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82 年生的金智英

Nia Fan
Now I’m Again
Published in
4 min readFeb 21, 2020
Photo by Kseniya Petukhova on Unsplash

金智英,韓國 1980 年代最菜市場的名字;她雖然是個虛構的人物,卻鮮活的活在你我身邊,有可能是你的友人、你的姐妹,甚至是你自己。

觀影前有先看完原著小說,小說以時間演進從金智英的出生開始寫起,帶出了母親撫育她的過程、奶奶從小就重男輕女,溺愛弟弟、讀書時期隱隱感受到教育制度中的男尊女卑、補習時被男同學騷擾的陰影、就業後儘管有遇到幹練的強人主管,卻仍然無法改善整個大環境對女性天花板的壓迫。

結婚後,更是促成金智英壓力的來源:過年時和婆婆的生活習慣相悖,甚至無法回娘家休息。更時時緊迫盯人什麼時候要生小孩?生了小孩誰在家照顧?礙於薪水水平,她辭職在家帶小孩,然而社會卻對於家庭主婦極度嚴苛,認為是不適生產、好吃懶做的「媽蟲」。

於是,她出現「精神分裂」,常常像被別人附身講著奇怪的話,但唯有這樣,她才能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露無遺。

小說的結局,其實沒有結局,因為智英的病並沒有治好,而奇蹟也沒有發生,你我身邊,仍有許多個金智英靜靜地活著。

許多讀者(包括我自己也是)一直到最後一頁都很期待金智英會不會來個人生大逆轉或大突破,引領期盼著金智英最後可以最後追逐自己的夢想或為自己發聲,來點充滿正面、積極、勵志的內容,好讓我們在這充滿無奈的現實中看見一線希望,結果很可惜並沒有,她的人生都在我們可預料的範圍內,毫無意外;而這也是閱讀完這本小說以後最令人難過的地方——金智英沒能走出有別於一般韓國女性的命運。

社會結構

電影以較靈活的方式,常以過去與現在事件的片段,交錯帶出金智英長久感受到身為女生的「不公平」。

當補習完夜歸遇上男同學的騷擾,父親責怪她跑去太遠的地方補習,不要動不動對別人微笑,甚至怪罪她裙子太短,典型的檢討被害者。

辛苦撰寫完成的新聞稿被主管誇獎,甚至不用修改就可以發佈給媒體;但公司的主力核心「企畫組」清一色都是男性:因為女生因為結婚、生產的離職率遠高於男性。

由於保母薪水太高,勢必得要有人在家帶小孩,而女性的薪資水平和升遷機率皆遠低於男性,因此在二〇一四年,韓國已婚女性每五人就有一人是因為結婚、生子、育兒而辭去工作。

儘管她再怎麼熱愛她的工作,為了和現實妥協,只能離開職場,而能再次重返的機會也比單身時難上許多。

電影中也提到即使男性也能請育嬰假,復職後的升遷機率降低,也有可能變相的被辭退,在在顯現出「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價值觀。

亙古難題

比起原著小說,電影顯得美好許多,尤其是丈夫的這個角色,面對妻子突如其來的病,他選擇保護妻子,一邊擔心火山隨時會爆炸,卻更怕她崩潰。

他小心翼翼地擔任母親和妻子之間的橋樑,試著想要為妻子分擔家事,殊不知招惹到母親對妻子更多的酸言酸語及不諒解。

婆媳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提倡倫理的東方社會的難題,另一本也是韓國暢銷之作「媳婦的辭職信」更鉅細靡遺地刻畫韓國三代同堂的婆媳文化:結婚後不僅是要與婆婆相處,還有婆婆的婆婆,每天的行程就是聽奶奶抱怨婆婆,再聽婆婆哭訴奶奶的欺凌,再加上沒有工作能轉移重心,心中的鬱悶更是日積月累。

獲得或失去

智英幸運的是,她擁有堅強的母親、一路上帶領她捍衛權利的姊姊、同甘共苦的好同事和好主管、溫柔體貼的丈夫……以及許多曾經幫助過她的人。

她讀了大學,也有一份穩定且有成就感的工作,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看起來如此順遂的生活,在這麼多關愛下,她還是生病了。

在生孩子前,她已經預想過有了小孩之後的人生勢必會有所改變,丈夫樂天的說,他可以「幫」她分擔,叫她不要擔心。

「所以你失去了什麼?」智英問

「啊?」

「你不是說叫我不要老是只想失去嗎?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職場、同事、朋友等社會人脈,還有我的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所以才會一直只看見自己失去的東西,但是你呢?你會失去什麼?」

小說中,智英突然情緒激動,對丈夫質問的對話。

因為她曾經獨立自主的生活著,但如今為了孩子,她明白她得做出些犧牲。

電影後半段,讓我瘋狂掉淚的地方,就是母親風塵僕僕的趕到智英家,緊緊抱著她,不斷地說「我可憐的孩子」,她願意拋下一切,來陪伴她度過難關。即使女兒已經生了孩子,但在母親心中,她永遠是個孩子,當面對難關時,願意犧牲一切來陪伴她。

淚流不止的看完電影,電影終有落幕時刻;但仍有許多人每天正經歷著「金智英」的生活,看不到終點。

Feel free to leave any comment or feedback.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的話,歡迎幫我拍拍手👏🏻👏🏻👏🏻

--

--

Nia Fan
Now I’m Again

主修中文、待了兩年公關公司,努力成為 iOS 軟體工程師 💪🏻 熱愛美食和旅遊 🎬 http://bit.ly/niaYoutube / 📷 http://bit.ly/niaeat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