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查經心法篇] 現代人如何了解聖經?

Kelvin Lee
civic-faith
Published in
6 min readNov 28, 2017

這次談談對現代人來說,解釋聖經是怎樣一回事,又分享多一點心得,希望令大家更有信心自己進入信仰前輩的江河大海。

這幅圖說明在現代研究角度看,理解古代經文有各種層面。簡單來說,每段經文有歷史場景,最直接是圖中間(1.2)生活層面(即寫作背景),最大隻的火柴人是作者,另外有讀者(即主要受眾),有時還會有意見對手反對作者,亦有些旁觀者。

作者有其寫作目的,要回應甚麼,要反駁對手…透過推理閱讀,可以在文本裡發現這些角色的張力,若有其他資料引證更好,分析時可留意倫理、心理層面以及社會政治經濟影響。

為方便了解作者生活世界,之前做了兩個懶人包。更加宏大背景是(1.1)歷史文化思想層面,看到聖經記錄了不同文明之間對話,希伯來(舊約)聖經見證了希伯來文明和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對話,譬如創世記洪水故事在兩河流域文獻中有類似記載;箴言有收集其他地方格言,但又加上上帝信仰;新約則記錄了希伯來文明和希臘文明對話,作者用希臘文解釋修正當時猶太傳統,在林前1章保羅更指出信耶穌比希臘智慧高超。研究的人透過參考其他文獻推論當中關係(所謂文本互涉)。

除了文明之間對話,不同年代書卷之間也有對話,前人影響後人,後人借用前人,有直接有間接。譬如詩篇引用出埃及典故,歷代志改寫列王紀歷史,福音書回應律法書的要求,雅各書修正因信稱義的理解…研究的人透過比較經文發現作者之間對話,或借用或反駁,構成整個信仰語言世界。

最後是眼前文字有(2.1)結構(2.2)語文層面。結構層面包括文體特色,書卷大綱,段落和句子結構;語文層面包括文法、用字、語言風格。這只是粗略劃分,有些經文要看原文才知基本結構,如詩119是希伯來字母詩。在語文層面,希伯來聖經主要由希伯來文和亞蘭文寫;新約主要用希臘文寫,要了解就要識所謂「原文」。語文發展有歷史地理因素,不同時間地方的人有不同習慣,了解用法中會看到他們思想世界。研究的人就透過閱讀大量這些文獻整理出系統化解釋來編字典,比較詳盡的字典會睇到意思演變。但都只是參考,有時人會講反話,未必每本字典都有處理,所以閱讀上文下理更重要。

另外還要留意,越古老語文越少系統化規則,這變相令一些文字更難翻譯。所以遇見古怪經文不妨參考多幾個譯本,不用勉強尋求精準解釋,就算不熟習原文,仍可以用上文下理和其他層面推論概括意思,只要留意自己在處理哪些層面,知道當中貢獻與限制就可以。事實上,若我們是為回應生活而讀經,不必窮盡經文意義。

同樣道理,當我們看釋經書或參考資料,即使無法自己探索最前線成果,但在方法上,那些參考資料也要綜合各層面,用常理來推論經文意思,所以我們作為讀者,也可以用常理判斷它說服力,至少避免太牽強的解釋。

要補充是,這幅圖沒有提現代讀者層面,但我們在早前幾次談過,其實我們自身同樣有各種掙扎,也受歷史文化影響。正如李熾昌編(1996)《亞洲處境與聖經詮釋》裡提到,亞洲信徒除了聖經傳統之外,還有自己歷史文化宗教傳統,若能透過聯想留意自己思想源流或者信仰假設,會有更深刻對話。

談到對話,很多信徒試過,有時候經文與我們有很大差距,找不到任何「感動」,無法聯想對話,當如何是好?其實還有絕招,不妨試試先集中注意力了解經文作者或主角處境,盡量保持好奇,也可逐漸有發現。

舉例說,很多人喜歡用詩篇跟作者祈禱,但有些詩篇會有難度,譬如最長的119篇。為了示範上面提過的讀經方法,我曾用來這經文來靈修,不靠參考資料,徒手整理和修版經文上文下理,也有不錯收穫。

綜合全篇經文,我看到作者有五方面特色:
1) 作者說自己被陷害,受委屈,非常痛苦,其中一個源頭是有權的人;
2) 作者說自己正直,遵行上帝律法,雖然眼前困境幾乎使他做壞事,但他選擇持守所信;
3) 作者會檢視自己,承認自己限制;
4) 他恨惡敵人,認為他們違背上帝,期望他們受應得懲罰;
5) 作者用不同字眼形容上帝律法,意思比法律條文豐富(但這涉及原文,無再探究)。

簡單總結,會發現作者追求正義、期望活出所信。他沒有掩飾情感,他恨惡迫害他的人,為周圍扭曲感到憤怒,甚至期望敵人有現眼報。作者沒有忽略內在狀況,會承認限制,並非自以為是。我聯想到自己身處時代,我是否期望活出所信?當核心價值被扭曲我如何祈禱?不一定要仿傚作者,但至少他向上帝坦白表達憤怒,心靈可能比我們健康,值得再探究。可以看到,當我們願意觀察了解,本來陌生經文會有意外收穫。

此外,很多人以為經文看來與今天相近才有應用,但其實若能善用逆向思維,有時反省會更深刻。Richard Bauckham(2001)《政治中的聖經:從政治角度閱讀聖經的原則與範例》有一章談及創世記上帝用洪水毀滅世界故事,最後上帝與人立約應承不再這樣。故事中上帝對人網開一面,但在我們今天世界卻不用等上帝出手,隨時自己按掣就可以屠殺全人類,多麼荒謬!很應該悔改吧。作者給我們示範了,有時直接面對經文和今天差距,當中信息會更強烈。用逆向思維,就是承認處境差異,只要我們不放棄初衷,總會看到反省地方。

暫且談到這裡,希望至少給大家看到,信仰前輩的江河大海可以承載很多風浪,有機會再分享更多例子,或者聽聽大家寶貴的發現。

0:00 引言
0:11 圖:釋經的不同層面
0:21 生活層面(寫作背景)
0:54 世界歷史/文化層面
1:59 文本內在結構層面
2:17 語文層面
3:34 讀者層面
3:57 沒有「感動」,可以怎樣?[例:詩119篇]
5:38 逆向思維 [例:創世記洪水故事]

— — — — — — — -
延伸閱讀:
李熾昌編。《亞洲處境與聖經詮釋》。香港:文藝,1996。
包衡(Richard Bauckham)。《政治中的聖經:從政治角度閱讀聖經的原則與範例》(The Bible in Politics: How to Read the Bible Politically)。廖惠堂譯。香港:基道,2001。
游斌。〈走向漢語學術語境的基督教經學〉載林子淳編。《漢語基督教經學芻議》。香港:道風書社,2010。頁73–93。
關瑞文。〈「聖經權威」:一個後批判的觀點〉載盧龍光、鄺炳釗、張修齊編。《聖經的人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2007。頁251–263。

[原載信仰百川]

更多材料見處境信仰資源庫
[FB] facebook.com/civic.faith
[Medium] medium.com/civic-faith
[Google+] goo.gl/M4D6gG
[YouTube] goo.gl/wcSNgp

#創世記 #希伯來聖經 #新約聖經 #社會歷史 #處境查經 #詩篇 #青少年牧養

--

--

Kelvin Lee
civic-faith

原為循道衛理香港堂宣教師。 天降福緣,提早經歷退休,學習回到基本,為身體和生活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