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搖籃到搖籃》— 人類別再繼續滋生地球的癌細胞了!一起邁向C2C的永續世界

Amber Hou
thebudusu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Aug 1, 2020

by Amber Hou / Editor: lee tzuhsien

書名:《從搖籃到搖籃 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

作者:威廉.麥唐諾、麥克.布朗嘉

Photo by Amber Hou

根據聯合國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製造了5400萬噸的「電子廢物」,從手機、電腦到電冰箱,平均一個人一年,就丟了7.3公斤的垃圾,而其中只有20%得到循環利用,其他都進了垃圾場。為什麼人類製造出來的東西,最後都變成垃圾了呢?

這本書《搖籃到搖籃》,帶領讀者反思,大自然的循環,從樹木開始,到最後的落葉,都變成了養分,那我們人類,是不是可以,也仿效這個概念呢?

不鏽鋼吸管與玻璃吸管根本就是假環保

事實上,你很關心環境的。最近去買地毯時,你還特地選擇了一款用回收的保特瓶加工後作為原料的產品。

回收(Recycle)?也許更精確的說法是「降級回收(Downcycle)」。先不去考慮人們這樣做的好意,實際上你的地毯是由這種物品製成——在設計之初根本就沒有考慮到將來還能再利用,把這些物品再加工成地毯所需要的能源和因此產生的廢物,與製造一張新地毯一樣多。

看到這段文不禁想起曾有人指著我的鼻子說:

「你用這些不鏽鋼吸管與玻璃吸管根本就是假環保!」

隨身攜帶或是放在辦公室的環保商品,Photo by Amber Hou

身為同事朋友口中的環保小尖兵,每次出門前都會細想,今天要去哪裡,要去的地點會不會需要用到容器及餐具,因而調配包包大小及帶出門的東西。不過有的時候也是無法周全,忘了帶或是突然行程改變,還是多少會用到一些一次性的商品,在公司也常和同事一起訂購外送餐點、手搖杯等等,在方便的台灣及外送盛行的社會,這些都是家常便飯,沒什麼大不了的。

海龜氣管拉出塑膠吸管的影片,轟動各界對於塑膠吸管使用之必要性及關注,環保團體紛紛跳出來怒吼,要求禁止吸管。商店中開始出現了一連串的可重複使用吸管出現,玻璃吸管、不鏽鋼吸管甚至現在還出現了可伸縮的矽膠吸管等等,我也是個可重複使用的環保吸管重度使用者,但其實生產這些環保吸管所消耗的能源及排放的污染遠遠超過一支塑膠吸管⋯⋯

而環保袋也不盡然環保。英國環境局的研究計算出每個HDPE塑膠袋的碳消耗略少於2千克。而為了達到與塑膠袋相等的單次使用碳消耗,紙袋需要被使用7次。可回收聚丙烯製成的托特包需要26次,而棉布托特包需要327次。

該怎麼辦呢?其實這類環保的關鍵是「使用次數」

想落實垃圾減量及減少塑膠使用,不一定要先添購環保裝備,因為買了環保袋卻不使用,可能比一次性塑膠袋帶來的環境負擔更重,不如嘗試從家中已有的物品開始重複利用,讓每個袋子都能更有效使用。而當需要添購環保裝備時,可以根據它們的使用特性來選擇,並且盡情重複使用,且不過度購買,讓效用及減少丟掉的垃圾大於製造時所產生的污染,發揮最大的功能。

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呢?

這種從搖籃到墳墓的設計思維,在現代製造業的設計中非常流行。據統計,美國用於製造耐用品所開採的資源,超過九O%幾乎立即變成廢物。有時產品壽命也不長。與其大費周章找人修理原先的舊款,還不如去買時下最貴的新款來得便宜。

是不是也曾經有過舊電器壞了,修理的費用和買一台新的差不了太多,於是就決定淘汰舊的直接買新的呢?

攝影師:Skitterphoto,連結:Pexels

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每個製造商製造出一個新產品時,其實都是製造出一個一個的垃圾,用完就丟的產物,大多數的製造商在製造時從未考慮過產品使用時會不會對人體與環境產生任何的負面影響,更未考慮到後續產品報廢後的處理問題。長期下來,地球累積愈來愈多有害環境的廢物及垃圾,資源也一點一滴的耗盡。也許有人會提出質疑,將可再利用的部分回收再製,就會減少一些汙染問題,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據環保署統計資料顯示,民國108年台灣資源回收率達61.3%,甚至被曾被美國華爾街日報冠上「垃圾處理的天才」之名,但許多新聞媒體報導及業者出來現身說法,這些回收物到了資收場後也只是壓成一磚一磚了回收磚存放在那裏,甚至許多的回收物也和一般垃圾一樣進了焚化爐。

「就像阿斯匹林,回收只是減輕了一場宿醉—過度消費。」

「減少環境影響的最好辦法,不是更多的回收,而是更少的生產和處置。」

書中提及,減少破壞並不會變好(Being ”Less Bad” is No Good.)。作者希望提出具有「生態效益」(Eco-Effectiveness)的工業設計產物,一個完美的循環模式。

作者認為,產品從一開始設計時就應充分考慮到未來能夠反覆利用,而不是丟棄、回收再製,走向次級回收等等方法,製造出更多污染和有害的物質,應該要是能夠成為下一個產品的養分才是。

和櫻桃樹學習,從搖籃到搖籃

盛開的花與巴黎聖母院,Photo by Amber Hou

看看櫻桃樹。成千上萬的花朵結出累累碩果,以供鳥類、人類及其他動物享用;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某個櫻桃掉到泥土裡扎根成長。看到地面上散落的櫻桃花瓣,有誰會去抱怨:「簡直太沒效率了,多麼嚴重的浪費!」櫻桃樹花果豐碩,卻並不耗竭它周圍的環境資源。當這些花果掉到地上時,它們會分解為養分,滋養著微生物、昆蟲、植物和土壤。儘管櫻桃樹所產出的「產品」相對它所立足的生態系統來說,已經遠遠超出所需轉為滿足更豐富多樣的需要。

思考看看,櫻桃樹會怎樣設計一座房子呢?

如果按照櫻桃樹的概念來設計房子,白天的時候可以透過外面的陽光到房子裡,透光設計讓每一個角落都能擁抱自然光,光線照射進來可以被能源板吸收轉換成晚上與其他電子產品的用電;通風的設計,可以自由調節溫度,也可以利用冷卻系統讓環境中充滿舒適的溫度;安裝一個草皮的屋頂,下雨時儲存水分,透過植物過濾有乾淨的水質皆可以使用及飲用。

Herman Miller工廠白天完全靠自然光照明,photo from: Link

作者麥唐諾利用這一個概念為辦公傢俱製造商Herman Miller設計工廠,設計了一個貫穿廠房的陽光大道,種植了兩排樹木,日光可以沐浴每個工人,和過去工廠不見天日的型態相差甚遠。也設計了可以對外打開的窗戶讓物種們進來這個生態天地居住,暴雨和廢水透過彼此相連的濕地來疏導和淨化。

這個工廠不僅對生態友善,還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及心情,而這樣的設計則僅比原本金屬結構的廠房花費多出百分之十的成本而已!

整個Herman Miller工廠透光的設計,Photo from: LINK

我們是不是可以所有設計都像大自然一樣,有個循環及輪迴模式,形成一個「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簡稱C2C)的模式,跳脫過去在環保觀念上只著重在「減少污染、提高生產效率」,而是更積極的朝著:「工業生產如何對環境有益且永續」目標前進,讓垃圾成為環境的養分。

從產品的設計、產出及包裝,向大自然學習如何設計產品,產品達到高度效益後,能有個自然的新陳代謝系統,不存在廢棄物,而是一切回歸於自然。無論是由可生物分解的原料製成,並為生態循環提供養份;或者是由封閉工業循環中的材料組成作為工業有價值的養分,再返回到工業循環中,製造商能夠藉由回收舊款、拆解舊產品並使用其中複雜材料無法分解或是有毒物質作為新產品原料再製,達到升級回收。

城市化和工業成長經常被看作一種癌細胞,只顧自己的生長而不考慮它所寄生的器官。正如愛德華・艾比所寫:「為了成長而成長是一種癌症般的瘋狂。」

環保人士對於「零成長」的憧憬,理所當然地讓企業界感到很沮喪,對於這些人來說,沒有成長只會帶來負面效果。自然和工業之間的衝突讓我們似乎覺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想像在未來一個繁榮和健康的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從現在開始設計它。這片土地是地球,是我們所有一切的家園。這問題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參與,世世代代皆然。

C2C認證,早就上路了! 你還不跟上!

事實上,目前已經有愈來愈多C2C認證(Cradle to Cradle)的產品問世。

知名的像是荷蘭的地毯公司Desso所生產的地毯是第一個得到C2C認證的地毯。從使用健康無毒材料,並且使用可回收紗線讓整個產品能夠被拆解,公司便可以回收他們的產品並重新再製。甚至他們還創造出了一塊可藉由特殊微生物來淨化空氣、並抓取微細粉塵的地毯──「AirMaster®」。此外,像是倫敦溫布利足球場(Wembley Stadium)裡的人工草皮,以及許多郵輪裡的地毯,都是來自於這家綠色企業。再搭配上後續發展出「改賣為租」,消費者不用買產品,只需付費使用,材料的維護成為企業的責任,同時為了刺激企業為了製造出更好的產品而努力。

Wembley Stadium示意圖,Photo from wikipedia

作者布朗嘉教授和建築師麥唐諾的合作努力下,不只Nike、福特汽車、飛利浦、黛安芬等世界知名企業先後加入 C2C 的行列,研發、製造符合C2C概念的產品,荷蘭政府更舉全國之力,從政策補助到研發教育,多方面宣傳推廣,且積極訂下在今年中央政府所有公共採購項目都必須符合C2C規範的目標。台灣現在也有許多製造商加入了C2C行列。

像是台灣龍盟科技的「不砍樹的紙 — 石頭紙 Stone paper系列」在2011年獲得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為臺灣第一家獲得搖籃到搖籃認證的廠商。石頭紙的最大特色在於造紙不需砍樹,以石頭(無機礦粉)取代木漿。此外更具備防水、耐磨、易摺等優異特性。

還有敦閣織品的綠色纖維提花捲簾,在臺灣專業紡織工廠生產,以獨有的提花技術,打造出花式紗系列,更搭配以天然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環保SORONA紗,交織出色彩外觀變化多樣、又具環保訴求的捲簾產品,是居家辦公皆宜的室內配搭素材。市售捲簾多為塑膠感重的PVC材質,不僅質感較差,更是不環保的PVC聚氯乙烯,因含氯而不易回收,且常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安定劑、塑化劑等。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製造商也為此努力不懈!關於C2C認證產品的都可以在EPEA Taiwan中找到,C2C相關資訊與知識也可以在台灣搖籃到搖籃平台中搜尋到唷!

綠色生活現在啟動!

攝影師:Marta Ortigosa,連結:Pexels

不久前才去參與萬里頂寮沙灘的淨灘活動,主辦人提到「人類是地球的癌細胞」這句話讓我深深思考,並深切的連結到這本書所提及的內容,我們能不能將這個癌細胞轉化為健康的細胞呢?

頂寮沙灘是個沒有什麼遊客但蠻多釣客和衝浪者的沙灘,撿垃圾的過程中發現有許多廢棄的漁網、細小塑膠片、釣魚用具和大大小小形狀飛揚的保麗龍,沒有太多想像中的寶特瓶、飲料食物等等的垃圾,反而有非常多這樣細碎微小很容易就衝進海洋裡的垃圾。我不禁想如果這些用具可以化成海中生物的食物或是自然分解成為地球的養分呢?

在活動結尾時記得短短一小時幾百個人撿了五百多公斤的垃圾。當天聽到了一個深刻的比喻,「海邊的垃圾就像忘記關水龍頭漏到一地都是的水一樣,只管拖地,水還是一樣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先關上水龍頭,然後再拖地。」也許這個概念可以和「從搖籃到搖籃」的理念相呼應,我們不要那些過多的廢棄物,從源頭做起,從我們的產業鍊開始,從設計開始。

開始期盼著也許會有下一次的工業革命,關於生態的工業革命。

雖然現在相關C2C商品仍然很有限,減少垃圾及一次性使用的物品目前我們還是可以想辦法避免,像是盡量不使用免洗餐具,飲料就口喝也不用吸管,隨身帶著購物袋不再購入塑膠袋,能夠內用的時候盡量內用減少外帶食物的包裝等等。

從很微小的事情開始著手,循序漸進,像是我的家人朋友已經開始帶著提鍋或保鮮盒到市場的攤販買午餐、點心甚至帶著保溫杯裝飲料,一點點的改變,不僅省了清潔外帶餐盒還要追回收車的麻煩,還可以給環境多點喘息。

綠色生活一起開始吧!真的不難,多了點麻煩但為地球少許多負擔。

如果你覺得我們寫得不錯,請按下方的👏拍拍手,最多可拍50下!
如果你很喜歡我們的分享,請按下左側或上方的Follow鍵,追蹤我們!
感謝支持,你的鼓勵就是我們分享的動力💪

--

--

Amber Hou
thebudusu

喜歡說話 喜歡吃喝 喜歡烘培 喜歡旅行 也喜歡看劇和一點書 也喜歡想東想西 寫寫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