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求救,你有看見嗎?── 從大學生論壇 Dcard 看青少年自殺事件

蛛思 CHOOSE
ChooseBP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Dec 13, 2020

2020 年 11 月 9 日 - 11 月 17 日,在短短 9 天內,台灣一連發生了 6 起大學生輕生案,震撼了整個社會。如今,一個月過去了,事件看似已經平息。但在 Dcard 這個聚集了全台大學生的知名論壇上,還是不斷有人在訴說著活著的苦痛,無聲地求救著,你,看見了嗎?

若要引用本文之內容,煩請註明文章來源,謝謝。

文/蕭麗芯

示意圖 / 來源: Unsplash

求死的人:比想像中的多

首先,我們運用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設定了一系列的關鍵字:(想自殺|想去死|不想活|想輕生|想結束生命|想結束一切 ),以此觀測在 2020 年的 4 – 11月間,Dcard 上曾透露出求死意圖的文章聲量數。【註1】

圖(一) 2020 年 4–11 月 Dcard 上「求死意圖」文章聲量 / 來源: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

根據上圖,我們能發現,在今年的的 4 – 11 月,Dcard 上曾透露出求死意圖的主文+留言總共為 3,583 則;其中,又以 8 月、9 月 11 月為發文高峰。由於 11 月為大學生自殺事件的發生月份,討論聲量高是可以預見的,但為什麼從 7月 到 8、9月,帶有自殺意圖的聲量曲線會呈現如此大幅度的成長呢?

這個問題先留在後頭,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圖(二) 2020 年 4–11 月 Dcard 上「自殺」議題排行版 / 來源: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

從上圖的「自殺」議題排行榜,可以看見第一個、第三個及第五個泡泡內的文字,不意外的皆與「憂鬱症」、「看醫生」......等主題相關。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些學生被憂鬱纏身呢?特別被框起來的泡泡們,或許正說明了其中兩個主因 ──

1. 人際關係、學業壓力

點進寫著「同學」、「畢業」的議題泡泡,出現了如下的一系列文章。

圖(三) 2020 年 4–11 月 Dcard 上「自殺」議題文章列表 / 來源: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

這時,我們才知道,對於很多人來說,大學生活並非如想像中夢幻,更不是一般我們常聽到的「由你玩四年」,反而是日日與痛苦作伴。

在就學的過程中,有些人不幸地遭遇了校園/網路霸凌面臨了極為龐大的課業壓力及同儕間的拚比,抑或是仍揹負家裡期望待在重考班直到考上理想校系…… 這些景況,都殘忍地戳破孩子們曾經美好的想像,讓他們在上學與休學之間,垂死掙扎。

2. 父母關係、家庭壓力

寫著「父母」、「開心」的議題泡泡,則是呈現了如下的文章搜尋結果。

圖(四) 2020 年 4–11 月 Dcard 上「自殺」議題文章列表 / 來源: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

有別於前述因人際、課業壓力引起的憂鬱;來自父母、家庭間的壓力更有可能是從小長期累積下來,且可能一輩子也無解的課題。

上述所列的幾篇文章,發文者的家庭多數都有婚姻金錢精神疾病上的議題。有些孩子的家境並不寬裕,除了要自己努力打工支付學費房租外,更要定時提供父母生活費;有些孩子從小父母離異,家長其中一方還患有精神疾病,情緒勒索的戲碼天天上演......。

那麼家境無憂、父母和諧,還就讀頂大醫學系的孩子呢?「成績」、「成績」、「成績」,家人對他們的期許,往往是最大的壓力身為未來要救人的醫學生,他們就連去看個精神科,也要小心翼翼。

_

上述所列的文章,都僅是搜尋結果中的千分之幾而已,但光看標題,就已經讓人感到很傷心,很傷心了。

求助的人:比想像中的少

接著,我們設計了另一組關鍵字:(心理諮商|心理諮詢|心理輔導|身心科 ),以此觀察在 2020 年的 4 – 11月間,Dcard 上曾主動向外求助、找尋心理諮商資源的文章聲量數。

圖(五) 2020 年 4–11 月 Dcard 上「求助意圖」文章聲量 / 來源: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

自上圖,我們知道在今年的的 4 – 11 月,Dcard 上曾主動尋求外界協助的主文+留言總共為 1,716 則;其中,又以 9 月、10 月 11 月為發文高峰。你發現了嗎?除了事件發生的 11 月外,9 月又再次成為了最多人發文的月份。

針對這個現象,我們的推測如下:9月除了是大學開學的月份,同時也是畢業生大量投入職場的時節。在這個階段,有很多人會面臨適應新環境的問題;也有許多人會因為過往糟糕的經驗,對校園、職場產生抗拒;更甚,因為社會風氣下的壓力,如:比排名、比薪水......,進而產生了自我懷疑與自我否定。

圖(六) 2020 年 4–11 月 Dcard 上「求死」vs.「求助」聲量對比圖 / 來源: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

此外,當我們將「求死」、「求助」兩個議題的聲量數進行比較時,可以清晰地發現,具有「求死」意圖的文章聲量數,為「求助」文章的整整 2 倍之多。這個數據雖然不能說明那些曾有過自殺念頭的人,其中有 1/2 的人後來會選擇向外界求助,但至少我們知道,「求死」與「求助」的比例之懸殊也正意味著,這個社會上還有許多人需要我們主動去伸出援手,將他們從絕境中拉出。

_

那麼,這些主動求助的學生,又是如何看待心理諮商的呢?

圖(七) 2020 年 4–11 月 Dcard 上「心理諮商」文章範例 / 來源: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

這兩則文章透露出學生在找尋輔導諮商資源時,通常會先預設許多立場,像是害怕對陌生人敞開心胸、擔憂自己會浪費老師的時間,以及私人診所的品質是不是會不如大醫院......等。更甚,在身心都瀕臨崩潰的狀態下,還要擔心自己就診這件事會被通報給父母知曉。

圖(八) 2020 年 4–11 月 Dcard 上「心理諮商」文章範例 / 來源: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

第三則文章,更顯現了學生們要找到合適的諮商管道,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依據《學生輔導法》規定,國內大專院校至少須聘用一名專業輔導人員,作為學生心理諮詢的管道,且每多1200位學生就須再增設一名。然而,從近期一篇 Dcard 上的文章〈學校諮商預約爆滿〉,以及近年來〈社工及心理師人數總體檢〉的調查報告,皆證明了現今校園的心理輔導師資,其實是極為不足的,學生們往往需要在預約後等上兩、三個月,才能與諮商師見上一面。

在預約不到學校諮商的狀態下,有許多學子會選擇向外尋找心理諮商所。但市面上私人身心診所的收費標準,普遍落在單次 1000-2000 元,對於學生族群來說,是為極大的負擔,有時甚至還會發生諮商後卻毫無進展的問題。

當校內諮商資源供不應求,校外診所收費門檻偏高…… 種種狀況相疊,那些家境較不寬裕、急需心理輔導的學生,又該如何拯救自己呢?

自殺求助專線:我們也需要協助

(圖九) 自殺防治專線示意圖

「珍愛生命、活出光彩」、「自殺不能解決問題」、「自殺防治、人人有責。」…… 這些常見的自殺防治標語,結尾總是會伴隨著一句上圖的文字內容,讓人對「1925」、「1995」、「1980」這三組數字有所印象。

相較於大專院校諮商機構、各地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以及各大醫院精神科附設門診,這些防治專線應該是相對容易取得的求助管道。

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圖(十) 各大專線相關報導示意圖/來源: 公視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自由時報電子報

今年 11/16 日公視新聞網的報導,文中便提及:「由於這些負責這些專線的設福機構,並未拿取政府預算,且都是靠自身人力培訓志工,志工多數又為退休人員、年紀偏大,因此排班上確實比較吃緊。」

隨這此次事件爆發後,生命專線等相關諮商機構人力不足的新聞又開始大肆重洗各大版面,但相似的內容早在過去十年來,不斷重複出現。

圖(十一) 2020 年 4–11 月 Dcard 上「自殺求助專線」文章範例 / 來源: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
圖(十二) 2020 年 4–11 月 Dcard 上「自殺求助專線」文章範例 / 來源: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

上圖(十一)、圖(十二) 是 Dcard 上關於自殺求助專線的討論。從文中,我們能發現有許多人都曾面臨過明明是想找人訴說,卻反倒被責罵,抑或是被敷衍了事回應的情形。

看完眾多相似文章後,我們推測,或許是因為志工年齡都偏大的關係,在聆聽年輕人的苦惱時,容易不自覺代入身為父母、長輩的角度來給予意見。然而,這當然不是志工的錯,而是源自於台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上一直以來就存在的人力資源缺乏、專業訓練不足等問題。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當遇到如上述有人向你求助的類似情境時,一句無心的話語,很有可能就此決定了一個人的生命去留。

抗壓性:越高,越好?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在上圖(十二)的部分,我們悄悄將文中的「抗壓性」這個詞框了起來,因為這三個字,是每當有類似悲劇發生時,最多人喜愛拿來使用的。使用方式大致如下:

圖(十三) 「抗壓性不足」用法示範圖

肆意說出這些話的人,一般不會去深思這個社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導致這麼多年輕人選擇赴死,而是直接將這些現象,歸咎於自殺者「抗壓性不足」。

然而,知名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 曾說過:「很多時候,憂鬱症不是因為抗壓性低,反而是因為太努力了。

精神科醫師 陳嬿伊 在她的著作 《心好累:抗壓力太強反而會生病,精神科醫師教你不再被壓力擊垮的30個練習》 中也提及:「對抗了超載的壓力,才會讓自己生病。 」

Netflix 在今年曾推出一部紀錄片《Babies》( 中文譯為《零到一歲》)。其中,影片裡有個「面無表情實驗」,讓科學家們發現,缺乏父母積極照顧的嬰兒,海馬迴會比一般人來得大,海馬迴的功能很多,有一項便是學習和控制悲傷 。也就是說,當孩子無法從父母身上接收到安全感時,他們未來將會花很多時間優先處理自己的不安情緒,但相對地,這些孩子也更容易承載許多壓力。

示意圖 / 來源: Unsplash

_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看起來能力極強,又總是很努力,但我們看不見的是,他們的內心往往住著一個黑洞,無限地在吸收壓力與負面情緒。也從未想過,原來那並不是真正的黑洞,而是心上不斷裂開的傷口,即使看似再麻木,終有一天也會疼痛發作。

結語

首先,先謝謝看到這邊的你們。

透過這篇文章,我們除了希望能盡力用數據反應最真實的現狀,喚醒更多人重視青少年自殺的議題,也期盼能夠藉此消弭一些偏見,讓身處的社會環境變得更加有同理心。

從文中,我們能發現,無論是「求死的人」還是「求助的人」,其實都是「正在求救的人」。他們希望能藉由發文這個動作,稍稍喘口氣、獲得一些關心與鼓勵,再繼續相信這個世界,努力存活下去。

而現行社會上所提供的心理諮商資源,很明顯仍處於極為缺乏的狀態,在此建議政府能多與民間私人單位合作,如:提供免費心理健檢、調降收費標準......等,讓專業諮詢變得更容易取得、親近。

最後,憂鬱症的成因往往十分複雜,會涉及到家庭背景、遺傳基因、人格天性、周遭壓力……等因素,絕對不是單一項「抗壓性不足」就能解釋的。

每個年代的人都有他們要獨自面對的議題,因此,一起學習少一點武斷,多一點傾聽, 將世界變得更美好吧!

示意圖 / 來源: Unsplash

_

喜歡我們這次的議題分析嗎?蛛思輿情分析平台目前正在聖誕促銷中喔!🎄🎄🎄 此外,也有提供免費試用。只要您想要觀測的主題,曾在網路上留下痕跡,都能提供您最全面的數據分析。快來加入我們,一手掌握最新的輿情資訊吧!💙

■ 「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https://choose.blueplanet.com.tw/demo/

■ 「蛛思 Choose」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chooseBP

■ 「蛛思 Choose」部落格:https://medium.com/choosebp

歡迎追蹤我們,給予我們一些鼓勵喔 ❤️

若要引用本文,煩請註明文章來源為:蛛思輿情分析平台,感謝:)

_

【備註】

  1. 由於 蛛思輿情分析平台 從今年 4 月才開始收錄 Dcard 頻道,因此統計區間為 4月至11月。( 這也意味著,短短的 8 個月間,就能產生出數量如此可觀的、帶有求死意圖的文章。 )

--

--

蛛思 CHOOSE
ChooseBP

蛛思CHOOSE輿情分析平台為藍星球資訊所開發的社群聆聽產品,致力於幫助企業與政治候選人監測口碑輿情、行銷方案發想。平台提供人工智慧語意分析,網羅所有中文新聞媒體及社群網站,提供聲量趨勢、評價監控、議題關係、主題比較,精緻圖表分析,讓閱讀輿情不再大海撈針。https://choose.bluepla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