觀、設計、規格,還有品牌建立起來的專業或是安心感,品牌不是畫好一個logo貼上去而已。裝備是死的,人是活的。

上面四題我的回答:

◍我喜歡更冷門的X牌。

◍新手最推薦去租,例如裝備租客。

◍我也只是這一大堆評價的其中之一。

◍它就是真的強。

以上ABCD是誰我們就自己對號入座,祝大家都能買到最棒的山之家。

我寶貝。

△IG 真的比較有趣追蹤起來吧: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ggoesout/
△臉書大家多跟我聊聊嘛:
https://www.facebook.com/chenggoesou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