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鬥

Cindy
CJ的走過路過
Published in
Aug 27, 2021

去東京時特別到安田講堂朝聖一下。
(不過三島跟全共鬥辯論不是在本鄉校區,是在駒場校區的九百號講堂)

60年代的日本街頭,和如今截然不同,那是個躁動、充滿茫然和絕處逢生的年代,從戰後反戰、對天皇制的批判,到反越戰、和世界思潮的接軌,反安保、沖繩復歸運動,各式各樣的議題風起雲湧,很多青年在街頭、在校園裡外不斷針對理論與實踐的路線進行激辯,直到左翼的分裂、武裝與變得激進(激進而非基進),到淺間山莊事件的爆發,人們對於運動的同情與認同逐漸崩解。

戰後的經濟復甦期,越來越多曾經滿懷理想走上街頭的青年開始被國家體制、大手企業所吸納,日本的社運邁入沈寂期,進入紙醉金迷的年代,70年代後期發展出的citypop曲風,記錄的正是這樣的一個年代。

這部塵封了超過五十年的辯論會影像,加上對於如今平均年齡超過七十歲的全共鬥成員、楯之會成員進行訪談,重新拼湊出那個狂飆年代的模樣,他們如何受到截然不同的思潮與理論影響,進一步形成截然不同的思維與行動,經過五十年的淬煉,留下了珍貴的紀錄。

這部紀錄片所呈現的不是左右翼為了贏過對方相互攻訐,反而充滿溫度,在眾人原本都神經緊繃、深怕擦槍走火的900號講堂,三島和全共鬥成員完成了一場詼諧幽默又充滿智慧的對談,他們針對語言的效力、人與人、人與自然、時間與空間的延續及斷裂等面向談了又談,清晰地表述各自的意見。他們對於未來與社會的想像看似南轅北轍,紀錄片中卻試著找出共通點,指出當時的三島與左翼運動者們都正在進行一場「反美愛國」的鬥爭。

二戰後天皇神性的消滅,抱有戰爭記憶的人們面對的是國家與個人之間的斷裂,他們必須找到得以延續價值與生存意義的寄託,重新將個人的生命與國家的文化、前程和繁盛連結起來,而在戰後出生、身為全共鬥一員的芥正彥則直言,他們認為並不值得為了維繫天皇的存在、為了日本文化的延續性而殺人(發動戰爭),而三島則認為假如能與左翼對天皇的存在及日本國族的延續性達成共識,那麼彼此則有著合作的空間。三島呈現出的形象,和普遍所想像的保守、反動右翼形象截然不同,他不反對暴力,也不否認左翼的思想,他同樣無法忍受日本傳統右翼在戰後一味向美國輸誠、捨棄日本主體性的作為,因此他去到900號講堂,為的不是與全共鬥進行鬥爭,而是想找出一條有機會達成共識的日本出路。

我最喜歡芥正彥在五十年後接受訪談時,回憶起和三島一同站在講台上的畫面,他說,當時三島手上拿著四根菸,而他拿著兩根,後來芥的菸抽完便向三島要了一根,所以他們兩人都各抽了三根菸。他說,自己一直想著要還三島一根菸,卻永遠都欠下了。紀錄片的最後,收尾在三島呼籲自衛隊奮起並切腹結束生命,這樣的結果讓人不勝唏噓。

我想,芥的這段發言,是這部紀錄片的重要寫照,他們終究沒能說服彼此,也並未真正成為夥伴,卻都在那樣的年代依照各自的信念走上街頭,不斷思索著「日本」這個國家該走向何方,而自己作為一個人如何活著、該以怎樣的姿態與這個世界進行對峙,左右翼看似截然不同,卻都將思想化為實際行動,那是一種英雄惜英雄、彼此對立卻又有愛的狀態,而這樣的狀態非常動人,在如今這種社會氛圍變得更加激化、甚至民粹化,公共討論空間逐漸限縮的時代裡,這部片的出現,是一種當頭棒喝。

--

--

Cindy
CJ的走過路過

社會學研究所就讀中(現在畢業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