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回顧系列

莫札特:薩爾茲堡交響曲

YANG Eeche
Classicholic
Published in
Mar 22, 2023

--

輔仁大學音樂系於2006年出產三份碩士論文,皆由郭聯昌教授指導,分述莫札特目錄第136號、137號與138號嬉遊曲之指揮詮釋。身為弦樂工作者,對於這一現象感到好奇,在前往國家圖書館調閱文獻後,得以一窺三份論文全文,並試圖理出其中具有原創性的論點,供讀者參考。

文獻1

安敬業,《莫札特嬉遊曲D大調K.136之指揮詮釋》

{{Expand section}}

文獻2

陳啟偉,《莫札特降B大調嬉遊曲K.137指揮詮釋》

本論文共五章,不計第一章「序論」與第五章「結 論」,實際上仍為三章(背景-分析-詮釋)之架構。其中曲式分析始於第三章第三節(論文第14頁),一共五十一頁,正好為論文二分之一篇幅,甚是可觀。細讀內文,不乏建設性的要點(e.g. p.12「全部樂章採用同一調性」,較136號、138號突出),也難免有過分通俗的文字,例如:

p.32
看似相當普通的東西,在莫札特的手裡卻顯得出神入化。

或者,

p.39
雖然不完全不同的個性,
卻是以同樣的基礎所建立起來的,
同中求異與異中求同一直是偉大作曲家所追隨的目標。

以學術論文來說,用字與文句顯然都必須再加打磨。整體讀來,對樂句、和聲等的歸納鉅細靡遺,然較少以弦樂器觀點出發的論述。

陳論將137號嬉遊曲第一樂章定義為「AB兩段體」,其中「兩」字應更正為「二」。較諸國內部分文獻而言,未發生將古典時期作品盡皆視作奏鳴曲式之謬誤,已然拉升其研究參考度。進一步將第四句(m.19–26)切分為模進句與後句,是此樂章分析細緻之處。第二樂章、第三樂章皆定義為「輪旋二段體」,英文部分有誤,應是rounded binary form,而非原文第31頁使用的rondo binary form。筆者觀之,第三樂章的分析表(p.47)較第二樂章更為易讀,包括使用了「忠實再現」等提示,讀者可以藉此立刻抓取輪旋二段體的特徵。

文獻3

王治強,《莫札特嬉遊曲F大調K.138之指揮詮釋》

{{Expand section}}

First published on March 22, 2023.

Reference

--

--

YANG Eeche
Classicholic

臺師大音樂系碩士,主修管弦樂指揮,專長為合奏訓練、弦樂合奏技巧、古典主義作品研究、音樂圖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