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謹以論文謝誌道別清大

Cindy
CJ的走過路過
Published in
Aug 13, 2021

本文最初發布於2021年7月12日。回清大跑完離校流程後。

最近閉關了一下,總算在今天正式辦完離校,從清大登出,過去幾年受到了非常多人的幫助,也才能順利完成《未竟的人權之路:樂生社群生活的遺產化實踐》這本論文,僅以這篇謝誌感謝每一位曾經相遇的朋友們:

2019年,臺灣歷史博物館策劃一檔台灣社運特展,當時李添培阿伯的致詞稿非常動人,阿伯說,有天相助、有社會及學生的支持,還有院民們自己幫忙自己,樂生運動才能夠走到今天,而樂生具有世界遺產價值的意義,在於這一千多位院民在此生活的軌跡,也因此後來常會有人說,假如要抗爭,就要向樂生取經。他說,「我在樂生站了七十多年,總算有一件值得被社會尊重的事情。」 李阿伯的這段話,提到了院民長久以來飽受歧視、權益不受重視,除了在抗爭時接受了社會的支持以外,也同時包含了院民「自助」的一面,樂生院民不只是被動接受幫助與一切規劃的客體,而是實實在在地,作為一個個有尊嚴、要為自己發聲的個體而存在。這本論文的完成,想要說的就只是這樣的一件事。

公共工程的動土儀式、開幕典禮,總有許多被稱為長官與貴賓者出席參與,可以想見的是樂生園區未來也將出現這幅畫面,而院民作為這座園區將用以紀念的主體,會以怎樣的樣貌現身、他們的故事如何被梳理與記憶,我們不得而知,但願這本論文能作為這個園區發展過程中的一頁記錄,當我們在未來看見園區落成啟用光鮮的一面,仍能銘記這段過往。這本論文,是為樂生院民而做,是院民們敞開心胸接納我們走入彼此的生命方能完成。來到樂生,大大地改變了我的生命,院民的包容與溫柔,讓人心變得柔軟,能夠與院民們相遇,我非常非常感謝。同時也感謝每一位共同在樂生完成過諸多實踐的夥伴,和大家一起面對艱難的時刻讓人感覺安定踏實,特別是宛蓉與淥淥,總是不吝給予我務實而珍貴的建議,是你們教會我深刻的民族誌與田野工作方法,一步步帶領我學會彎下腰來、挽起袖子做事。

而在學術上,我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古明君老師,大學時非本科背景的我,在寫作過程中遇過不少瓶頸,老師總是爽朗又俐落地指出我的盲點,每次meeting完都感覺重新充滿了寫作的能量,是明君老師與意凌老師鼓勵我將「自己」的角色放入論文當中,而不只是一個疏離的研究者,假若這本論文有因此而多了一些人味,必須感謝這兩位老師的意見。除此之外,謝謝海螺、姍安、Janny、芮欣,我非常珍惜與你們討論論文、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光,儘管每個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研究關懷,大家卻總是很細心地提出不同觀點和建議,協助彼此推進各自的研究。也謝謝志豐、韋利、李淇、欣諭、承瑋、子萱、震遠、筱婷、音秀、偉豪、昱君、鶴文,以及族繁不及備載的社會所朋友們(漏寫到的人會打我嗎?不曉得),與各位的相遇讓我多喜歡了清大一點點,也承接了我剛到新竹生活時的不安,很高興我在這裡認識了一群待人柔軟善良的朋友。還有學者芳俞,被形容是「乾柴」與「烈火」的我們,看似截然不同的性格卻意外成為了最好的研所夥伴,我會很懷念在我家樓下聊到天亮的日子、被雷到半夜在夜讀區趕報告的日子、被逼去健身的日子、約吃飯總是我負責找食物的日子(可惡),你敏銳的觀察力、待人處事細膩認真的態度,一直讓我很欣賞,卻也總忍不住愛耍北爛看你氣急敗壞的樣子(例如在謝誌裡依然要叫你學者哇哈哈)。

感謝我的家人,讓我能夠擁有這樣一段無後顧之憂地投入思考與寫作的寶貴時光。記得有天爸爸的同事聊到樂生的新聞,他便對同事解釋起樂生的近況,回家後得意地告訴我這件事,媽媽有時看見別人批評樂生的抗爭甚至比我還生氣,我覺得很可愛,真心感謝我的爸爸、媽媽、靜靜、安安、爺爺、奶奶和舅舅,面對「出門像丟掉、回家像撿到」的我,試著了解我的想法與主張,給予最大的支持。此外,也誠心感謝亦惠、彧謙、子芳,從大學開始便陪伴我度過人生中諸多重要時刻,當你們都已邁入職場,而我還是學生身份,卻仍能與你們共享生活點滴,給我許多關心和支持,讓我連沒有喝醉的時候都想說:你們是我最好的朋友!謝謝睿,讓我正視自己面對論文與未來的躁動不安,陪伴我從混亂的狀態逐漸找回平衡,並且順利完成寫作。

最後的最後,在寫作論文與日常生活中我時常想起,大學時影響我最深的老師管中祥說過的「你的信仰是什麼,你的日常生活實踐就應該是什麼。」這本論文想傳達的,除了是我這幾年來的日常實踐,同時也是我的關懷與相信的價值,也許未臻完美,但我希望它仍能作為一值得稍加參考的紀錄。這句話,獻給我曾相遇過,共同走過一段時光的夥伴,願我們在各自的位置上,永遠為我們所愛與所信仰的理念而活,直視受苦的人,不要別過頭,和他們並肩,就像一直以來的那樣。

2021年7月10日,台北的家

--

--

Cindy
CJ的走過路過

社會學研究所就讀中(現在畢業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