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知道的 108 課綱新亮點 — 科技領域

Jerry Lin
CodingBar
Published in
Apr 17, 2020

--

原文發佈時間 2019/12/09 於 CodingBar 部落格

Jerry,CodingBar創辦人前洋華光電副總,因深感傳統教育培養不出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毅然離開高科技產業投入教育事業。創立CodingBar,希望透過程式教育培養下一代面對未來的能力!

108 課綱在今年上路,雖有很多新變革,但在課程上的最大改變,就是在原本七大學習領域(語言、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科技、綜合活動)之外,獨立增加了「科技領域」!

什麼是科技領域?

您可以參考教育部的科技領域課綱,簡單說,科技領域就是透過資訊科技生活科技兩門科目,來培養學生運算思維設計思考以及理解與思辨科技議題

在國中,資訊科技和生活科技上下學期對開(即上學期開資訊科技,下學期就開生活科技,反之亦然),每週兩堂課,即國中三年,資訊科技和生活科技各是三學期的課;而在高中,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為(教育)部定必修,各 2 學分,科技領域另有加深加廣選修共四門課(8 學分),分別是: 資訊科技加深加廣 -「進階程式設計」、生活科技加深加廣 -「工程設計專題 」以及科技領域加深加廣「機器人專題」及「科技應用專題」 。

其中資訊科技包括:「演算法」、「程式設計」、「系統平台」、「資料表示、處理及分析」、「資訊科技應用」、「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 等主題,而生活科技則包括「科技的本質」、「設計與製作」、「科技的應用」、「科技與社會」等主題 。

這兩門課有什麼差別?用通俗口語點的說法,資訊科技以程式設計為主,而生活科技則是以前工藝課的科技版,強調動手做的創客精神;一個偏軟(體)、一個偏硬(體)。

「運算思維」與「設計思考」

科技領域是透過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來培養學生運算思維設計思考以及理解與思辨科技議題。那什麼是「運算思維」?什麼又是「設計思考」呢?我們先來認識「運算思維」:

簡單說,運算思維是「利用電腦科學的基本概念進行問題解決、系統設計與人類行為理解的思維模式」,或是更白話一點,就是「讓我們能擁有電腦科學家面對問題時所持有一種的思維模式」。(您可以參考教育部運算思維推動計畫的運算思維簡介進一步瞭解)

而「設計思考」,則是以設計師解決問題的角度來思考事情,它有五大步驟:同理心、定義問題、創意發想、製作原型、反覆測試,強調從使用者角度來思考問題,並且透過不斷的原型製作 → 使用反饋 → 修正原型的循環,來改善產品或服務的思維。

運算思維和設計思考為什麼重要?

我常問學生一個問題:「在 AI 時代,到底什麼能力是人類比機器人強?不怕被取代的?」設計思考強調的同理心,正是機器很難取代人的一點;而當我們身處大量資訊、自動化的時代,如果你懂得電腦科學的思維,是不是更容易跟身邊這些機器、程式溝通呢?這也是為什麼 108 課綱緊隨全球教育趨勢,把科技領域獨立出來成為「資訊科技」和「生活科技」兩門學科了。

或許有人會說,以前工藝、家政課也是必修課啊,大家也沒認真上,或是被國、英、數等考科挪去使用。但這次課綱的調整跟升學直接掛勾,如果連政大以文法商為主的學校都有一半科系申請入學時要看學生科技領域加深加廣的修課紀錄(請參考:為什麼政大將近 50% 科系要看「科技領域」學習歷程?​),我認為這次是玩真的!

由衷的希望 108 課綱能調整現在考試至上的觀念,讓每個孩子盡早發現自己的天賦和興趣,唸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科系,不要再浪費自己的時間和國家寶貴的資源了!

如果覺得寫得不錯,請幫我們在左邊鼓掌按幾下 :)我們致力於透過程式教育課程,培養青少年邏輯思考與創新應用的核心能力
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打造台灣新世代的教育工程!

--

--

Jerry Lin
CodingBar

原本想像風清揚一樣當個隱士,但這個時代好像沒點名氣、發點聲音好像做不了什麼事……。離開高科技產業創辦了 CodingBar,就是希望透過程式教育,提升台灣下一代的競爭力,尤其幫助偏鄉孩子能有一技之長,翻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