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夢想與現實:PM做新創產品的4步驟,讓idea成功落地

Rebecca_Chiu
CMoney Product Blog
Feb 4, 2024

在新創領域中,把一個好的idea落地成一個大眾歡迎的產品,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在CMoney中,X實驗室作為新創團隊,這篇文章將透過至今為止的經驗談,詳述PM在中間扮演的關鍵角色。

第一步 — 發想與提案:

第一步看似容易卻是我認為最困難的地方。

簡單來說,假如今天要做一個新提案,你與夥伴們都一定會有很多想法。但如果深入研究,會發現真的有機會成功的提案不多。之後可能再專門寫一篇文章詳述如何發想新點子,所以這篇文章先淺談一下整個落地的過程。

一個好的提案往往來自於有洞察隱藏需求或提出更優解法。

需求:是發現一件大家並不知道隱藏需求,像是Uber 發現 人類對叫車安全和透明定價的需求 洞見,重塑了叫車服務。

解法:則是一件大家都知道的需求,但你的解法更好。比如Google Map通過優化傳統紙質地圖,提供了更佳的導航解決方案。

所以當在發想跟提案的時候,區分你的提案是解決新需求還是提供新解法,才能針對性地進行研究和驗證。

如果是新需求的話,基本上是沒有競品可以調查,所以只能基於一些相關的研究、訪談來提出某個需求可能存在的洞察觀點。

非常建議就直接先將MVP做出來(不一定是要將產品開發出來,它可以是一場訪談或一個prototype直接讓目標用戶使用),讓它給用戶使用試水溫,同時搜集數據。會比起找一堆資料來的更有效率又直覺。

雖然是快速執行,不代表新需求就不用研究。會希望先執行是我們在實務上常常發現,PM很長花很多時間做新需求的調查,但最後卻容易淪為紙上談兵。因為新的需求就是沒被發現過,沒被發現過的東西要有非常完整的研究,那就需要花很多時間來做 paper work,這是我們不樂見的。

所以在做全新需求的提案時,建議先用費米推論推導一下整件事情的邏輯,確認驗證目標後,就直接進入第一版的MVP。

接著說說新的解法,因為已經是眾人皆知的需求,那就需要花時間證明你的團隊能解得更好:

When 什麼時候做:現在市場上是否有紅利?

Where 在哪做:哪裡可能的有市場缺口,且缺口夠大值得入場

Who 誰做:你的團隊有的不公平優勢

Why 為什麼要做:對公司與團隊的好處

How 怎麼解:你們的解法哪裏比其他人更好

第二步 — 融合多方意見,訂出MVP的關鍵驗證指標

提案一經提出,便會收到來自不同層面如雪花般多的意見。尤其是利益關係人們,像是老闆、客戶、投資方、團隊等等,大家都會插上兩句話,並且你又不能置之不理。雖說PM廣納良言當然是美談,但好的PM要保持清晰的產品目標,避免你的產品淪為「大雜燴」。

首當其衝的;一定是要跟利益關係人們對標你做這個產品的目的。

比如最近我們的案子就是要做一個AI貼圖自動生成器,在這個案例中我們驗證的目標是要測量AI貼圖購買轉換率。清晰的目標有助於簡化功能設計,並為之後的產品迭代提供明確方向。

確定目標一致後,就能快速減少掉一些不必要的功能(還有不必要的建議),像是此產品就不會加入廣告或是其他太多營運為目標的功能。

再來目標確認後,相對的成功指標也能出來。

這邊一張簡單的「測試卡」,就能讓各個利益關係人很確定這次驗證的目標是什麼,之後產品做出來後,被更改的風險就會大幅降低。

第三步 — 執行與落地:

新創產品開發往往面臨技術挑戰和時間估計的不確定性。你會發現開發團隊出現嚴重估時不準確的狀況。雖然在Refinement meeting ,甚至在更早的提案會議中,團隊都已經知道接下來的需求,並且先行研究準備。但因為新創很常碰到全新的技術;比如近期就很常需要串接各種AI服務。

所以工程師雖然先看過技術文件,並給予對應的執行預估時間,但實作後遇到各種問題就是新創開發的常態。即便是資深工程師也可能遇到預料之外的狀況。

比如我們就遇到過iphone剛推出Dynamic lsland的功能時,X實驗室作為第一個運用這個功能的團隊,就發現Apple釋出的技術文件跟實際狀況有出入,導致原本預估很容易能執行的項目變得困難重重。

但是基於scrum精神,新創團隊是不可能因此將開發時程延長再延長!

在這種情況下,PM需要保持對目標的聚焦,同時提供足夠的靈活性和支持,以確保團隊能夠有效應對挑戰,並持續推進開發工作。

此時的PM也像是一把火,持續給團隊更多的動力。不能讓團隊因為遇到困難,意志越來越消沈。

第四步 — 上線與冷啟動

一個MVP的上線並不意味著任務結束。事實上,這只是開始。為了驗證目標,當MVP上線後,要有一定的用戶基數,這樣數據才算有效,而冷啟動又是一門學問。

首先,要知道你的產品面向誰,他們的需求和行為特徵是什麼。

(User Journey),誰 → 在哪裡 → 看到產品 → 願意下載 → 轉換成付費用戶。

將各種狀況列出來後,PM或是運營的夥伴就能做出架構的推廣規劃,根據目標用戶的特點,選擇最有效的渠道,讓施的每一個力都在點上。

像是以發票功能為主的「發票載具」,ASO就是主要的用戶來源,所以花時間調整關鍵字、增加商店評論,會比下廣告在社群來得有效率。

而像是社群類產品「咻拍」就更需要議題,所以寫一些有趣的文章吸引用戶下載就會是關鍵,也更適合在社群(FB、IG等等)內下廣告。

而語言學習類產品,「英文知識王」,就很適合花時間維運自己的社群,透過內容去觸及想要學習英文的用戶。

需要這樣做,也是因為新創團隊通常比較拮据,不太可能胡亂灑錢下廣告,所以冷啟動將商業飛輪轉起來,也是新創團隊PM必要的技能。

以上是作為CMoney X實驗室PM的一些落地經驗談,當然詳細會遇到的問題更是五花八門,並且落地之後,還會需要一系列的數據分析以及決策,讓你的產品逐漸被市場認可。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一顆越挫越勇的心。

而且做新創很容易無法集中注意力,難以快速判斷下一步應該怎麼走,因為每一步都是未知。會擔心下一次會失敗,但又幻想著自己的產品有招一日能提供給人類更多價值。但這個過程其實又有趣、又充滿挑戰。

如果你也對做新創產品有興趣,邀請你加入CMoney,一起來體驗做新創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