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個人在市場上的專業與價值,從成為一名斜槓作家開始

2020年最後一個週末,報名參加生鮮時書和職涯實驗室共同主辦的「斜槓作家養成班」,當天課程由兩位重量級講師授課,分別是遠流三部總監希林老師職涯實驗室創辦人何則文,課程共六個小時分為上下場。

2021/03/14 把專業技能寫成書!斜槓作家養成班
報名連結: https://bit.ly/2WNmesR

上半場由希林老師以每年出版萬本書的出版社角度

帶領我們深入出版業的生態,真正理解各家出版社、賣書通路,到底如何選擇要幫哪些作者出版書籍,並且傾囊相授所有分潤與提案的關鍵細節,讓想出版書的人能有效地掌握重點,做好要出版書的準備、或者考慮別出書了!

下半場則是由已經出版超過五本書的則文老師

分階段帶領我們去思考,倘若今天我們要出版一本書,有哪些面向需要考量,包含書的命名、書封設計、目錄撰寫到通路上架的類別,在課堂上直接進行發想與討論,細部地拆解書本產出的流程與架構。

含金量最高的學習選擇

過去在精進自我專業與學習的路上,曾透過許多不同的方式來強化知識豐度與思考深度,例如參加單次講座、系列課程、網路文章分享,最終發現閱讀書本的含金量和CP值始終是最高的,因為這本書的厚薄度或分類領域,都是每位作者將自己的專業與經歷,具組織性地輸出並匯集而成。上完「斜槓作家養成班」後,更揭開出版一本書背後的所有過程,作者本身撰寫書籍時的內容與架構縝密度很重要之外,從出版社的編輯、企畫到銷售通路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本、溝通與合作才能產出一本書,對於出版業很敬佩外,也希望自己能更扎扎實實地將手上$250-$500不等價格的書抱持感恩。

為什麼選擇報名「斜槓作家養成班」的初衷
我報名這堂課的初衷並不是想要出書,而是近期開始有在練習寫文章輸出,並且公開分享在社群媒體上,所以非常好奇出版業與作家的生態系是什麼樣子。作家們都是因為什麼原因而開始寫書?出版社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幫哪些作者出版書?讀者們又是因為什麼原因而選擇購買這本書?於是報名了「斜槓作家養成班」一探究竟。

跳躍型思考人的邏輯訓練方式

至於為什麼要開始輸出文章並且公開呢?我的思維邏輯屬於跳躍型思考,在生活上感受到許多人事物的片刻,腦中會瞬間爆開來產生出至少十種以上的想法,但因為產生的時間太過短暫,需要透過言語分享時,很難在短時間內,具條理的組織好,快速與他人分享;即使是一個人在思考的時候,也因為腦中的想法太過紊亂,很常在需要這些想法的時刻,忘記曾經在腦海中出現過的靈感與想法,喪失掉想法的應用與知識點的串接時機。

為了讓腦中的想法可以清楚地被記住與歸納,並且在適當的案例或情境下被應用,因此開始透過寫文章的輸出方式訓練,2020年末已累積9篇。雖然每篇的撰寫過程中,光是歸納知識點與捕捉腦中的想法就消耗超多時間與精力,然而輸出想法的練習,的確為我帶來以下三項好處:

一、分類想法並模組化知識

當腦袋裡爆炸出各種想法時,訊息是非常零碎、彼此範圍的關聯性差異性極大,因此在輸出前,必須要先去分類與歸納每個想法,再來依據層級排列,最後將歸類後的想法視為一個模組將其命名,寫文章時可以直接將模組從腦中叫出、未來面臨不同情境時,也可以更快依據模組名稱叫出相關資訊。系統化的管理腦袋,不只能加快資訊傳遞速度,更可以減低腦袋的運轉負擔。

二、釐清思考盲點與補充論證

撰寫文章時會不對反覆確認句子的順暢度與段落的邏輯,因此過程中很常會發現知識點與想法間的衝突或斷層,為了能輸出具有條例的內容,會再深入思考想法的盲點與錯誤,並且深究出能夠佐證的句子或例子,無意間其實強化思考的縝密度。

三、起承轉合的階段性分裝

不論是書、文章、文案或任何文本,起承轉合是文字間非常重要的主軸架構,為了讓輸出的句子與段落能夠符合,即使是尚未思考完整的想法,也會暫時先下個註解或結論。因為有結論,未來要銜接時,能夠更快找到連接點,快速延續思考脈絡,使所有曾經出現過的思維,皆能夠持續延伸完整性,完善思考的路徑。如同在結束使用封箱膠時,會將膠帶簡單折一個角,方便下次使用時快速找到膠帶起始點。

天才與瘋子一線之隔,差在你是否能與世界溝通

相信每個人內心對於很多事情都有屬於自己的想法,無論對於這些概念是否有很具體的邏輯脈絡,但是當這些想法永遠沈澱在心中時,再怎麼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有創意的或有價值的,若沒有透過文字或言語與他人交流、或者試圖讓他人理解,這世界永遠沒有人會理解你的想法,一點機會都沒有,非常的可惜。

所以我也很鼓勵每個人都可以練習輸出,並且選擇用公開的方式進行輸出,因為唯有經由他人的批評指教,才可以透過收集反饋的途徑,了解自己有哪些思考的盲點,加速思考的練習。同時也能透過好的反饋,增加自己的信心,讓向他人分享自己觀點的恐懼層度降低。世界上每天充斥著各種不同的觀點,每天社會的觀念也與時俱進,不論今天是順風呼應還是逆風發文,每個人都應該要懂得「獨立思考」並且理解「溝通的重要性」。

除了前言提到課程所教授的出版秘笈外,本次「斜槓作家養成班」更提點我共三項重要的觀點,不只適用於想要出書的人,更適用於生活上。

知識交換本身就是市場交易

「斜槓作家養成班」課程一開始不是充滿文字,而是數字!希林老師帶領我們透過報價單一筆筆的金額,計算每出版一本書所需要的成本,包含美編設計、出版印刷、行銷推廣到與稅金。在自家的Word或社群媒體等平台輸出內容都是免費的,但當我們要出版書時,無論你的內容有多激勵人心、為社會帶來多少知識效益,若沒有市場即沒有經濟效益、沒有經濟效益幾乎就沒有出版價值,出版書就是如此現實的事(當然也可以選擇自掏腰包出版)。

自古以來學習知識的權利只有貴族才擁有,直到現今的社會,因為知識的普及化,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在網路上或書店來買賣各樣的知識內容。而出版業則是屬於一種業態,協助想要輸出知識成書的人有個管道、協助想讀取知識的人有取用的管道,因此出版業很用心在篩選所謂的「好書」提供給市場的大眾,同時也很現實的是在挑選「有市場價值的書」出版。

若想要出版書成為作家,一定要嚴加思考你書籍的受眾目標是誰?你有哪些行銷策略?這些都不能只是等待出版社幫你思考,因為當出版社看不到你的市場價值,完全不可能協助你出版,因此希林老師提點想要出版的人,可以主動去挖掘市場規模、個人的影響力與人際網絡如何進行書籍行銷,並且將這些策略撰寫成提案給出版社。

千萬不要賣關子

希林老師也特別強調,向出版社提案時請把拿手菜直接端出來,吸引出版社的目光,切記不可賣關子。因為世界那麼大,每天都有許多珍奇異獸出現在出版社面前,若不把最精華的地方立即秀出來,很難創造亮點。因此,出版書的過程,其實跟我們在公司做提案報告、市場行銷活動發想皆有異曲同工之妙,本質上都是需要有「市場交易」的概念。

每個人都應該是一本書

本次的「斜槓作家養成班」除了課程內容非常扎實外,更令我驚豔的是當天的同學們,有許多人是已經有出過書或即將要出書的作家,也有許多人早已有非常具體的出書提案,並且大家都是聚焦在不同的專業領域上,包含咖啡職人、整理師、社區營造教練、人工智慧、香氣與美食。

課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則文老師請我們大家用蠟筆直接在白紙上畫出想要出版的書名與封面,因為我來參加這堂課程的初衷並不是要出書,壓根兒從沒思考過這個問題,所以這個題目讓我不斷思考與挖掘自己有哪些專業與技能,是能夠輸出成一本完整的書?這本書有哪些市場?社會上有哪些人事物可能因為我的書,帶來一些改變呢?

聽完大家分享自己取的書名時,深刻感受到每個不同年齡、性格與專業的同學,都擷取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用各自的專業與經歷,希望能對於這些歷程與知識有需要得人,帶來一些改變與方針。從每個人在分享出書的初衷到說明為什麼想要出版這本書的言語當中,感受到閃閃發亮對於目標的執著與期許,非常感動。

不論這輩子是否有機會出書,世界上每個人本來就是一本書,更精確的形容是一系列的書,所有的生命經歷各個皆不相同,一個人,就有超過一百個故事、十個人,就有超過一萬個故事。我們在過日子的時候,是否有去發現自己現在正在體現哪本書的樣態?自己這本書的書名與目錄內容為何?接下來的日子想寫出什麼樣的內容呢?

專業與價值養成的重要性

除了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因為一本要出版的書終究是要面對市場,市場通常來自於需求,買書的人因為需要補充這方面領域的知識、或者單純對於內容感到好奇。而當天有許多不同專業的同學們,分享希望出版的書本內容,從教社區裡的媽媽製作社區報、高中生人工智慧入門到教兒童學會整理等,每個人在自身的專業領域都有長久的耕耘,並且希望把自己所學分享出來;也有一些人雖然經歷非常年輕,卻能在自己的領域或生活上,擁有非常深入與獨到的見解,並且已經出書了。

出書有個很重要的原則觀念,就是作者自己必須對於書本所教授的內容是理解透徹的,而不是「知識搬運工」或「資料整理家」。在這樣的前提下,促使我思考自己的生活經歷截至目前,到底有哪些專業是足夠匯集成書的呢?假設不行,那我的專業還缺少哪些呢?甚至自己應該持續訓練哪些能力與經驗,強化個人專業。

每個人輸出的目的不同,有的人希望為世界帶來一些影響、有些人希望在這個世界留下一些什麼、有些人是被邀請出書分享一些有趣經歷。無論自己是否有要出書,我覺得認清自己的專業或價值是每個人都需要去意識到的事情,自己目前的專業在市場上到底有沒有價值、這些技能是否可以有組織性的記錄下來輸出成書;假設不行,代表自己在專業上還有很多疏漏的地方。

雖然學海無涯,但模組化技能與建構好自己的知識體系,隨時扮演好一位斜槓作家檢視個人的專業與價值,會非常有助於自己在進行「市場交換」。

2021/03/14 把專業技能寫成書!斜槓作家養成班
報名連結: https://bit.ly/2WNmesR

定位個人的專業與價值,從出版一本書開始

無論想要出書的人、想瞭解出版業的生態,都非常歡迎可以來上這門課。或者想要經營個人品牌、學會定位自己專業與價值的人,可以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有哪些經驗與能力,可以有效被具體輸出,匯集成一系列有邏輯的知識網,並且透過不同的表達方式分享給他人。當我們可以做到這件事情,才真正意味著徹底通透的學會這像知識點,就如同小時候讀書,題目答對不代表真正理解,而是當你知道怎麼教別人時,才是真正變成自己知識體系的一環。

不用真的出書,而是開始學習輸出與分享,鍛鍊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技能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拍拍手👏,給我一點鼓勵。
如果你單純路過這裏 — 1個拍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 2–49個拍手
你希望看到類似內容 — 50個拍手有任何建議,歡迎寄信聯絡我:hua.palace@g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