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個無視廣告屏蔽程式的行銷策略
廣告科技達頂峰前,有效處理客戶對廣告忍耐攻頂的不耐
不知道你有沒有完整破關過電動遊戲?挑戰大魔王之前總會有無數道讓你吐血的無數小魔王和平常挑戰就很肉痛的中魔王關卡必須超越,而現在的數位行銷人逐步開始面臨這樣的情況 — Ad Blocking 廣告屏蔽,這一個數位行銷世界裡令人抓頭燒腦的 Class A 魔王(隨市場轉變,誰會知道後面是不是會有 Class S 等級的怪物出現呢?)。根據 PageFair 二月釋出的《2017 廣告屏蔽報告》顯示,全球網路用戶有 6 億多人使用廣告屏蔽程式,即 11% 網民不會看見你精心委託製作的廣告,與 2015 相比成長三成,那麼……2018?2020 呢?不難想像 Coca-Cola 押注 2020 用內容行銷掌握市場的真正原因。
所以,品牌行銷需要的是十年不會再輕易被撼動的行銷策略,面對未來的 10 載行銷年代(新科技出現的改變),真正扎根市場。
為何用戶要屏蔽廣告?
這應該不難推測廣告屏蔽程式的出現原因吧?說不定,你自己就是其中一位使用者。
誰沒試過被惱人的 YouTube 正片前 15 秒廣告惹火,或吐血擋住重點還要關不掉的跳出式廣告激怒而關閉網頁?不只如此,數位廣告的存在甚至還會拖慢頁面載入速度,嚴重者甚至還會帶有病毒。
對於一些用戶來說,廣告屏蔽程式可能係基於個人隱私存在 — 可能只是點擊了一個 “剛好有點意思” 的廣告,之後就這樣被鎖定,去到哪一個站都被自以為是的廣告系統盯上不斷推送再行銷廣告;而另一些用戶可能只是因為一次購買便被無限延伸興趣,判斷為永久有效的名單。殊不知,購買可能僅是消費者給自己的一次試驗性行為,而後續的惱人廣告則是讓消費者離開品牌的原因,成為消費者與品牌的永久屏障。
廣告屏蔽程式,怎麼可能會不逐漸成為網路用戶的裝置必備 App?根據 PageFair 同一份報告,越高學歷者越是 Ad Blocking 的實踐者。
怎麼應對廣告屏蔽?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廣告屏蔽程式當然也有反廣告屏蔽程式的存在。然後呢,就會再有反反廣告屏蔽程式的出現,就這樣形成永無止境的循環,過程裡最受傷的還是會回到品牌消費者身上。單就 PageFair 提供的廣告屏蔽曲線,無疑到目前為止依舊是還在火速成長:
無疑,品牌主再以一己之力抗衡這個趨勢都將會是徒勞無功。換言之,品牌主必須開始思考廣告以外的策略,而不是盲目地在這擋不住的浪頭上浪費時間精力,試圖突破市場趨勢。畢竟,品牌廣告目的是在於完成消費者流程轉換,而不是證明品牌能突破廣告限制。
策略一、內容行銷
無庸置疑,我們必須將內容行銷定位為品牌必須採取的第一個策略,因為沒有任何人喜歡被推銷,而最能實踐 “不銷而銷” 的策略便是內容行銷。越來越多品牌已經採取內容行銷開始執行(尤以大品牌為是),為自己爭取在消費者面前最有價值的位置。
兩個來自美國內容行銷學會(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的數據,相信足以引燃體內行銷魂,熱血上陣:
- 73% 企業已開始投入資源擬定執行內容行銷
- 透過內容行銷,企業得以有效降低 62% 行銷成本
- 企業在執行內容行銷後有效提增原行銷方式 7.8X 的有意義消費行為
當品牌調適步伐導入內容行銷時,必須檢視各自產業的消費者畫像,確認自己能夠以消費群眾最期待的角色出現於生活裡,提供他們需要的內容 — 可以是一篇他們期待已久的部落格文章、一支 YouTube 上的視頻、重點整理的談話錄音、產業精闢分析的白皮書、甚至是一個足以帶動消費族群互動的小遊戲,只要是消費者願意關注而且追隨互動的內容,都應該是品牌主考慮納入品牌內容行銷的範疇。需要更理解此策略,可以參考知行者《內容行銷》。
組建這些看似零星的碎片內容並不是一個小工程,必須從頭規劃起,才不會在執行一半時發現品牌被埋沒在步伐雜亂無章的訊息裡。如果所託非人,聘請任意一個不熟悉內容行銷的人上陣,到最後資源終將無謂浪費。知行者結合 ABM 模組搭配內容行銷,精準掌握開發對象,為品牌提供最審慎縝密的內容行銷體驗,確保內容行銷是真正的內容行銷,而不是一昧叫賣的 “類菜市場” 行為。
策略二、SEO 搜尋行銷
根據調查,正常網站流量約有 50% 來自自然搜尋。換言之,若品牌網站流量在自然流量上有明顯比例差異,則代表品牌 SEO 行為執行不足。在執行搜尋引擎最佳化時,務必緊記一事 — SEO 重點不在於爭取 SERP(Search Engine Result Page,搜尋結果頁)上的高排序,而是讓消費者在需求產生時進行的搜尋得到滿足。所以,應該關注的細節排序不會是 SEO #1,而應該是 on-page 的 UEO(User-Experience Optimisation,使用者體驗優化)#1。
SEO 名次並不會為品牌帶來有意義的行為,但卻是優質內容被看見的必須,所以建議 SEO 放至品牌 #2 策略。
策略三、社群行銷
社群行銷隨著行動裝置的廣泛應用一飛沖天,成為了多數行銷人心中的 best pick。確實,社群媒體足以支撐品牌向外觸及群眾的重責大任,尤其是那些品牌精心策劃的優質內容,需要更多讀者感染傳播才能被傳遞到目標族群的眼前。
社群行銷之所以在這資訊時代裡如此耀眼,是因為社群媒體打破了品牌與消費市場之間的隔閡,讓消費者得以有機會獲得更有 “人味” 的品牌訊息,也獲得與品牌一對一溝通的機會,提昇消費者體驗。
這裡必須提醒:
- 若內容行銷策略未能在核心宣染社群內容,則品牌的社群行銷終究會走入亂無章法的廣告循環之中。
- 千萬不要有 “貼出就會有人看” 的錯誤認知。在現今許多社交媒體的 “No Pay No Game” 演算法上,即使內容再優質,沒有適當的付費是無法創造有效觸及的預期。
策略四、影響力行銷
相信知道這名詞的人不多,但如果這邊替換成網紅或部落客時常進行的 “業配文” 可能就一點都不陌生了。這現象不只發生在臺灣,全世界的網路因為這些努力經營個人品牌的人而沸騰,「名人」代名詞不再只是藝人使用,這些網路部落客或網紅都成功分食該代名詞的光環。
對於品牌來說,在適當節奏下結合正確的影響力中心,品牌總能以令消費者無法抗拒之姿出現在面前,代替品牌邀約消費者進行轉換。
影像力行銷策略並非完美無缺,矯枉過正的執行時常令消費者產生反感進而疏遠。在規劃這策略時,務必在符合內容行銷框架下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達到預期效果。
策略五、電子報行銷
喔,不,電子報行銷非但沒有消失,而且在社群行銷被炒得飛起時間裡更趨成熟,在知行者的認知裡,電子報行銷絕對夠格被稱為 “行銷模範生” — 廣大的受眾、成熟的科技、還有 3,800% 高投資回報率,相較現在動輒只有 2–10% 觸及率的 Facebook 更顯有效。更多洞察,可參見文章《電子報行銷 — 精準行銷的模範生》。
善用電子報行銷,不僅可有效導入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又稱搏客來行銷),傳遞品牌內容,同時啟動品牌客戶投入與品牌的互動當中,達到轉換。
用市場需要的方式訴說品牌故事
廣告科技或許尚未達到頂峰,但可以肯定:廣告受眾的忍耐已來到臨界。在品牌消費者尚未因為令人厭惡的廣告頻率而擇離去之前,品牌應即刻啟動內部策略擬定,導入 5 大一勞永逸的強勢行銷策略 — 內容行銷、SEO 搜尋行銷、社群行銷、影響力行銷、和電子報行銷,為品牌佈局長期戰線。
本文發佈於內容行銷專門家 Chigyosha Marketing Corp.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