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會信息] 鄰舍與承擔

Kelvin Lee
civic-faith
Published in
Jul 29, 2020
2014年香港巨變前夕,教會以「敬虔‧愛‧公義」為主題舉辦青年大會以確立宗派身份,強化年輕人事奉心志。活動包括社區探訪與培靈奮興晚會。筆者應邀為午間大專生聚會分享,回應其社關體驗,借用了平行時空某青年故事來解構易構,簡單帶出時代召喚。

2014年9月9日 | 循道衛理青年大會信息
原題:誰是我的鄰舍?(經文:路10:25–29;14:25–33)

某程度,青年大會似detective game,偵查敬虔‧愛‧公義之間關係,更重要是與我們關係。所以一切可以是虛招,也可以是線索。大專是自己找答案年紀,我這裡是分析案情,幫助大家繼續追尋。

跟大家分享一個青年人故事,他出生在大家庭,八兄弟姊妹排第六,姑且稱他為「六仔」。他有三位哥哥、兩位姐姐兩位妹妹。爸爸做醫生,家教很嚴。八歲時第一次聽到打仗,初時以為很好玩,但後來發現事情影響重大。他大哥二哥要上前線打仗,戰爭帶走了二哥,爸爸沒說話但神色凝重,媽媽則一度崩潰,要搬離家住一段日子。

戰後街一片混亂,高高在上的皇帝竟然要辭職,政府要賠很多錢給其他國家,原來世界並非時常光明美麗。這段時間,六仔很爭氣,讀書成績好,加上有天份,十七歲就考入大學,當其他人開始學做功課,他已完成博士論文,雖然沒有繼承老爸行業,但亦算有專業資格,畢業後很快受聘,發現非常順利。

有好一段時間,六仔身邊朋友環境都不錯,認為最好不要理會政治,只求社會穩定。後來他去美國遊學,親眼看見當地黑人狀況,才發現自己世界這麼細小!返回祖家以後,六仔加入志願組織,凝聚街上青少年,但因政治理由很快就結束了,有人逃走,有人躱起來。不久,國會發生了縱火,政府宣佈緊急狀態,言論自由、人身自由、通訊和財產都受限制,從事藝術文化亦被排斥,只剩下支持政府聲音,人人效忠領導人。有些人被認為係社會公敵,當權者組織一些惡人破壞商鋪,入屋搜捕,焚燒他們宗教場所,周遭鄰舍眼見他們被迫害,但人人默不作聲。街頭巷尾有秘密警察,整個社會都瘋了,六仔同事、妹妹和妹夫都要出走。六仔是當時罕有異見人士,與一班同行反對向政權效忠,前路越走越窄,身邊有人跟他劃清界線,有為政治被拘禁甚至受害。

其實六仔有很多機會出走,有幾次去到外國,他問自己:是否要放棄安穩生活?是否真要冒險?有否準備好代價?如果放棄搞事,應該仍有發展前途。那時戰爭快要爆發,六仔收到邀請,在美國有好工作等著他,他終於應承了,但到埗之後就開始後悔,心裡掛念自己成長地方,想到家人、朋友慘況,怎可以這樣逃之夭夭?結果,他趕搭最後一班船回祖家。

隨後戰爭正式爆發,六仔加入了情報機關,表面為政府工作,實則是雙重間諜,協助軍方叛變計劃,要行刺領導人,又協助一些被迫害的人逃走。為免連累家人朋友,很少人知道實情,身邊人只見他變了臉,以前大講反對意見,現在變成支持政府。六仔自己心知肚明,做間諜要被人誤解,不但背叛國家,還要冒生命危險。但他說:「如果有瘋子在鬧市駕車橫衝直撞,我們除了救助死傷,是否也應制止那瘋子?」對他來說,最重要不是保持道德光環,覺得自己好人,好些從事救援崗位可以這樣想;但更重要是,自己能否向他人負責任,有時就是要剎停車子,制止邪惡。這樣做要冒險,也不保證有好結果,甚至可能連累更多人,六仔唯有祈禱將自己交託上帝。

不多久,六仔被捕,雖然證據不足,但事關重大,所以他被扣留了很長日子,期間他擔心自己未能忍受酷刑會供出同伴,曾一度考慮自殺,但未婚妻寫情信給他,令他得以支持下去。這時勢,任何人都想像到,感情很難有結果,但他們仍抱著一絲希望。後來行刺計劃失敗,整個地下組織被揭發,案情急轉直下,六仔本來有機會逃獄,卻收到消息哥哥被捕,為免連累家人,逃生計劃唯有放棄。

六仔從沒想過做聖人,所以被捕之後,仍爭取每個生存機會,但也接納現實限制。六仔被處決時行年39歲,仍然算「年輕」,其實不過一個月後,戰爭就結束,可惜他也等不到。他死後,未婚妻尋找了好一段日子,連屍骨都找不到,非常痛苦。後來人們透過家人朋友收藏他寫的東西,才認識到他是「無間道」,原來他一直孤獨地做這艱鉅事情。

這位故事主人翁六仔,全名叫潘霍華,是德國牧師和神學家,跟我們一樣有血有肉,他所做的,不過是想制止邪惡,雖然最終沒成功,但亦盡力回應時代,給我們佷大功課。

你發現,原來有些時候,社會不一定自動波,美好人生不由我們計劃。當人要面對重大考驗,所有美好事情都可以變成藉口。

在扭曲時代,沒有多少人出來反強權暴政,甚至教會都可以如此失敗。只有真誠的人、準備好面對孤獨才能站出來。對潘霍華來說,信仰不是用來扮演好人,而是幫助我們成為真實的人。當周遭有人受苦,就主動去分擔。這態度令他在黑暗中相信希望,這也是信仰的力量,教會的真正將來。

面對今天社會,我們以甚麼心態回應?會否仍充滿幻想(和恐懼),不願面對現實?當我們講和平、包容、寬恕和順服,到底是信仰體會抑或害怕參與社會藉口?只有真誠面對自己才可回答。信仰邀請我們做真誠的人,不是做些認為是好事讓自己心安。正如之前講,我這裡是分析案情,幫大家繼續自己找尋答案,其中一塊重要線索,就是你「真身」,detective game其實不是抽象玩意,而係是要尋回自己,所謂「敬虔、愛、公義」,不單是唱唱大會主題曲,而是要付上性命代價的!

今天講題典故(路10:29),是大家熟悉的聖經故事,有律法師挑戰耶穌問信仰終極問題,但他自己竟不懂最基本問題。今天我們可能差不多,好像能把信仰講得頭頭是道,但可能忘了生活基本。我們本是社區一份子,關心社區本來是自然事情,既享受社區給我們一切,也想貢獻自己,不用太多理由,只是我們大部份時間都已經和社區疏離,未能由心而發回應,或者看到亦未必做到。矛盾是,我們從來都需要鄰舍,於是用模擬方式來過社區生活:教會、大專O Camp…彷彿替代了部分群體生活需要。那麼,要如何才能真誠地生活?我想無必要跟大家重覆一堆聽過的道理:應該努力追求信仰,關心社區,承擔使命,應該為主擺上…你們已是大專年紀,有足夠能力為自己人生負責任,其實沒有必要一定上教會,沒有必要在這裡聽我講說話,沒有必要強迫自己扮演某種角色。你們已是獨立思考的人,選擇做任何事情應該有自己原因,可以很簡單,也可以有掙扎,但重要是你自己來回答,不要欺騙自己。如果信仰只是一堆別人口裡的「應該」,不可能幫助我們回應周遭挑戰。

這時代,最需要是面對困境的勇氣,真正挑戰不是甚麼立場,而是我們人格和常識。面對當前局勢,每個人都可以坦誠問自己:我生在這時代這地方是為甚麼?我相信甚麼?可以貢獻甚麼?有否關心和看法?按著甚麼判斷?手上有甚麼資料?習慣思考嗎?認定情況複雜,就不問原由各打五十大板?誰是鄰舍?最有需要的臉孔在哪裡?能否考慮權力關係,當權者資源往往較一般市民多,判斷時能否保持常理?

這時勢,越來越人站出來,正提醒我們,計算代價的意義(路14:25–33);不一定要站出來,做支援做甚麼也可以,但最重要別欺騙自己。如果認真面對周遭,要回應可能更多,也許會感到無力,但這才是改變現況的開始,惟有這時候,信仰才真正幫助我們。關於信仰虔誠,前人已經做了榜樣,就是關懷接待鄰舍、與人分擔痛苦。在亂世之中,這些基本道理卻是如此重要。

[另載信仰百川]

延伸閱讀:

更多材料見處境信仰資源庫
[FB] facebook.com/civic.faith
[Medium] medium.com/civic-faith
[YouTube] goo.gl/wcSNgp

#處境信仰 #香港社會 #青少年牧養 #路加福音 #社會關懷 #社會公義 #潘霍華 #朋霍費爾 #DietrichBonhoeffer

--

--

Kelvin Lee
civic-faith

原為循道衛理香港堂宣教師。 天降福緣,提早經歷退休,學習回到基本,為身體和生活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