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評論

評《NSO開季音樂會-琴炫蘇格蘭》

Kritik: NSO Season Opening Concert

YANG Eeche
Classicholic

--

9月16日晚間,NSO在國家音樂廳的開季音樂會,亦是Jun Märkl真除總監一職後,其個人首次的開季演出。季前的宣傳重點,除了2022年樂季的節目規劃重心將轉往法國音樂外,也提到Märkl本身在法國樂界的工作與貢獻。不過,在開季音樂會的開場曲目直接排出德布西?這一手讓筆者頗感驚顫,於Märkl似乎則是自信的表現。

重新看了德布西的曲目,本來就為管弦樂而寫的作品不多,扣去鋼琴、單簧管、大提琴、薩克管和合唱團等等協奏作品之後,《海》、《夜曲》、《映像》等等,幾乎已經道盡筆者對德布西管弦樂的認識,《蘇格蘭進行曲》則是德布西筆下唯一一首進行曲作品。[註1] Märkl在宣傳形容《蘇格蘭進行曲》是一首「美妙、清新」(wonderful & fresh)的開場樂,實際聆聽的感受也大致如此。速度設定得宜,確實達到作曲家「詼諧」且「輕快」的要求(allegretto scherzando),不過以進行曲的要素來說,主責速度的打擊樂器兩次掉線,讓人難以忽略(m. 96, 251)。樂團偶有不夠精準的時候(m. 112中段),當然也有開場曲目還沒熱開的日常(m. 84法國號),但總地來看,樂團要開拓法國曲目的這個目標,可以說是終於找到一位稱職的領航者了。

隨後登場的小提琴家黃俊文帶來布魯赫的《蘇格蘭幻想曲》,距離筆者前次聆聽黃氏演出不遠(6月24日),技術穩定和樂思成熟程度不在話下,令人期待的是,他要如何詮釋這首非典型的協奏曲?面對樂譜自由(鬆散)的結構,要如何剖析、灌注層次,令聽眾耳目一新?單論獨奏者的演出,技術水平仍屬上乘,沒有任何顯著的失誤,可以說基本沒有劣處。黃氏自言此曲「悲壯、哀情,但又非常絢麗」,循其思路,筆者試將作品區分為導奏(悲壯)、慢板和行板樂章(哀情)、快板樂章(絢麗)三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在於獨奏者的運弓穩定與分配 — 黃俊文本人在大師班教學時至為強調的技能 — 用以盡皆表現所謂哀情、傾訴式的樂句,直令琴聲賽人聲。黃氏以上弓弓根仍能奏出的、位在四樓也清晰可聞的極弱奏,絕對是高水準的演奏。以筆者個人審美論,或許詼諧曲樂章不太詼諧,要求甜美、嬌媚(lusingando, m. 140)的時候也不是那麼有變化,但不減整體分數。

論伴奏方,狀態持平,沒有什麼出采的表現。幾個colla parte都能稱職,甚至比起彩排更好(第二樂章m. 140–157長笛),值得肯定。不過有待商榷的則是黃俊文期許的「絢麗」,在四樓的視角,幾乎無法辨出樂團弱/極弱的區別,層次當然打了折扣。豎琴在慢板樂章(第一樂章)有極重要的地位,即使已經刻意把豎琴擺在指揮正前方第一圈的位置,音響仍是無法突圍。豎琴固然有豎琴的限制,以一架豎琴和全團極弱奏抗衡(m. 54, 82),或許有些勉強,不過以單留下弦樂的部分來看,樂團還可以再退,還有很多空間(m. 66),更可以襯出豎琴音樂、音色的獨特性。

很想再特寫一下法國號,寫多了怕得罪人。只是期待威武(guerriero)的第四樂章序奏而已,怎麼好像是個過分的要求呢。[……]

黃俊文在多次返場致意後,額外演奏二曲,分別與樂團副首席鄧皓敦、豎琴首席解瑄合奏,不但好聽,也相當好看。繼呂前總監為之伴奏之後,再添一筆驚喜,聽眾之福!

孟德爾頌是Märkl規劃的另一重點(他戲稱為駐團作曲家),能拾回德奧交響樂音響也著實讓筆者踏實許多。選評起來,《蘇格蘭交響曲》第三樂章慢板表現最佳,當之無愧,樂團充分做到歌唱性(第一小提琴cantabile)、力度對比(m. 42)、次要聲部的突出(m. 80, 118)等等,都讓這個慢板更加動人。以指揮者的詮釋角度論,第二樂章採不太過份的甚快板(vivace non troppo) — 總之大概是不要太快的意思,節拍器每拍 = 126,Märkl使用的速度似乎更快上一點,這就更使第二、第三樂章的差異和張力營造難度提高。[註2] 在這個視角,接下來的第三樂章慢板在現場製造的深刻感受是極為成功的,尤其以近期Elizabeth二世逝世的事件來說,這個第三樂章是立體、富有人性的呼應。回想過去幾年聽NSO的經驗,唯有客席指揮Vassily Sinaisky曾予筆者同等深刻的回憶(Tschaikowski V)。也正是因為這樣,第四樂章往往能夠得益於此,爆發力更佳。在第四樂章尾奏到來之前,單簧管、低音管的第二主題回看也值得一記(m. 361),這裡或許可以說是第四樂章最哀婉的一段,賴俊諺與簡凱玉的詮釋恰如其分,作為後續莊嚴(maestoso)的甚快板尾奏最佳的鋪墊。

說到樂章間的張力,就不能不提這頗讓人玩味的一點:上半場協奏(幻想)曲在第二、第三樂章之間不間斷的特點,在下半場加倍奉還,四個樂章之間都不事停止,非常有趣。這是當時的德國作曲家對蘇格蘭的某種共識嗎?[註3]

第三樂章之外的其他樂章,總歸問題仍在音響和平衡,特別是第一樂章和第二樂章期間,很少聽到真正的極強奏,乍聽覺得樂團實在過分客氣了,第四樂章卻又能力道充沛,使人不解。然而雖然大局觀有些失衡,聲部之間的小規模失誤卻不多,或許仍要歸功於指揮者Märkl。由前(15)日早間的公開排練過程觀之,Märkl力圖以(極為繁複的)指示「抓」住樂譜的每一個細節,將之「指」出,樂團對此也奮力回應,這一改變所帶來的整體感的確不可忽視,演出時也未見失色。新樂季是否會再受疫情影響仍未可知,不過有別於前一樂季的「名份」未定,總監Märkl以紮實的孟德爾頌演奏宣示主權,也盼未來他能為樂團打造更多音色的可能。

註1
此處指「唯一」進行曲,乃該IMSLP德布西作品頁面搜尋所得。
註2
筆者所採之節拍器指示數字,來自Breitkopf & Härtel的孟德爾頌作品全集。連結
註3
根據節目冊,《蘇格蘭幻想曲》譜寫於1880年,《蘇格蘭交響曲》完成於1842年。

音樂會資訊 Concert Info

時間 Time: Sept. 16, 2022 (F)
地點 Venue: 國家兩廳院音樂廳 Concert Hall, NTCH, Taipei, Taiwan
座位 Seat: 4F6R-13

See also

--

--

YANG Eeche
Classicholic

臺師大音樂系碩士,主修管弦樂指揮,專長為合奏訓練、弦樂合奏技巧、古典主義作品研究、音樂圖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