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銷的困境與未來

Kevin Wu
思維精煉室
Published in
3 min readJul 14, 2016

--

幾天前去面試了一家金融業的網路企劃部門的職缺,畢竟金融業界跟個人大學所讀科系也有一定的相關性,初衷是想知道他們的網路企劃工作的型態、程度和未來的發展為何。在面試前的信件往來,已經有感覺到他們中規中矩的風格,但也不會像一般的金融業界給人那樣沉重的感覺,還是保有網路行銷的一絲活力。

面試時的談話還算是輕鬆,職員給人的感覺很活潑,應該是對工作有熱情的人吧,但主管卻是嚴肅感十足的人,問的問題很精確也犀利,雖然不至於到無法回答,但從他的眼神中,我的不安、優缺、成長過程似乎都表露無遺。聽到他們大概說明了工作的型態,主要是在網站的維護、上架、調整,偶爾會有活動、新專區的規劃需要跟代理商接洽,所注重的就是數字的精確性,所以要很細心,只是資料會由其他的部門提供。內部也很了一些小組,總共十幾人的網企部門,有媒體、企畫、創意等等小組,團隊還算完整,剩下的就是外包給廠商。但對於他們,金融在數位網路行銷方面似乎像是例行公事,所做的事情就是上搞與配合公司規劃新專區,後台的報表數據等等雖然都會整理,但聽不出來會拿來用作成果評估、專案檢討並且為下一次的行銷企畫作準備,重視的好像只在於配合上架這件事情。

其實與代理上的合作有分很多程度,像這家公司,基本上就是除了一些特殊的新網站、專區會找廠商來製作,剩下的幾乎都是自己維護,給我的感覺,像是把專業的代理商當作工具,並不是一個顧問、合作的夥伴。畢竟之前待過代理商,其實很希望在企業、客戶端這邊,可以讓代理商充分發揮他們的專長,讓他們提供建議,並且由部門的人積極參與討論,才能有更棒的作品。如果只是暫時的合作,我也認為企業應該是要很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行銷的方向在哪裡、最新科技的應用、自己產品的性質與可能性,才有資格將代理商只視為外包代工廠商,不然只會讓代理商綁手綁腳,而自己也無法策畫出好的活動。

雖然已經預料,可能會是一個古板的企業,但沒想到最有活力的網企部門,似乎只是一個大公司裡面的工具部門,而不是能夠激盪出火花,為企業發展品牌價值、爭取客戶的要角。這讓我漸漸認為,如果不是有公司全力支持讓網企部門有它的獨立性,或是網企部對代理商有十足的信任感,新創的金融相關公司或許才是這瓶頸的解決辦法。近日像是區塊鍊技術,一些關於證券的教學網站、新種的財報資料搜尋網站其實都做得比這些大公司更有活力、更親近人民,在這些公司的推動下,才漸漸把這些生硬的東西,融入到每個民眾的生活,而這也是大公司一直想要獲得的市場,但或許礙於他們的組織體制與能力,始終只能拘束於專業但有距離的品牌形象。

而對於大公司的金融行銷,我是覺得有其可能性,不該侷限在這古板的僵局。首先,民眾早已將理財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再者,各項的行動裝置、網路連結已經支持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投資、接收資訊,也就是說,人們已經有慾望也有工具可以實踐這件事情,但缺少的應該會是足夠的知識、親民的產品、符合個人需求的種類,綜合而言,應該會是他們難以真正地將需要的產品,用他們的語言確信地告訴自己:這是適合我的產品、我現在應該要這樣做。這中間的知識落差或許不是最主要的,可能是在產品設計之初,並沒有把人們的生活型態考慮進去,只是不斷創造衍伸性商品,透過各種包裝手法與業務話術來推銷,但一般人仍舊無法用自己的手去拿到,所以在工具、知識補足之外,更要注重的應該是讓人們理解他們的情境,並且因應情境提供專門的產品與服務,才能在金融的行銷方面更親民、更符合需求。

--

--

Kevin Wu
思維精煉室

https://processhacker.pro|熱衷各式流程,SCRUM、目標管理、專案管理、企業發展、職涯發展等議題;Notion、Airtable各式數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