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音樂廳不夠用?文摘

Musik古典樂刊 №103, 2015.11

YANG Eeche
Classicholic
4 min readJul 25, 2020

--

文章原題〈台北音樂廳不夠用? — Yes or No〉
文/連士堯
電子來源 read.muzikair.com

二○一五年六月到九月
因為國家音樂廳整修
台北比往常少了兩百五十場音樂會⋯⋯

(台北的)音樂場地在二十八年來,沒有任何大型廳館興建,究竟是沒有這個需求,還是沒有看到這個需求?⋯⋯國家音樂廳及國家演奏廳,幾乎月月都是天天滿檔,週末假日兩場是司空見慣,甚至出現「早晨音樂會」的奇妙時間,不就是代表大家搶破頭也要進入國家音樂廳的場地演出?

這個看法其實是有盲點的,場地和時段有物理性的上限,在能力之內盡量協助音樂家和節目是其責任,卻非義務。擠不進特定場地的團體或個人只能自求多福,這應該是業界常態才對。至於早晨音樂會,如果找得到觀眾,如果演出品質良好,我認為實在沒有不妥啊。音樂會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往往只是觀眾的習慣問題,在薩爾茨堡音樂節既有早上11時開始的例行音樂會,也有因應曲目(馬勒九)而延後到晚間9時開始的特別例子。

應該問的問題是,如果進不了國家音樂廳,還可以去哪裏?Musik古典樂刊接著做了幾個訪問,對受訪人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 請問您曾在台北的那些場地辦過音樂會?這些場地中您最喜歡的是哪一個?理由為何?
  • 您認為一個好的表演場地所應具備的最重要的條件是哪些?
  • 您覺得一場音樂會賣座與否,與演出場地的關聯有多大?
  • 在台北,您心目中前三名最理想的場地(不拘是否用過)是哪裏?為什麼?
  • 您認為怎樣的場租算是最為合理?
  • 您覺得在國家音樂廳舉辦的音樂會真的會比較具代表性嗎?還是只是迷思?
  • 您覺得台北還有必要興建新的音樂廳嗎?地點安排在哪裡較為適宜?觀眾席應當要設置幾席最為洽當?

接受訪問者包括陳冠宇(鴻宇藝術)、徐鵬博(鵬博藝術)、指揮陳樹熙(南藝大)與顏華容教授,但四人的回答少有交集,少數的共識在於對第二題(都視內部的音響設計為場地的重要條件)以及最後一題(其中三人一致認為新的演出場地有其需要,陳冠宇不在其列,事實上他的回答看起來實在浮誇有餘)的看法。另外,雜誌也對讀者樂迷做了調查,除了以上的問題之外,樂迷們還提出了聽眾角度專屬的看法:交通便利,周邊的用餐地點等等。

值得注意的另一點,則是聽眾和學者、音樂家多方之間的共識:如果真的新建一個場地,台北需要的是一座中、小型規模的音樂廳。

樂迷郭柏鴻認為,知名度不高或資源不多的團體通常比較無法負擔大型場地,中型場地比較實用,座位數既不會太少,票房壓力也不會太多。本身參加管樂團的網友A就認為,台北樂團演出的主體還是各個社區與學校樂團,也註定無法使用小型場地,但租借了大場地,很多團體既塞不滿台上,觀眾也塞不滿台下,對樂團營運是不小負擔。⋯⋯音樂文化並不是只靠大廳名家天團的光芒就能支撐,只有深入大眾的生活當中,一種文化才可能有活力繼續茁壯。

聽眾意見的優點,是脫去了演出者特有的那股多餘的傲氣(憑什麼我們分不到預算大餅),此外聽眾就是「市場」本身,從聽眾的觀點似乎也看不到對於一個新場地急迫的「市場需求」。畢竟新建一個演出場地所需的條件是很多的:蓋在哪裡?誰出錢來蓋?蓋好誰來經營?這類的問題,在後武漢肺炎的時代,問來想必是不切實際吧。

Appendix

台北的音樂表演場地(歡迎留言補充!)


國家音樂廳、中山堂、國父紀念館、城市舞台

新舞台(已轉作他用)、新北市藝文中心、東吳大學松怡廳

國家演奏廳、巴赫廳、松菸誠品、蘆洲功學社、台北市親子劇場、北藝大音樂廳
沙龍
梅哲音樂文化館、十方樂集、雅痞書房、甘泉藝文沙龍、典藏藝術餐廳、文水藝文中心、齊格飛音樂中心

See Also

--

--

YANG Eeche
Classicholic

臺師大音樂系碩士,主修管弦樂指揮,專長為合奏訓練、弦樂合奏技巧、古典主義作品研究、音樂圖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