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這個不良品》- 為什麼人類還沒被退貨?

陳俞初
thebudusu
Published in
4 min readAug 6, 2020

by 陳俞初

書名:《人類這個不良品》

作者:納森.蘭特

photo credit:@introspectivedsgn

你曾想過,為何人類近視的比例那麼高嗎?你知道所有的脊椎動物中,只有人類有椎間盤突出的困擾嗎?你知道人類新生兒平均死亡率竟高於猿類嗎?讀完這本有趣的科普書,你會驚訝於發現我們身上有那麼多失敗且無用的設計;而罪魁禍首竟然是 ── 演化。

《人類這個不良品》作者是美國生物及演化學者納森.蘭特,是名活躍的科普作家。在這本書中,他用詼諧的筆觸,盤點了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的各種缺陷與失敗,這些缺陷有些是單純的設計不良,有些則是為了因應演化;有些卻是還沒準備好面對演化。以下例子可以看出這些不良的設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1. 裝反的視網膜

據統計,超過七成的亞洲人患有近視;歐美則約四成。近視其實是一種來自人體設計上的缺陷,這告訴我們演化作用有時也會產生設計拙劣的結構。所有的脊椎動物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似乎裝反了,負責傳遞神經訊號的軸突面向外部光源,負責感光的光受器卻面向眼底。這個偶然發生的突變使我們雖然仍看得到,但就必須忍受人類常見的眼疾問題,如視網膜剝落、近視。

2. 還沒準備好的膝蓋

人類從四肢行走的猿類演化至雙足行走後,有許多演化上的好處,我們擁有較高的視野,有助於我們躲避天敵;我們在長時間行走更有效率,也有助於我們採集食物。但我們的膝蓋似乎還沒準備好支撐我們雙足行走,直立姿態導致人類在行走時,腿骨必須承受大部分的體重,而猿類的腿通常呈現彎曲,如此一來,肌肉也能分擔部分體重造成的壓力。而這也導致了人類的下半身時常會出現關節問題,如跟腱或韌帶受損、椎間盤突出等。

3. 失敗的飲食需求

人類對飲食的需求遠遠大於世界上任何一種動物,人體無法像其他動物一樣能製造的身體需要的物質,尤其是維生素,所以我們必須更強調多元且均衡的飲食習慣。舉例來說,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壞血病,但世界大部分動物都能透過肝自體生成,除了靈長類外;但靈長類生活的雨林,剛好就是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產地,而如今已分布於世界各地的人類就必須加倍努力攝取維生素C。其他像是維生素A、B、D、E都有同樣的狀況,因無法生成或取得不易,所以我們必須刻意攝取某些食物。

4. 神經兮兮的免疫系統

現代社會中,似乎每個人都對某些東西過敏,過敏是身體面對外在事物入侵時,免疫系統的組織攻擊。當人體發生過敏反應時,會出現許多相同症狀,代表免疫系統正在和外來物激烈抗爭,像是發燒、紅腫、疼痛等。但免疫系統無法分辨哪些東西是真正會危害身體的,而一律採取極為激烈的過敏反應,導致因過敏反應而喪生的人往往不是因為過敏原,而是身體自身的免疫系統過於激烈的反應。

5. 悲劇的生產宿命

人類新生兒的頭部非常大,因此母親的骨盆也必須夠大才能夠順利生產,這也造成人類女性在分娩過程中死亡機率非常高。事實上,人類全是早產兒,非洲野生動物在出生後幾分鐘內會跑會跳,但人類出生後多年才有辦法站立,就是因為人類女性的骨盆大小限制了嬰兒的頭部生長空間。折衷辦法就是縮短孕期,也造成人類出生時根本尚未準備好面對這個世界。而即使這樣,自然界中也沒有其他動物像人類一樣,分娩過程是如此戲劇化。

《人類這個不良品》中點名的每個人類缺陷中,都充滿演化的黑歷史,這些缺陷勢必得在一生中如影隨形的跟著我們。而「人類」這個漏洞百出的產品,竟可以幸運地通過數十萬年的產品測試,除了要感謝命運之神讓我們僥倖地逃過天擇外,真的要感謝大腦。沒有聰明的大腦建構一個相對安全的世界環境,人類可能會成為地球漫長演化中被取代的物種。而既然人類擁有免於被淘汰的聰明大腦,就該學習如何妥善利用,並引領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尤其在世界環境逐漸崩壞的今天。

未來就讓時間來證明:究竟,人腦是否同樣是個糟糕的不良品,或是拯救我們免於滅亡的救世主。

如果你覺得我們寫得不錯,請按下方的👏拍拍手,最多可拍50下!
如果你很喜歡我們的分享,請按下左側或上方的Follow鍵,追蹤我們!
感謝支持,你的鼓勵就是我們分享的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