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樂合奏系列

Robert Smith: Songs of Sailor and Sea

羅伯特·史密斯:水手與海洋之歌

YANG Eeche
Classicholic
Published in
Dec 10, 2022

--

這首受委創作的作品寫於1996年的夏秋季,題獻給約翰·帕斯汀少校,以及美國海軍樂隊(USNB)。同年12月在芝加哥首演。

曲目釋文,作曲者親撰

作曲者自述此曲以三段組成,分析上實則三段內容各無關連,是一組曲性質的小品。演奏用時一般約在9分鐘左右,篇幅(190小節長)亦不大。第一段為快板,試圖摹寫甲板上熱鬧的工作日常。相較於序奏段信號感強烈的銅管獨奏,此段的主要旋律則是改以B♭調單簧管奏出。如船隻破浪而行(m. 41 f.),或者大錨起落的鐵鍊聲(69 f.),都令此段音樂更佳寫實。

第二段〈鯨之曲〉改為行板左右的速度,要求「神秘」(Mysterious),運用打擊樂器擬造出深海環境,其中鑼的低頻,與震音琴(以弓摩擦)的高頻形成豐富的音響內容。象徵駝背鯨(humpback whale)的三音動機,由上低音號所奏出,其後則是富有情感的雙簧管獨奏(96 f. Expressive)。此段音樂之美,可說寄託了人類對於深海,甚至美人魚傳說的想像。鋼琴、震音琴與木魚的運用,則進一步增添了音色的變化。

第三段音樂描述曾在19世紀初馳騁大洋的美國快艇,這些船隻是當時的工藝結晶之作,船體強度驚人之外,還能以高速行駛。以這樣的工具御風、駕浪,討海人所具備的豪情氣概,那是可想而知了。此段首先由法國號的信號展開,旋律素材隨後遞移至小號-長號處,期間也再次聽到鐵鍊聲的使用。此段後半的音樂起伏不斷,有如怒濤一般,引用了第一段的節奏型(143 f.),長號的加入(147 f.)實屬驚喜。曲末,序奏段有力的出航信號(15/173)再次出現,船員以勢不可擋的氣勢迎向下一段航程。

本文受12月9日巴迪單簧管重奏團演出所啟發,參考作曲者親撰之解說,以及音樂內容而完成。本站在2023年之寫作重點之一,將是近、現代之管樂合奏曲目釋文,欲知詳情,敬請前往此文。[Last update on Dec. 17, 2022]

--

--

YANG Eeche
Classicholic

臺師大音樂系碩士,主修管弦樂指揮,專長為合奏訓練、弦樂合奏技巧、古典主義作品研究、音樂圖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