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的「教」「學」必修課(下)

老師不只要會「教」,也要靜下心來「學」。

史萊姆
CodingBar
5 min readJul 27, 2020

--

不用叫我老師。一定要稱呼的話,就叫我帥哥吧!

教育,其實就是一場理想與現實的拔河。

如果你問我,我當然也很想將自身滿腹的知識與滿腔的熱血傳達給學生,最好是能栽培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對我來說沒有所謂的老師學生之別,有的,只是我比孩子還早一些學到知識,更早一些探耽求究。說實話我不見得比孩子優秀,我也看過太多比我聰明的孩子,有時候都不知道是我授業孩子,還是孩子教育我,他們缺少的只是學習時間和觀念統整。因此我也很希望孩子能從我身上學到東西,能不繞遠路走捷徑,有系統方式進行有效的學習,才能使他們成長得更快速,茁壯得更發達。

然而實際面對的現實是,究竟有多少學生是有心來學程式的?

隨著 108 課綱教育體制的轉變,資訊科技將會變得更加舉足輕重,未來程式能力檢定必定風生水起,成為全民鑑別的一項指標,但這樣的資訊傳遞到你我眼中,是否還這麼的具有份量?這會被畫上一個問號。再者,我們期待能將許多程式的知識、應用方法與技巧傾囊相授,然而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限,是否能在「本業」之外承擔?每週要讓孩子騰出 3 小時的時間學習程式,這樣的投資是否比起學習其他科目更為重要?

教導資質優秀的孩子當然輕鬆寫意;教導資質良好的孩子自然嘔心瀝血。但最怕就是遇到無心求學的孩子,來到一個更高層次境界的攻防戰:複製貼上就好了,幹嘛要學?

沒有人天生就會所有事,也沒有人得會所有事!

你不會寄望讓一條魚爬樹;
你不會想要讓一隻雞飛翔;
你不會期待讓一隻貓,汪。

時常有人問我說:「為什麼感覺好像我會很多事?」
我也只會笑著回應說:「凡事都略懂一點,生活更多彩一些。」

給予孩子的學習,應該是要適性發展,找到合適他們發揮天份的專長,而不是要求他們完成所有的事,我相信人本來就有擅長與不擅長的事,那真正該讓孩子進行的,應該是趁早體驗越多的事物,越早培養引發孩子的興趣。

我看到許多對程式相當熱衷的學生,滿多案例是從國小就開始接觸到相關教學,不管是從簡單的 Scratch 入門也好、或是 App Inventor 也行。

我們期望孩子從小就能接觸英文,那麼同樣的概念,也應該要讓孩子從小體驗程式。

當然,程式教育該如何設計,能讓低年齡層孩子快速上手,想要創造出最好的教學品質與成果還有一段距離,但隨著我們在教學現場一直不斷試驗,活用科技力量與開發教學媒體,不停的找方法安排嘗試,要達到的目的一直都很簡單,就是讓孩子都能真正喜歡上程式,透過程式培育他們分析問題、拆解問題、解決問題,甚至是獨立思考、搜尋找答案,這些才是他們能從課堂上帶得走的能力!

最後,最重要,要教會孩子的一件事是:多養成習慣問為什麼?

因為只有在追求事物的根本緣由時,你才有機會漸漸的發現一些問題的本質,很多事情發生一定都有其先後順序、前因後果,真正弄懂了原因,才能夠理解分析最後的結果,就像牛頓也是透過「為什麼」,來觀察眾人視為理所當然的 「蘋果掉落」。

我覺得歷史是這方面對孩子很好的訓練,因為歷史總是有各式各樣故事劇碼上演,能夠思考在當時的環境、當下的年代背景,每位大人物的行事與決定都有他的考量,這其中每一個點就都是詢問為什麼的好機會,因此多讓孩子觀看歷史故事,也是培養他們挖掘問題的能力。

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欲達高峰,必忍其痛;
欲予動容,必入其中;
欲安思命,必避其凶;
欲情難縱,必舍其空;
欲心若怡,必展其宏;
欲想成功,必有其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鳴人都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不屈不撓、三折肱而成螺旋丸,那你呢?

簡單做個總結:

  1. 很多的學習從模仿開始,畢竟模仿的內容去蕪存菁,又何必自己再繞遠路呢?
  2. 學習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共勉之。
  3. 快問我為什麼,我是說,請養成問為什麼的好習慣。
  4. 如果你看不懂 4 想表達什麼,或是直接忽略了,請重看第 3 點。

--

--

史萊姆
CodingBar

秉持著師大校歌:「教育國之本」理念,期望能盡自己一份心力因材施教,也許有那麼曾經成為某位孩子心目中感恩讚嘆的對象。 有鑒於程式教育於國內屬嶄新局勢,相信唯有創新帶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