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娃娃與機器人的合體

─拆解動畫版《攻殼機動隊》

cinelephant
cinelephate
5 min readMar 21, 2017

--

超越好萊塢的炫惑

序場,草雉少校完成一次暗殺任務後跳樓,遁形在都市上空時,光學迷彩在消失前所製造的折射效果,就已確立一個經典畫面。像是散失在城市上空的一襲薄紗;透過這層輕紗,城市也彷若一抹夢魅了。

跳樓遁去的草雉,像是散失在城市上空的一襲薄紗;透過這層輕紗,城市也彷若一抹夢魅了

押井守在這一次的動畫場面的確做到了超越好萊塢的效果,所謂「超越好萊塢」是從未來學的角度上來看的,也就是說這個虛擬的的未來世界,是基於目前知識可以推測的趨勢與現象而塑造出來的。「攻殼機動隊」的漫畫原作者 — 土郎正宗幾乎就是一個當代雜學家,舉凡醫學、科學、哲學、宗教、武術、靈異巫鬼之學,皆在他的涉獵之內,漫畫欄框外所充塞的一條條的註解就是土郎的推理之學,動畫版經過萃練之後再,藉由更精緻的畫工和D.G.A系統(押氏所自創的電腦動畫系統)的電腦科技,虛擬出一個「逼真」的未來都市空間。押井守甚至實地到香港出外景,拍了三百多組的照片,並錄下人車的聲音,製作一個因溫室效應而陸沈的未來都市。不僅在音畫處理,連動感上,押井守還親自體驗實彈射擊以期更逼近「真實」的未來都市空間。

2029年,電腦網路已經融入人類的生活之中,生化機械的科技已經到了可以大幅更換人工器官,乃至製造全身生化人的地步。而人類為應付龐大的資訊處理,發明了一種微型機械(M.M)植入脊髓,連接人腦和電腦,由於手術簡便,幾乎所有的人都植入了這種裝置,因此,犯罪的型態也從入侵迴路到了入侵靈魂記憶,使人自動為組織犯罪的地步。為了打擊犯罪,加貝魯共和國便成立了一支以生化機器人為主的特種部隊 — — 「攻殼機動隊」。

犯罪組織中的大頭目,傀儡師就是一個產生自我意識的機器人,由於他的超能力,不管機器人或真人都可以被他輕易的改造。傀儡師正是在洞悉了政客的陰謀之後,從調查組逃脫掌握的生化人,後來,更演變成調查組與特勤組的內訌,彷若脫胎自「銀翼殺手」與「魔鬼終結者」的情節。虛擬實境的尖端科技結合了靈魂附體的古老傳說,表面上造就出一個新的科幻氛圍,但是;實際上卻勾勒出一連串政治鬥爭的醜聞,與低層勞工的的生活一對照起來,統治階層的權謀和惡鬥,彷彿出自一個完全虛幻的國度,一幅科幻圖像的政治寓言就昭然若揭了。

芭比娃娃與機器戰警的合體

攻殼機動隊的生化機器人,擁有不死的軀殼,即使因任務毀損也有義肢 — 體(從部份零件到全身機器)可以更換,這樣的設計似乎反映出人對肉體的眷戀和不滿,一方面渴望身體的形象永存,另一方面遺憾於它的脆弱和短暫,人形機器其實是一個慾望的糾纏的符號。

「攻」劇裡的機動特警其實轉借自「機器戰警」以機器替換肉身的想法,這個角色幾乎是80年代(甚至是20世紀)所創造出來,最饒富意義的原型。它是科學怪人的庶出,有最揉雜的血統,卻是最傑出的後裔,而「攻殼機動隊」就是這龐雜的血脈中最特異的一支變種。它是身體與心靈(MIND — BODY)之辯的最新變形。隨著資訊科技的日益發達再度引發了身體與心靈的思考,面對這個由人的手裡創造出來的,在力量和資訊處理的能力上都比人類本身還要強的機器人,人的本質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科學和哲學都無法界說的靈魂又是什麼?笛卡兒曾說:「身體就是一部機器」,在一個會思考的機器出現之後,有思想有實體的結晶又指什麼?不只在場面上,連思辯上都已經遠遠超越好萊塢了。

但是,動畫畢竟無法解消哲學問題,如果靈魂只需要一個超級載體,又何必堅持「人形」;性特徵尤其是個累贅,不但耗材又不利執勤,幾乎是一個多餘的設計。最值得爭議的是在製造檯上進行拆解和維修的清一色是女體,即使是殘缺斷裂的身體,仍然是凹凸有致的標準身裁。機器塑形的標準「裁身」,讓人充分享受造物主的樂趣,在得意之餘卻已將女主角貶為一個被滿足的客體。「攻殼機動隊」英勇的女隊長 — -草雉少校,其實是芭比娃娃和機器人的合體,說穿了還是男孩的玩具,(說著說著草雉可能已經上了模型玩具店的櫥窗,玻璃板上說不定還映著老闆的笑臉)。 這樣的場面就像是百貨公司櫥窗裡的擺飾一樣,連美學也是。

日本動畫界怪才押井守的作品一向黏合著存在主義的課題,在「磨子」這部代表作裡,尤其揉合了劇場式的奇想,展現了一個荒謬、虛無的存在處境。事實上對比宮崎峻的作品,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除了人還有其他動物與植物的,而押井守的精密未來學所塑造的,反而導出了一個閉鎖的空間,就像西方哲學的處境一樣,過度的強調身心二分,過度的強調人的主體,結果,反倒是造成人的分裂與散形。

《攻殼機動隊》1995年動畫版海報

人形使(傀儡師)這個超強的意識所提出的;關於人的本質,關於靈魂與存在的質問,後來演變成傀儡師和草雉這兩具機器人之間的神交,而產生了一個新的結晶;仍舊是一場性與生殖的儀式,仍舊在這些「殘缺」的肢體上糾結了多麼複雜的、對身體的慾望。

日本戰後的卡通充斥著大量的機器人,尤其是各種變身組合的機器人。這樣的設計除了滿足孩童對拆解生物各部份肢體的好奇慾望,以利周邊商品的行銷,其實,背後很可能寄託的是一個不死的大和魂。就如同鐵金剛的軀體和可分可合的狀態一般,這樣的軀殼是可以在耗損之後,不斷的更換和重新組合的。雖然企圖戰勝死滅的陰影,而披上了「科學」的戰甲,仍然彷若一條古舊拼湊的龍的圖騰,亟欲克服敗戰的恐懼與痛楚。

─本篇寫於《攻殼機動隊》動畫版在台灣上映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