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好笑的人生》-對抗邪惡金融巨獸的女戰士 - 伊莉莎白・華倫

Judy Chen
thebudusu
Published in
Jun 23, 2020

by Judy Chen

書名:不大好笑的人生:伊莉莎白.華倫卯上華爾街的真實故事

作者:伊莉莎白.華倫

這是一本關於我的故事,……。但這也是關於你的故事,一個金融業者如何假理財真詐欺、中產階級血汗錢如何遭到吸乾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我、以及整個中產階級急需金融教育的故事。

Elizabeth Warren is an American politician.
伊莉莎白.華倫是一名美國非典型的政治人物 photo by wikipedia

從社會底層爬上政治舞台中心

《不大好笑的人生:伊莉莎白.華倫卯上華爾街的真實故事》顧名思義是伊莉莎白・華倫的自傳式書籍,多數台灣人對這個名字可能較不熟悉,她是美國民主黨籍的政治人物,目前是麻州參議員;她代表了美國傳統的左派勢力,曾催生出金融消費者保護局,而這本書描述的就是她為勞苦家庭、一般中產階級一路挺身對抗「邪惡」金融業和肥貓們的熱血故事。

這本原文於2014年出版的回憶錄,故事最後停留在已屆62歲、且沒有任何選戰經驗的華倫,奇蹟式地在2012年以黑馬之姿當選麻州聯邦參議員。令人激昂的是,今日拿起這本前年才出版的中文版,回過頭看這段往事時,華倫竟已躍上美國政治舞台的中心,一度被視為2020年最有機會打敗川普的民主黨新星。

可惜的是,華倫於超級星期二挫敗後宣布退出民主黨初選,美國無緣在今年誕生一位女總統。不過即使如此,她的故事仍非常值得一讀,在這個政商關係運作主導一切、金融業成為壓榨人民巨獸,而國會功能嚴重失衡的時代,一般老百姓不管再怎麼努力,稍一不慎都會被吃乾抹淨,而身為小蝦米的她,沒有顯赫背景、沒有豐富資源,卻赤手空拳力抗大鯨魚,著實讓人動容。

我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華府的一份子。老實說,我真的沒想要涉入政治,我只是走到了非得一戰的地步,因為我堅信不管付出什麼代價,我們都必須為所有的孩子帶來一個機會,一個成長與茁壯的機會。

是什麼成就了今日的伊莉莎白・華倫?

出身於勞工家庭的華倫,靠著獎學金上大學,從小夢想當老師的她,求學階段和初期的職涯都不順遂,一再擺盪在家庭與工作中,經歷生子、全職相夫教子、離婚、再婚。因第二任丈夫布魯斯願意分擔她在家庭上的重擔,她才得以專心於冷門的《破產法》的研究上,並於1993年獲聘進入哈佛法學院教書,開始投入公領域,以專家學者身分推動政策、解決國家的財經困局。

華倫原先並無意參與政治,然而在頻繁地與行政及立法機關、金融機構、政治說客、行銷公關公司、媒體交手後,她逐漸意識到一直有人在「操弄」遊戲規則,而她只是剛好走到了「非得一戰」的地步,因為她期望這個國家能夠給孩子一個公平的未來,至少像是她小時候的環境一樣,只要肯拼搏就有機會。

《不大好笑的人生》這本書圍繞著她打過的五場戰役所撰寫,分別是:

  • 《破產法》之爭:為破產家庭爭取全新開始的機會。
  • 監督「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要求政府公開金融海嘯後的7000億美元金融機構紓困案真實細節。
  • 因惡劣的房貸和金融商品槓上銀行:期望消弭金融商品的資訊、權利不對等情況。
  • 爭取成立金融消費者保護局(CFPB):2011年正式營運,監管大型金融機構,並將保護金融消費者視為主要目標。
  • 成為麻州首位女性參議員:擊敗爭取連任的共和黨史考特.布朗當選參議員。

直到榨出最後一滴血前決不鬆手

這幾段經歷中,華倫也並非全盤皆贏,修改《破產法》一戰中,她努力了10年,最後卻輸了。由於通過破產申請,債務人就可以清掉許多債務,包括卡債等,銀行理當不希望較利於破產者的法案通過,書中有段對話傳神地描繪了一切:

我給花旗銀行的忠告很簡單:如果你們想減少損失,就不要把錢借給已經經濟困難、負擔不起高利率債務的家庭。

我的演講結束之後,不少人低聲交談,也有不少人舉手想發問。但在其他人開口之前,一個年紀略長的男士說話了。先前他一直很安靜,只是帶著淡淡的微笑看著大家討論。

「華倫教授。」他語氣堅定。

會議室裡鴉雀無聲,顯然開口的這位來頭不小。

「我們很感謝你能來出席,這是真的,但是我們完全不考慮縮減借給這些人的貸款,因為他們正是給我們銀行最多利潤的一群人。」

他站起來,表示會議結束。花旗銀行從此便和我斷絕往來。

銀行不斷向國會施壓,並透過公關對外把申請破產的家庭描述成「想賴帳的狡猾者」,甚至還花錢主導了一些假研究,其中一個假數據是:現行破產法讓每個按時付帳單的家庭,必須多承擔550美元的損失,企圖營造出「全民埋單」的社會氛圍,而這捏造出來的數字就這樣被媒體當成事實報導了好幾年。

至於這些走上破產、欠下債務的人,真得都如銀行所說的好吃懶做、遊手好閒嗎?如果不是這樣,那這些人到底為什麼會破產?

破產的家庭真得都過度消費嗎?

根據華倫從1980年代即開啟的研究顯示:申請破產的人幾乎都是遇上難關的正常家庭,他們不外乎是因為失去工作、健康問題或是配偶死亡、離婚這三大原因導致需要申請破產,當這些人走進破產法庭時,代表他們幾乎走投無路了,積欠了超過一年以上收入的卡債,欠下這麼多錢後,即使一輩子都不再消費,他們也無力償還。

同時,華倫提出「雙薪陷阱」(Two Income Trap)理論,探討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為什麼會走上破產一途,她指出,現代中產階級因大部分是雙薪家庭的緣故,於是認為自己應該有能力負擔更好的生活,然而,其實這只是個假象。

首先,因為物價漲得比薪水還快,雙薪家庭的醫療等固定費用不斷增加;再來,社會長期塑造出買房是一件充滿希望的事情,愈來愈多競爭致使房價攀升,與此同時,一般家庭若不向銀行貸款就永遠買不到房子,各式各樣不須經過嚴格信用審查的金融產品冒出,很多人以為這是機會,卻不知道落入陷阱,當其中一方突然無法繼續工作時,便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顯而易見的,我看到的大多數人都將破產視為個人的巨大失敗,代表他們是徹頭徹尾的輸家。有些人把他們的故事哀傷地說給我們聽,比如孩子病死、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三十三年後被無情裁員;而有些人則一語道破赤裸裸的現實:老婆罹癌死亡,保險給付後仍需自付六萬五千美元。找不到全職工作。打五份工才能付得出房租、水電、電話費、食物和保險帳單。

a woman cries with economic pressure
其實許多家庭會走上破產一途,都是遭逢生活巨大變故

然而,華倫終究輸給了銀行,美國國會最後通過銀行版的《破產法》修正案,新《破產法》對想申請破產的家庭是難上加難,他們必須準備更多的文件和費用。此外,由於許多銀行和中介機構對外不實的宣傳,也讓許多人以為新《破產法》已經失去保護瀕臨破產家庭的功能,申請破產更是一件「非法」的事情。

這個失敗讓華倫第一次體悟到,原來真實世界是如此運作。

脫離倖存者偏差的思考誤區

這邊特別提出《破產法》修正案角力的故事來介紹,其實也是我一直以來的疑問。

我們面對有財務問題、欠下債務的人,往往會直接貼上「不努力工作」、「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的標籤,將所有的原因訴諸於個人。值得注意的是,華倫提出的「雙薪陷阱」研究中,也以數據實證了這些破產家庭在食物、服裝或大型家電等非必要性支出上反倒是減少的,試圖推翻社會對他們過度消費的抹黑。

因此,在我們貼標籤的同時,是否也只是一種「倖存者偏差」的邏輯謬誤?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沒錯,但我們也忽略了多數人其實是遭逢重大變故,加上金融機構利用資訊不對稱,並收取不合理利息的情況下,他們並沒有選擇餘地,甚至有些人從頭到尾都搞不清楚狀況。

這時政策或社會是否應引導這群人繼續工作,將來得以合理還清債務或回饋社會,而非讓他們一輩子無法翻身?

此外,書中每一個章節所說的故事,對應到台灣的情況,也都充滿了既視感,像是《破產法》一戰可以和台灣2005年的卡債風波一同比較;因資訊不對稱衍生的金融糾紛在台灣也時有所聞;從2017年左右開始,有立委呼籲政府設置專責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局,不過目前不了了之……。

就像華倫所說的,她的奮鬥史某種程度可以說是關於我們的故事,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或是我們周遭的親友,都有可能是她書中那老老實實生活、但一不小心就被蠶食鯨吞、需要幫助卻求助無門的小蝦米。你以為你很安全?其實一點也不!

銀行哪會無聊,他們正忙著從你身上賺錢呢!

這本書誠摯推薦給所有人,它能讓你對這個世界有更真實的認知,最怕的其實是無感,因為無感正中了金融陷阱,你愈無感,他們愈能從你身上撈取財富。

如果你覺得我們寫得不錯,請按下方的👏拍拍手,最多可拍50下!
如果你很喜歡我們的分享,請按下左側或上方的Follow鍵,追蹤我們!
感謝支持,你的鼓勵就是我們分享的動力!💪

--

--

Judy Chen
thebudusu

曾做過財經記者,後來跑到Fintech新創公司當打雜小妹,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過去總是在說別人的故事,卻從來沒有好好寫過自己,期望透過寫作找回對生活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