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兩項論文得獎雜記

Cindy
CJ的走過路過
Published in
Dec 6, 2021

從大學第一次踏入樂生,到終於在研究所完成了一本樂生的論文,不知不覺已經經過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今年得到台社的批判與實踐論文獎佳作,也得到台灣社會學會的田野工作獎佳作,雖然都不是頂尖,但還是非常開心,從碩一開始在課堂上練習將樂生作為研究題目,一直都是希望重新讓更多人認識和關注樂生的議題,能有機會持續在這樣的學術場合發表,對我來說也算是達成了自己選擇以樂生作為論文主題的一個重要目標。

每次參加年會、跟很多朋友見面都感覺得到充電,雖然目前人生暫時沒有繼續進修的計畫,但還是覺得過去幾年有機會跟這麼多朋友一起在學術領域走了一小段路是件非常幸運的事。

希望自己真的有做出了一本稍微不愧對這些年給予協助的很多人的論文,未來在不同的領域,也要繼續為真理而鬥爭。(膠到壞朋友發言出現了!!)

最近發現論文也在碩博士論文網上線了
未竟的人權之路:樂生社群生活的遺產化實踐

以下為寫太長現場只講了兩段的得獎感言:

謝謝大家,非常榮幸能夠獲得學會的這個獎項,首先感謝我的指導古明君老師,以及兩位口委洪意凌老師與謝仕淵老師,另外也有很多想要感謝的人都寫在謝誌當中,我謝誌寫了兩頁(XD)這邊先不一一感謝了。

這本論文寫的是從大學至今過去七年間我與樂生院民相遇、相知的互動及經驗,有別於過往大部分針對社會運動動員、組織行動的樂生研究角度,我選擇從文化遺產打造實作切入,是為了回應樂生保留運動抗爭十多年走到今天的現況,過去我們已經看過太多經過都市保存運動、經由公民社會爭取而留下具有歷史意義與社會集體記憶的珍貴空間,最終由國家與專業者主導,成為了失去文化脈絡和社群意義的冰冷空間。

此外,在樂生保留運動中,屢次揭穿國家機器、技術官僚共同創造的謊言,它也帶我們看見了從過去至今,掌握政策工具的專業者從未真正檢討、改善,仍舊傲慢地面對樂生院民,甚至在如今大大小小的開發案當中也總是如此,因而導致抗爭不絕。

就如同我論文中提到的,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也會看見樂生園區落成啟用,卻不一定會有人記得,這個園區的出現、樂生空間的保存,全都是院民們用自己的身體與生命,通過一次次在大眾面前現身、發聲,才得以留下,樂生保留的意義,是從日本時代至今,每一位漢生病患者與受社會排除者從不被善待的「非人」狀態,堅韌地在邊緣的位置,以生命活出嶄新意義,「重返人間」的過程。

我的論文是為樂生院民而做,是院民們敞開心胸接納我們走入他們的生命,才得以完成,我非常希望通過這本論文的得獎、後續的公開,讓更多的人重新看見並關心樂生、進而促成行動,我大學的老師管中祥說:「你的信仰是什麼,你的實踐就該是什麼」,而我的指導老師古明君老師也在我面臨瓶頸時,鼓勵我這本論文作為一種「復仇之作」,讓我積極面對和克服寫作上的障礙。

這本論文所寫的,是我所相信的社會價值,也是我的社會實踐,透過田野與組織工作,帶我們看見人的多重面貌、多樣而非單一的真實,希望我們永遠都能直視受苦的人、與他們並肩同行。再次謝謝大家,很感謝能有機會獲得這個獎項。

--

--

Cindy
CJ的走過路過

社會學研究所就讀中(現在畢業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