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橋明年終於要通車了

Mr. Mao
Mr. Mao’s Lab
Published in
Nov 4, 2021
Photo by Jason Leung on Unsplash

金門大橋一直被譏為選舉浮橋。民國99年我在交通部長任上,以「三分交通,七分觀光」的概念,為本工程的中央預算立案提供政策基礎;後來金門縣政府又承諾願意分擔部分經費;最後再加上深具使命感的第三棒包商(東丕營造),不惜重金採購機具設備,以高雄興達港為預鑄基地,用平底駁船運送大橋巨型箱梁節塊,克服海象挑戰,穿越台灣海峽送達金門工地;再克服重重天候、風力等困難,進行海上的高空吊裝、模板昇層等造橋工程。

在這些內因外緣和合成果情形下,使這一曾經兩度發包失敗的工程,於延宕多年之後,終於預期在明(民國111年)年初即可全線接攏,明年夏天將可完工通車。特別在此與大家分享這一好消息。

圖1. 施工中的金門大橋

金門大橋全長5.4公里,橋樑段長4.7公里;平面橋型由三段和緩弧線銜接而成(見下圖)。主橋全長1,050米,為五柱六跨脊背梁橋(其中四跨跨度達200米,為國內脊背梁橋的最長紀錄)。五根主橋墩柱高47米(下方為航道),橋塔高31.5米;橋寬18.8米(可劃設雙向各一條快車道與一條自行車/人行混合車道;唯設計上已預留將來可擴充為雙向雙車道的空間)。設計行車時速60公里;橋塔的設計反映出金門高粱穗心的意象。橋樑全部造價為91.7億元,東丕營造施作部分62.7億元。

圖2. 金門大橋圖示

金門大橋工程的推動,我在交通部部長任上的安排是:由金門縣政府主辦,但委託交通部協辦;當時就指定國道工程局(簡稱國工局,後併入高速公路局)承辦。而工程的設計與監造則由世曦工程顧問得標承包。

至於國工局推動的工程發包與興建卻多災多難。首先民國101年5月得標的樺棋營造,因廠商資格疑義被告,經公共工程委員會裁處,國工局依法撤銷其得標資格。重新招標,又因無人應標而耽誤了一年。接著於102年5月得標的國登營造,又於施工3年後,因技術能力與機具設備嚴重不足,在完成兩端部分引橋工程之後,進度就停滯不前,又被終止合約。再次招標又多耽誤了半年,東丕營造是在105年12月接手,開始執行最困難的海域基樁、基礎、墩柱、橋樑箱梁、橋塔等主要工作項目。

下面照片中的人物,左起:曾大仁(前國工局局長,也是合併後的前高速公路局長;前交通部政務次長);東丕營造王銀和董事長;筆者;陳福將(東丕營造副總經理;前國工局處長,也是把工期6年縮短為4年,工程總經費節省1/3共300億元,完成五股楊梅高架工程的負責人)。

圖3. 此次參訪留影

我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為協助海巡署辦理南沙太平島的海空運輸工程,曾安排國工局為工程代辦單位;而陳福將時任國工局二工處處長,就成為太平島的機場跑道整建,以及海巡艦艇碼頭與燈塔等新建工程的執行者。而東丕營造正巧是該案的得標廠商,負責這些工程的實際施工。我當時就聽說過該案營造商,從境外租了條超大型頂昇式平台駁船,把在高雄預鑄的12個巨型沉箱通通放上去,然後花了兩天半時間,從海上一口氣拖運到太平島,順利完成了太平島的碼頭新建工程。聽到這個故事,使我對這家公司做事情的膽識與魄力,印象非常深刻並深感佩服。

不久前參加亞洲理工學院校友年會,遇到陳福將這位老朋友,知道他公職退休後所任職的公司目前正在興建金門大橋。就跟他說明年初大橋合攏時,我要去參觀。未料他與老闆聯絡後,選日子不如撞日子,老闆邀我隔週就去。於是就有今年10月27日的金門之行,也因此正式認識了東丕的王銀和董事長。

王董事長台東人,從事營造業超過40年,早年是榮工處下包,跟著幾位榮工大老學習施工的門道與處事精神。所以,東丕雖是規模不算頂大的甲級營造商,但因有專業師承,所以做事懂得講究方法,腳踏實地,不抄近路。據告這次東丕投標金門大橋就是本著一種使命感,要來證明「台灣人可以蓋出這條橋來!」

王董事長在本案投標期間,不等得標就把還在船塢建造,超過1000噸的工作駁船買了下來。其他的頂昇式平台船,海事混凝土拌合船,海域購台(照片中所見是東丕海上船隊的一小部分);再連同現場的橋塔木模、鋼模,與高雄工地的巨型橋梁箱涵節塊預鑄鋼模等,都不惜工本籌措巨資,一一陸續採購以應工程需要。

據告他為本案所採購的機具設備總金額高達20億元。對一個規模不算大的營造商,在一個不到63億元經費的工程案中,願意投資幾近1/3高比例的機具設備,這是必須橫下心來,抱定「即使賠錢也一定要把工程完成」的重大決心,才有可能的。

我發現王銀和董事長做事全力投入,非常用心。為了達成目標,一直在動腦筋,讓自己永遠走在問題前面,預先思考下一階段的難題,並與工作團隊及早探討最佳的解決方法。事實上,金門大橋是有一定難度的工程,尤其對久疏重大海事工程案件的台灣營造界來說。

圖4. 施工情形

光從海床花崗岩岩盤鑽打直徑2~2.5米、30~60米深的基樁開始,就是入手的第一道門檻。東丕在初期曾請來日本、韓國師傅,但都不得要領;後來還是台灣師傅領悟出操作的手感,才建立起自己的技術。

而大面積墩柱基礎的施工,東丕更是國內首度引進大型「鋼箱圍堰」技術,克服海水上浮力與湧浪衝擊,完成在基樁頂部上施作墩柱基礎的樁帽工程。

至於要用平板駁船載運在高雄預鑄的箱涵節塊,順利橫越260公里的台灣海峽海上行程;並且要在惡劣天候下,在高空吊裝預鑄構件,進行複雜的排筋,墩柱/橋塔的昇模灌漿,乃至脊背橋塔鋼索拖拉等工程,都使氣象與海象管理變成工程進度的最大挑戰與最重大的不確定因素。

圖5. 鋼箱圍堰技術示意

從一般包商遇難則退的習慣(如本案第二包商的例子),東丕王銀和董事長把承包的工程當作使命與責任,再多的困難也一定要把案子完成,這種咬牙硬撐的魄力與決心是值得佩服的,甚至每個人也都應該以感同身受的「同感心」去體會他「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心,並給予最大的支持。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金門大橋整個施工與監造團隊,所展現「土木人」的擇善固執、堅守崗位的執著精神。例如,高速公路局金門工地的張震宇主任,還有世曦工程顧問的柯明佳經理,雖然本案從立案開始,歷經十年滄桑與一波三折的發包困境,但都始終固守崗位,保持初衷,不棄不離,非常令人佩服、值得讚揚。(柯明佳經理甚至因本案而耽誤了他的終身大事。)

我們要在此祝福參與金門大橋工程的所有夙興夜寐、餐風飲露的工程人員,很快就可迎接「驀然回首」的喜悅時刻。

圖6. 高雄興達港預鑄箱涵節塊工地

本文作者:毛治國
官方網站:https://www.ckmao.pro

--

--

Mr. Mao
Mr. Mao’s Lab

決策有看法:做對的事;執行講方法:把事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