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是股東》-身為散戶必須要上的6堂投資課

Shawn Peizei
thebudusu
Published in
Jun 28, 2020

By Shawn Peizei/ Editor: Judy Chen

書名:《我的職業是股東:平凡的投資,豐富的收成》

作者:林茂昌

不必頻繁進出股市,你就是低調隱世投資者

親愛的小散戶,
如果你承認自己沒有那麼聰明、那麼喜歡研究、那麼會看財報、那麼冷靜,
如果你每天盯著行情,心情跟著起伏,要吃安眠藥才睡得著,
如果你老在賠錢卻搞不清楚原因,
如果你正要踏入股市,
先讀讀這本書吧。

Datei:Sao Paulo Stock Exchange(Wikipedia)

因為家庭教育的關係,很早就被教導投資理財的重要性,而自己也認為「股票」是相對其他金融商品,比較好入手的。這本書介紹的是以中長期投資為主的觀念,許多方法和理論都以淺白的方式說明,沒有太多複雜的專有名詞或線型技術分析,我認為相當適合準備踏入股市,或股市初學者入門。

不過,這本書雖然改變了我的一些想法,然而投資這件事情「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中所寫的並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對我自己而言,也有做短中長期的投資分配,畢竟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除了持有中長期標的的同時,也不排斥做做短線,幫自己增加一點零用錢。因此,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還是最重要的。

而本書作者林茂昌於金融業服務多年,曾擔任期貨公司的總經理,在這樣的環境裡,他在股市中進出的頻率比多數投資人都要頻繁,但長久下來的高壓,讓身體逐漸不堪負荷,於是他在2004年離開金融業,並轉而從事價值投資,多年下來頗有一番心得,這本書也匯集了他數年來的經驗。以下將針對重點觀念逐一介紹:

第1講-把買股票當做一種「正和遊戲」來玩

零和遊戲大家應該都聽過,當我只要賺1塊,一定就會有另一個人賠1塊,若靠短線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一定會認為股市就是一種零和遊戲。

而我也曾如此認為。不過,作者指出,買賣股票背後的意義在於「投資」,雖然中間會經過比較複雜的過程和手續,但這筆你投資的錢,最終勢必都會回到你所投資的那家公司裡,公司再運用這筆資金,去生產、優化他們的產品,並服務他們的客戶,最後賺取合理的報酬後,再把股利、股息分享給股東,也就是說,股票應該是「正和遊戲」,交易的雙方都有利可圖,且總報酬愈來愈多的遊戲。

我們買股票之後所賺到的利潤,並不是來自「另一個投資人的損失」,而是來自無數「滿意的消費者」。

第2講-請給我一支飆股!

要怎麼找到一支有潛力的成長股?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疑問,作者先引述了成長股之父普萊斯對成長股的定義及理論:

  1. 在一波波景氣循環的高點中,銷售量和盈餘不斷創新高的公司。這種公司適合想要賺價差的投資人,他們可以在景氣從谷底翻升之時買進這種股票。
  2. 在一波波景氣循環的低點中,銷售量和盈餘一次比一次高的公司,這種股票很適合尋求穩定報酬的投資人。

所謂的成長股應該具有優秀的經營團隊、研究發展領先同業、產品擁有專利權、受法規保障、良好的勞資關係,且勞動成本低,這些特質會體現在堅實的資產負債表、高淨值報酬率、高營業利益率和超出同業的盈餘成長率上頭。

由於成長股的本益比通常會比較高,因此普斯萊斯認為,當這支股票的本益比落到股市平均值左右,這時進場會比較划算;反之,當這支股票顯露出進入成熟期的跡象,或是當股價超過買進價的3成以上後,會建議逐步分批出脫。

然而,作者也認為,之所以會叫某支股票「成長股」,代表市場多數人對這間公司也都很有興趣,這恐怕會成為股市泡沫和崩盤的「亂源」,因為當大家過度樂觀看好,進而去追捧時,基本面往往已經沒有辦法支撐股價,一旦發生股價反轉,常常會直接被打趴在地,引起投資人恐慌。

書中提到一個愛爾蘭傳說,詩人伊瑟斯抓到了一尾傳說中只要第一個吃了其魚肉,就能得到大智慧的智慧之鮭,然而伊瑟斯最後也吃了魚肉,卻沒能得到大智慧,為什麼呢?原來,他的學生在幫他烹煮那條鮭魚時,被噴出的鮭魚油脂燙到了手指頭,出於本能反應下,他的學生吸了手指頭一下,卻因此成了全天下第一個吃到智慧之鮭的人,而伊瑟斯只能把大智慧拱手讓人了。

所以,在這裡作者想要提醒大家的是:投資不要假手他人,或是過於相信專家。成長股就像是智慧之鮭一樣,若有人輕易地告訴你這支股票是「成長股」,這就像把已經烹調好、被率先吃了一口的智慧之鮭魚肉,再拿給你吃一樣,裡面已經沒有智慧成份了。

第3講-請把我變成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說過,值得投資的公司一定具有「長期」和「競爭優勢」這兩個要素缺一不可,後者包括了專利、品牌、壟斷能力、法規保護及成本優勢等「護城河」。

當我們進行價值投資時,會去找出像巴菲特上述指涉的股票,通常就是所謂的低價「冷門股」,買進後必須花費長時間等待他上漲。然而,因為人類的心性並不是那麼穩定,當你看到這支股票的股價一動也不動時,往往會開始緊張,甚至產生自我懷疑,最後亂了陣腳、胡亂賣出。

股票市場永遠在考驗人性,若隨時緊盯股價一定會讓自己上上下下,而作者這邊的提點讓我有了心境的轉換。以中長線的投資來說,其實當你買了股票後,你就是這間公司的股東,要堅定地相信這間公司是會繼續為股東賺錢,尤其自己是具有投票權的,所以說買到之後,除了看看股利、股息有沒有進來,其他也沒什麼好忙的了。

第4講-抓到大漲潮!

做短線的投資者通常喜歡看技術線圖,相信技術分析的人基本上不需要去看公司的財報和籌碼面,因為技術分析已經假設所有的資訊都反映在股價上,它有固定的模式,歷史會不斷地重演。

然而,巴菲特也說過:「技術分析就像是看著後照鏡開車,」他認為技術分析很難預測未來,然而,作者並沒有全然否定技術分析的功用,技術分析某種程度可以抓到趨勢,但作者也強調必須要嚴格執行停損和降低風險部位,因為訊號錯誤相當常見。

作者用了一個很巧妙的比喻表示,技術分析就像是拳擊手一樣,要靠著過人的技巧、體力和耐力,在無止境的出拳、閃躲和挨打間獲勝或者失敗。換言之,技術分析投資者必須常常盯盤,非常累人,尤其個人心理因素干擾仍很難避免,因此一定要好好控制風險。

第5講-跟股市高手們過招!

根據現代投資理論,要打敗市場並不容易。本書也提到了許多跟效率市場相關的理論,各派有各派的說法。對我來說,市場不是完全的有效率,還是有些漏洞可以鑽空,獲取超額報酬。但以平均而言,台股大盤幾乎年年擊潰基金經理人。因此只要分散持股、避開個股風險,把投資組合和大盤成分弄得差不多,就可以得到不錯的結果。

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作者建議投資者買指數型股票基金(ETF)就對了,尤其是規模大的ETF。因為這樣的ETF非常接近大盤,也就是非常接近系統風險,所以風險程度較低。

第6講-股災,是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泡沫和崩盤雖然不是經常發生,卻也不是千年罕見,幾乎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波,股市永遠會有崩盤和泡沫,對個別投資者來說有可能是獲利的好機會。對價值投資人而言,股災就是建立部位最佳的時機。股價越低,他們越買。因為他們相信他們投資的公司是有價值的。

結語:在沉悶中獲利

作者偏好價值投資,不過價值投資很沉悶:

  • 買進時沉悶:沒交易量
  • 持有時沉悶:股價沒有起伏
  • 上漲時沉悶:波動不大

投資人需要穩定心性,因為「價值投資,沒有沉悶就不會有獲利。」同時,買股票難免會踩到地雷,所以也要做好分散風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舉例來說,你買了20支你認為的價值股,當其中一支崩盤的話,部位只有5%而已,風險就沒有那麼高。

我們在選擇投資理論時也一樣,不要迷信主流或大牌。不妨挑個自己喜歡或是適合自己的理論去實踐。

如果你覺得我們寫得不錯,請按下方的👏拍拍手,最多可拍50下!
如果你很喜歡我們的分享,請按下左側或上方的Follow鍵,追蹤我們!
感謝支持,你的鼓勵就是我們分享的動力💪

--

--

Shawn Peizei
thebudusu

自由工作者a.k.a.無業遊民,興趣是拈花惹草、戴著耳機、買一堆書卻不看。近期開始經營Podcast,也試著寫作。想嘗試的東西很多,期望能找到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