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TA和我想的不一樣:設定TA時常忽略的事

Kaira Lo
CMoney Product Blog
Feb 7, 2024

展開新產品提案任務已經邁入第四個星期,這過程中最困擾我的問題就是設定精準的目標受眾。每次審慎思考後設定的TA,最後都會在與夥伴討論後發覺不夠精準,而又落入了無限次修改的地獄。

對於「TA到底應該怎麼設定才夠精準?」、「我在設定TA時到底做錯了哪一步?」過分好奇也極度疑惑的我查閱了蠻多篇的資料,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分享我從中的收穫,也會把參考原文附在文末,讓跟我一樣有設定TA困擾的人可以早點解脫。

目標受眾(Target Audience,簡稱TA)是被定義出對產品或服務感興趣的那群人,它可以是任何人口族群,例如有相同年齡的人士或有相同的性別、興趣、收入等等。重要的是企業端通常會鎖定特定的TA,以確保其推出的商品或服務能夠滿足需求或打動消費者。

TA:20-30歲的未婚男性

你一定有看過以上這樣子的TA設定,但既然TA是特定的人口群,就代表他們是活生生的人,人是很多面向、很立體的動物,也就是說短短的兩三個形容詞是無法完整描述一個人口群的。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TA的年齡和婚姻狀態,但是這些資訊並不足以確認TA是否會對產品感興趣,甚至我們也無從得知他的喜好,更不用說是他的需求,因而無法投其所好的調整產品功能與定位。

TA:20-30歲的未婚男性,喜歡打籃球

比起前一個例子,現在我們知道了TA的興趣,但是還不夠因為我們不知道他打籃球的動機是什麼?

同樣是打籃球,有的人是為了健康而打球、有的人是為了比賽而打球、有的人是享受和隊友交流而打球……因此我們必須了解TA興趣背後的動機和需求才能更精確的掌握什麼是打動他的切入點。

使用者行為背後的動機和需求

設定TA時應該要把使用者行為背後的動機和需求考慮進去,這樣聽起來非常合理,但我在實際設定TA時其實常常沒辦法在有同樣行為(如:追劇)的一大群人中分解出有不同動機的個別群體(如:為了紓解壓力、為了追星、為了和朋友間有話題等等)。

甚至我一開始並沒有很清楚理解把大群體拆解成小群體的用意是什麼,但我覺得作家吳東軒在文章中寫得很貼切:「這個差一點會影響的就是在做行銷時的吸引力會差一點,做素材的時候那個打動人的程度會差一點。」提案思考得越深入就越能明顯感受到聚焦在TA需求上的重要性,雖然吳東軒一文是以行銷人的角度撰寫的,但我認為在產品經理的工作中同樣如果沒有把TA抽絲剝繭到最小集合,到後續想產品功能時就會總是差一點,和使用者的需求貼合度差一點、功能吸引使用者的程度也會差一點。而我終於找到了這幾週以來自己在設定TA上的問題癥結點,正是在用戶行為動機的分析上做得不夠透徹。

不過認清問題到解決問題之間還有一段路要走,接下來我會把學習重點放在如何萃取出使用者行為背後的動機,以及如何將大群體切割為更精細精準的分類,期許自己可以在下次的提案發表前克服這個難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