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o! Chiao 跟著巧巧出去玩

旅行隨筆|生活觀察

Follow publication

靜岡伊豆|壯觀的女兒節雛吊飾祭,感受地方媽媽的慈母手中線

3月3日,是日本的「女兒節」(雛祭)。正巧在這個時節來到日本伊豆的話,千萬別錯過日本三大女兒節祭典之一,位於 靜岡縣伊豆稻取地區的「雛のつるし飾り」。

原本這次在規畫行程時,並沒有注意到這個活動。是到了熱海的遊客中心,看到這壯觀的照片,才注意到這活動。而且位於海報右下角的「素盞鳴神社雛段飾り」,剛好曾經在日本的節目上看過,正巧也在位於河津町附近,看來這是上天的旨意,要我們去走一趟囉!

告別了河津後,我們搭著電車,來到了「伊豆稻取站」。是個靠海的小車站,人數也非常稀少,有種來到花東鄉下的感覺。不過車站內,處處是學生彩繪的畫作,充滿了質樸的氣息。

稻取非常著名的,就是「金目鯛」。 金目鯛是一種深海魚,十分美味。而在稻取所捕獲的金目鯛更被視為高級品,並已品牌化。因此在稻取的街上,處處可見金目鯛的裝飾和布置。

也正逢女兒節吊飾祭期間,從車站就開始布置了許多小巧可愛的手工吊飾。

女兒節的典故與傳統習俗

女兒節,源⾃於平安時代,由於受到中國的三⽉三⽇「流觴曲⽔」的習俗北傳影響,原本是貴族女性才過的節日,後於江⼾時代開始才成為⼤眾化的節⽇。

較為⼤眾所知悉的是雛⼈形(女兒節娃娃)擺設,但女兒節的傳統習俗中,還有將紙偶放於河中放流,以祈求帶⾛病痛、轉移災厄的儀式;有的地區還有女兒節的祈福遊⾏(如柳川的川⾈)。

⼀般⽽ ⾔,在女兒節到來前半個⽉左右,家中擁有女孩的家庭便會挑選吉⽇將家中的雛壇、雛⼈形取出整理、擺設,雛壇兩側所懸吊,繫有布偶吊飾(吊るし飾り)的掛串,成為非常喜氣⽽繽紛的⾓落,⽤以祈求女孩順利⻑⼤。

通常家中⾸位女孩出⽣時,女孩的外祖⽗⺟便會出資購贈⼀套「雛⼈形」致贈,以表達慶賀及祝福,主要也為透過雛⼈形「袚褉」帶⾛各種災厄不幸、祈求順利⻑⼤之意,因此也被認為是有「靈」的擺設,所以三⽉三⽇⼀過可得快點收起來,以免女兒的良緣遲來,也有尚不及收起的家庭會採取將雛⼈形翻⾄⾯壁的做法,避免受到不好的干擾。

雛⼈形及雛壇的價位,通常依照吉數的⼀、三、五、七單數階,以及由男女各⼀的2偶到標準的⼗五偶為多,講究些的要價甚至上百萬円。也有家族會將雛⼈形以⺟傳女、女傳孫承襲,讓雛人形從江⼾時代流傳百年。

儘管如此,據說在稻取當地的作法,多在女兒第⼀個女兒節前購入、 覓得良緣時送到專⾨處理的寺社供養,並於⼀⽉統⼀舉⾏法事感謝雛⼈形庇佑女性順利成⻑、獲得良緣,再⾏焚燒。

稻取女兒節

除了在女兒節擺設雛壇、雛⼈形之外,剛也有提到⽇本的「三⼤女兒節吊飾」,分別為福岡 縣柳川地區「さげもん」、靜岡縣稻取地區「雛のつるし飾り」、⼭形縣酒⽥地區「笠 福」。

三⼤女兒節無論形式為何,所懸吊的掛偶均有意義所在,例如「鼠」象徵⼦女繁多、 「猴」象徵活潑健康、「桃」象徵⼼想事成、 醫病兔子、代表藥袋的三角等等,比一般只有皇帝、皇后、宮女及樂隊的娃娃擺設更活潑多采。各種⼈形則寓意順利成⻑,仔細端倪更能感受以吉祥寓意寄託對女孩祝福的真切柔情。也正如宣傳海報的文案所言「懷抱著對女兒想念的母親的心」(娘を想うの親心)

這站我們最期待的,就是「素盞鳴神社雛段飾り」,在117階的神社階梯上,擺飾著各式各樣的雛人形玩偶。因此到了車站後,立刻向站務人員詢問如何前往。但由於當天上午的天氣不佳,親切的站長告訴我們,當天的擺設因雨取消。在站長的建議下,我們來到「稻取文化公園雛の館」參觀。

從車站出發到「稻取文化公園雛の館」步行約15分鐘,公車的話需等候約30分鐘才有一班,因此當地的無論是站長、指揮交通的志工阿公都叫我們用走得比較實在。不過由於稻取地區是海灣地形,車站位置較上方,因此沿路的坡道還算滿陡的(深刻佩服日本阿公阿嬤的腳力,像我媽走完就不行了)

一進到「稻取文化公園雛の館」,超級壯觀的女兒節雛壇立刻映入眼簾。

雛人形的皇上和皇后

周圍則是掛滿了女兒節吊飾「雛のつるし飾り」。

稻取的吊飾,主要是懸掛在雛壇左右兩側的裝飾,在兩個直徑約30cm的⽵圈下各繫綁5條紅線,每條線綁上10個⼿縫細⼯,再於⽵輪上側縫製5個細⼯,⼀個⽵輪懸吊55個,左右兩個共110個細⼯,⻑約170cm左右, 非常喜氣⽽壯觀。 這項具有歷史的傳統,曾經⼀度因為戰爭的動盪⽽消失,直到1993年才在稻取地區婦女會的推動下,參考過去所留下的吊飾製作型板重新開始縫製,才使這項傳統⼿藝重現於社會⼤眾眼前。

雛の館內,除了展⽰歷史悠久的雛⼈形與吊飾,特別之處在於「⾦⽬鯛吊飾」與「日本三⼤女兒節吊飾」的展⽰。

「⾦⽬鯛吊飾」是取用每尾⾦⽬鯛⾝上只有2片的⿂形骨製作而成。鯛魚在日本傳統便有著願望成真的意涵,珍貴的魚形骨更被認為是幸運的恩澤、能夠帶來財富,因此以⿂骨所串起的吊飾,更是受到參觀者歡迎,再加上⾦⽬鯛做為伊豆名產,更具有當地特色。

⽽三⼤女兒節吊飾匯於⼀堂的展⽰,也是少有機會⼀ 次欣賞三種女兒節吊飾的特殊機會,⼀般情況下,得前往九州、東北、東海三地才得以全數征服,在館內卻可同時欣賞各有特⾊的女兒節吊飾,機會非常難得。

⼭形縣酒⽥地區的「傘福」
大正時代留下的雛人形,非常具有歷史地位。
在貝殼內畫上華麗的繪圖,是日本傳統的工藝之一。

之所以會發展出女兒節吊飾的習俗文化, 據說是源於江戶時代(1603至1867年),當時的老百姓大多沒有能力購買昂貴的雛壇和雛人形,母親於是親手用布料製作各種娃娃吊飾,作為女兒節飾物,讓女兒節的布置更為繽紛、多彩、喜氣,減少女兒因為只有簡易雛人形過節的失落心情,這習俗一直維持至今。(自古至今為人母真是不容易啊~)

也因為是來自地方媽媽的溫情,所以製作的吊飾造型也多半貼近當地生活。嬰兒娃娃、花球、橘子、猴子、兔子、蘿蔔、櫻桃...稻取地區當然也少不了金目鯛囉!

「稻取文化公園雛の館」

展出⽇期:約1⽉20⽇~3⽉31⽇

時間:09:00~17:00

料⾦:300円

交通:伊豆急⾏伊豆稻取駅步⾏,約15~20分鐘。
或搭乘「湯めぐり雛めぐり」巴⼠,約每30分鐘⼀班。

館內有販賣材料包,手巧的朋友也可以回家自己DIY唷!

結束參觀行程後,我們很幸運地遇到可以搭回熱海的「金目鯛主題列車」!!

由於靠站時間很短,確認可以搭乘後,我們就立刻上車了!(可惜車頭沒有拍到啊~)

鮮紅的列車打開後,就可以看到醒目的金目鯛圖案,非常有主題性啊!

車廂內的大窗景和觀景座位,可以一覽伊豆半島的美麗風景。東伊豆為太平洋側,壯闊的海景和穿梭山陵間的列車,跟東部鐵路的風景非常相似。

面窗第一排真是太讚了
這浪濤的風景超像要去花蓮的

車廂內,還有金目鯛的在地小故事,非常有趣!原來金目鯛以前可是「庶民的食物」吃到會怕的呢!(我也好想吃到怕)

連座椅都是滿滿金目鯛

有機會造訪三月的伊豆半島河津櫻時,別忘了順道來稻取,感受一下小鎮地方媽媽的慈母手中線喔!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Chiao Kao
Chiao Kao

Written by Chiao Kao

不安於室的靈魂,於是踏入廣告系、行銷圈,協助客戶品牌經營、活動行銷、策展企劃|喜愛出走甚至擁有國際領隊證照|觀察者 Observer/ 創業者 Entrepreneur/ 創意人Creator/ 旅人 Traveler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