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ius
Classicholic
Published in
7 min readJul 31, 2016

--

1854年3月2日, 克拉拉‧舒曼在聆聽布拉姆斯演奏他的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作品8)之後,在日記中透露了自己的不同觀點。日記的英文譯文是這樣的:

Later Johannes also played his Trio (B major), in which I could wish only for another first movement, as I can’t get on with this one, though I find the opening wonderful!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movements are fully worthy of this talented artists. [Ft. 1]

這樣的抗議似乎有些道理。布拉姆斯的這份創作,是他第一部正式出版的鋼琴三重奏作品。作品最初是四個樂章加總共1,628小節的長度,這是布拉姆斯所寫作過最大篇幅的器樂作品;長達494個小節的第一樂章,更至少是當代其他同類型作品二分之一的長度。[Ft. 2] 作曲家在漫長的捲軸上,將五種不同的旋律當成顏料,恣意揮灑出這份巨製。音樂史家保羅‧貝克(Paul Bekker)在他的著作《從貝多芬到馬勒的交響曲創作》(The Symphony from Beethoven to Mahler, 1918)當中,曾這樣形容布拉姆斯的作品:

他的感性與深度思考,以及(創作時的)沉思而非實際去寫作,律定他向宏大的交響化方向去構思(自己的作品),並引導他進入室內樂音樂的領域當中。就連他的交響曲創作都可以視之為室內樂創作。[Ft. 3]

後人的考證顯示,經布拉姆斯同意而得以正式出版的室內樂創作,僅僅是他寫作嘗試的其中四分之一而已,而未發表作品的手稿大都被他本人銷毀,顯見他給自己設定的標準之高,可說令人瞠目其後。有賴於其中極少數作品僥倖留下複本的緣故,今日我們才能從中窺見作曲家一路走來的樂思演變為何。即便是這首作品8,布拉姆斯本人也曾在1855年將作品付委出版(按:出版商為Breitkopf & Härtel)、同年11月27日在紐約首演之後,在寫給克拉拉的信中習慣性地表示自己的疑慮:「我總覺得我似乎應該將出版再延後一些,因為我之後必定還會改動作品的。」[Ft. 4]

1890年,五十七歲的布拉姆斯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終於將作品8改寫完成,並改由辛羅克(Simrock)出版之。他本人將這份作品的再創作稱為「為陵寢所寫作」(“consigned to the cemetery”; see: ft. 5),可見他的慎重其事。在第一樂章方面,在上一個版本所揭示的歌詠般的主題,依舊由鋼琴率先演奏出來,但其他部分則進行了大幅度的刪改,並在最後加入一個新的尾奏段,是由小提琴、大提琴對話,鋼琴右手則以豎琴撥奏般的三連節奏在旁伴隨的美麗片段,並停留在他最喜愛的變格終止(plagal cadence, 和弦停留在IV級而非傳統的V級)[Ft. 6]。改寫之後的第一樂章,縮短到289 個小節的長度,但原作的熱情旖旎、高尚氣息,甚至時而踉蹌的舞步,都並未因此而減損。[Ft. 7] 作品的第三、第四樂章也有許多改動,唯獨詼諧曲的第二樂章被保留了下來。改編後的版本於1890年1月10日在布達佩斯迎來了再首演。

比起其他不幸沒有通過作曲家本人的考驗而傳世的作品而言,現今我們看待作品8確實是特別珍貴。誠然,這部作品的修改並不一定受每一個人喜愛,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比較版本異同的過程是極吸引人的,年邁的布拉姆斯重拾自己年輕時的創作靈感⋯⋯聆聽1890年的版本,就像是看著即便老去卻更加忠誠、更具備深刻理解的作曲家,正在引導著年輕的自己的步伐一樣,而這使得(改寫過後的)作品不但在技術上更加精煉,表達方面也達到更為圓熟的境界。」[Ft. 8]

面對這樣珍貴的生命軌跡,有人將作品8視為布拉姆斯創作的羅賽塔石碑(Rosetta Stone)來看待,可說是非常適切的喻比。[Ft. 9]

This article relates to these topics: Joh. Brahms, chamber music.

Last update: 15 Mar 2020
Revised on 1 Aug 2016.
Orig. posted on klassykolyk.tumblr.com, 26 Apr 2014.

Footnotes

  1. John Warrack, DG 447 055–2
  2. J. Brahms: Sämtliche Werke, Band IX: Klavier-Trios; Leipzig: Breitkopf & Härtel, 1926–27. Plate J.B. 29.
  3. Karl Schumann, Philips 454 073–2
  4. Guido Fischer, Harmonia Mundi HMC 901915&16
  5. Ibid.
  6. Ileen Zovluck, EMI 7243 5 57199 2 8
  7. Fischer
  8. Warrack
  9. Zovluck

Audio References

這次寫文章的同時,主要以第一樂章為重點,但以下每一個錄音聽起來仍有各自的精彩。除去我覺得速度太過急促的兩個版本之後,有兩個值得聆聽的段落可以特別分享:第170小節是整個樂章最激昂的所在,主題雖然在鋼琴,但弦樂、特別是小提琴又要求非常凌厲的音色,我覺得Rubinstein/Szeryng/Fournier的演奏展現了最好的對抗和交響性。其次則是變格終止的尾奏段,如果想聽高音低音相互諦唱的美妙,我覺得Pires/Dumay/王健的演奏非常值得聽,能夠聽到一番縱情之後更深沉的聲音;想聽天使如珠玉般的豎琴,那就該是美藝了 — 鋼琴的分解和弦靜止的那個瞬間,雖然我個人覺得應該再多停留片刻,但那個瞬間的寂靜仍然是深夜最美好的邂逅。希望聽到的人都會喜歡:)

Brahms: Complete Trios. Beaux Arts Trio. Philips 438 365–2, 1993. Compact Disc 1.
Brahms: Complete Chamber Music. Beaux Arts Trio. Philips 454 073–2, 1996. Compact Disc 1. (Possibly a complete identical recording.)
Brahms Trios Nos. 1 & 2. Eroica Trio. EMI 5 57199 2, 2002. Compact Disc.
Brahms Piano Trio No. 1, Mendelssohn Piano Trio No. 1 (The Rubinstein Collection, Vol. 24). Jascha Heifetz. Emanuel Feuermann. Artur Rubinstein. RCA 09026 63024–2, 1999. Compact Disc.
Brahms Piano Trios 1 & 2 (The Rubinstein Collection, Vol. 72). Artur Rubinstein. Henryk Szeryng. Pierre Fournier. RCA 09026 63072–2, 1999. Compact Disc.
Brahms: Complete Piano Trios. Trio Wanderer. Harmonia Mundi HMC 901915&16, 2006. Compact Disc 1.
Brahms: Piano Trios Nos. 1 & 2. Maria João Pires. Augustin Dumay. 王健. DG 447 055–2, 1996. Compact Disc.
Brahms: Piano Trios Nos. 1 & 2. Julius Katchen. Josef Suk. János Starker. Decca 421 152–2, 1968. Compact Disc.
Historical Russian Archives: Oistrakh Trio Edition. Lev Oborin. David Oistrakh . Sviatoslav Knushevitsky. Brilliant 9101, ___. Compact Disc 5.

Beaux Arts Tri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