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軟體工程師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以為成為一個軟體工程師只有坐在電腦前?No !學習提升「表達溝通能力」可以優化軟體工程師的能力。

吳振銜
You Can Code
9 min readJul 3, 2019

--

雖然我現在不是軟體工程師,但是我可以稍微理解「口語表達能力」對於軟體工程師的重要性不小。

如果我的目標是coding出更棒的作品,我何須在意「口語表達能力」?

其實真相是,若我想coding出更棒的作品,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是有助於前者的。

口語表達能力在職場中的重要性

舉個例子來談談這件事。

假設有一間公司,每週都有例行性的會議,而這個會議只需要各部門的主管參加,各部門的組員不需要參加。而某部門的主管常常於會議結束前的臨時動議提出他對於組織的一些建議,他也可以講出他的理由,但是,其他部門的主管聽完他所講的,總是有一種感覺,就是那位常常提建議的主管像是活在他自己的世界裡,以致於其他人總是覺得他的建議沒道理、沒有說服力。

有一次例行性的會議,該部門的主管剛好請假,於是委託該部門的某個下屬代為參加會議。在會議進行中,討論到公司的人力運用問題時,這位下屬也提及他過去的經驗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因為該下屬邏輯思維、表達能力還不錯,讓與會的其他主管不但聽得懂,甚至大部分的主管也表示認同。於是,對於這個議題,大家能有一些新的看見,連帶也產生一些新的解決方案。

會後,某位其他部門的主管走到那位下屬旁邊,跟他說「之後的例行性會議,你可以代表你的主管參與會議嗎?」

這是一個可能在職場發生的事情。表達能力好不好,至少會影響別人聽不聽得懂。如果要把自己的想法推銷出去,更要想辦法知道聽者的需求,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然後在組織表達、深度思考、談話技巧等,多下點功夫。

若一個同事在表達他的想法時,常常是帶著激動的情緒,你會多信任他所講的。他的談話內容可能因為他的情緒而大打折扣。

在職場中,一個人的年資不能代表他的能力。有時候,我在職場中發現的人才是剛出社會沒多久的學弟,因為他學習的熱誠、把事情做好的執著,我知道他的成長曲線是可期待的。

另外,我也特別欣賞一種人,他雖然資歷深,但是不自傲,當我和他談論起某件事時,他的觀點不是那麼狹礙、偏激,他可以看得廣、看得深,邏輯思維及表達能力也不錯,所以,我總是被他帶到一個更深更廣的境界去看這件事。所以跟這種人相處,我的收穫特別大。

當然,職場中也有一種人,表達能力非常好,但是做人不好,若這種人當上主管,下面哀鴻遍野。

所以,我漸漸發現一件事,一個人若有很好的觀點,或者,他的質不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是可以延伸影響力的。

我的那些年

我從國小到高中的求學階段,我的表達能力不是很好,總是沉默寡言。記得小學的學期成績單常看到「溫文儒雅」、「內靜向學」這類的批示。也許那個時代,學校也不是特別看重表達這件事,再加上,導師要同時細緻地關注班級裡的40多人是有難度的,所以,我的表達能力一直都沒有顯著地成長。

後來上了大學,去了教會,參加教會的團契,我在表達和接納自我的課題有了很多學習。在每週一次的聚會中,我們會彼此分享、討論當週的主題,多了很多人與人深度互動的機會。所以,除了更了解他人之外,我也更了解自己。在這樣的群體互動中,很自然會接受到其他人的接納。就這樣,我開始學習欣賞自己,也開始把自己呈現給他人。這段經驗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

進入職場後,對於表達有更多的學習。人與人在各樣業務上的互動、會議、與客戶對談等,雖然都是不同的主題,但是都有著共同的工具,就是「表達能力」。我在表達能力這個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會直接影響互動的品質。

於Alpha Camp 錄製「學長姊跟你說」

Alpha Camp全端工程師課程學期一結束後,因為在運算思維主題上的學習表現吸引了AC(Alpha Camp簡稱)團隊的注目,後來受邀參與某一章節「學長姊跟你說」課程的製作。這個章節主要用意是分享學長姊的經驗,來幫助學弟妹可以在學程式的路上更以更順暢、更有方向。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錄製短片,面對著鏡頭,搭配電腦螢幕的展示,把事先組織好的內容表達出來。雖然已經做足了準備,但是面對著鏡頭,仍然有些不自在。最後,應該是錄了三四次,才把影片檔繳交給AC團隊後製。

後來看了剪輯後的「學長姊跟你說」,在講者的部分,我歸納了幾個影響成品效果的因素:

一、講者對這個主題的熱情、在這個主題上花費心力的程度

我若講我感興趣的主題,聽眾較能感受到我的熱情。當然,我也必須在這個主題上有所專研、付出,講出來的東西才有內容。

二、講者對這個專業領域(例如程式語言)的熟悉度、專業用語的熟悉度

舉例來說,當我試著告訴別人我的程式作品是怎麼寫出來時,我常常會發現我自己對於程式語言中某些名稱或定義沒有搞得很清楚。

也因此,在表達的過程,不但可以幫助思考,整理知識,也可以知道知識的缺口、不足。然後我可以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

三、講者面對鏡頭時的表達能力

跟朋友聊天、跟客戶對話、跟陌生人交談、公眾場合表達、在鏡頭前表達,這幾種狀況,所需要的表達能力有層次上的差異。甚至,所牽涉到的不只是表達能力,還有思考力等。

四、講者對聽眾需求的了解程度

畢竟聽者不同,需求可能就不同,需求的差異性可以很大。訓練自己聆聽聽者的需求,還要講他們聽得懂的話,否則相同的語言都有可能變成外星語。

「學長姊跟你說」的錄製是一個很棒的經驗,我從他人的觀點看到自己表現不錯的部分,也更了解自己有什麼可以調整的。關於影片錄製,這是第一次嘗試,它是很棒的開始,然後,可能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學coding,學表達,也學梳理腦袋的想法

某次機會,我跟在業界的工程師朋友討論這個領域的種種。他說,許多新進人員遇到問題時,在有學長姊可以求助的情況下,有些新人不一定可以把他自己遇到的問題描述清楚,以致於學長姊也不知道從何幫起,當然,厲害的學長姊可以很快看出問題。在這過程中,若學弟妹能幫問題梳理清楚,再透過清楚傳達訊息,問題也解決一大半了。

我在AC學習程式語言的班級,有熱心的同學創了LINE群組,裡面常有很棒的討論、資源分享,也常有彼此打氣,提供了很棒的情緒支援。我們甚至開辦了實體讀書會、線上讀書會,讓大家可以更直接地討論相關主題。

在實體讀書會及線上讀書會中,我也發現了一個關於我自己的問題。

課程中指定的作業,我也許能按照題目做出成品來,甚至可以多加一些其他的功能,BUT,如果我今天要來分享我自己如何撰寫程式碼,這就有難度了!也就是說,我寫得出來,但是要把它講出來讓人家聽得懂卻不容易。這當中牽涉的相關能力真的不少,大概跟我在「學長姊跟你說」的經驗所歸納出來的因素差不多。

原來,我在完成作品時,我把程式碼生出來,功能也達到要求,但是我卻不一定完全明白每個細節、某些屬性的使用、function的定義及使用。而一個作品的完成可能是在東拼一個西拼一個的狀態下完成的。初學者常有這樣的問題,總是在學習把零碎的知識整理乾淨、系統化,然後,透過不斷地運用學到的知識及技術,深化這些概念及技巧。

我個人的「隱性知識」要轉換成「顯性知識」真的是一門功課,也是一種學問。這當中有很多可以探討的。

根據知識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轉移,可以把知識分為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和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

顯性知識: 能夠被人類以一定符碼系統(最典型的是語言,也包括數學公式、各類圖表、盲文、手勢語、旗語等諸種符號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識。

隱性知識:是指那種我們知道但難以言述的知識。像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

AC課程中的線上工作坊,會邀請在業界服務的軟體工程師來授課及分享。課程進行中,老師針對特定主題,會直接邊寫code邊講解。我以為那只是專業的展現,我指的是,這些老師的專業能力支撐著他們把授課這件事做得好。其實,不只是如此。授課老師的表達能力也非常重要。

我想起大學時代,只有很少數講師的課程是會讓學生上完後收穫滿滿離開。許多授課教師的表達能力、授課技巧沒有到位,以致於學生學習效果、對知識的吸收程度未達預期。

工作中牽涉的能力,其中之一是「表達及溝通」

雖然「表達及溝通」的重要性不只於工作中,但若考慮要轉職軟體工程師,就不得不思考自己在表達及溝通能力的展現。

「溝通能力」是一個優秀工程師非常重要的特質。任何合作都有溝通成本,若能讓整個團隊,包含工程師、PM、或公司主管能快速了解你的產出與背後的邏輯,能夠降低溝通成本,幫助團隊進度加快。

— Tony Wong

現任Shopline執行長(CEO)

還有,面試這件事。表達能力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面試官對你的判斷。

回想年初的目標

想起2019年初訂下了幾個目標,其中有二個正在進行:學程式、寫作修練。

現在已進入下半年,我想可以再追加一個目標:訓練表達力。

期待自己可以勇敢嘗試,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