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玠揚的長化短說》— 無化學添加?別被騙了,世界上沒這種東西!

不讀書也成立的讀書會
thebudusu
Published in
9 min readSep 16, 2020

by: Sally/ editor: lee tzuhsien

書名:《謝玠揚的長化短說:化工博士教你一定要知道的餐桌、美容保養、居家清潔的58個化學常識》

作者:謝玠揚

攝影師:Moose Photos,連結:Pexels

你喜歡買「不含化學成分」的用品嗎?
其實,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

知名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Chemistry)以「無添加化學物」為主題,發表了一篇有趣的文章:

「食品、化妝品的製造商在行銷宣傳中大量使用『無添加化學物(Chemical Free)』這個字眼,這個字常常被錯誤地使用,並暗示該產品是健康、源自天然的。我們徹底檢視並分析了這些產品,包含乳液、化妝品、草本食品、家用清潔劑、食物和飲料。本文將列出所有我們已知正確使用『無化學成分』的所有產品。」

你以為在這段文字之後會看到一長串的產品清單?很遺憾,在這段文字之後顯示的是:本文以下空白。沒有任何一項產品被列在這裡。《自然》用這篇看似正經的文章,諷刺所謂的「無添加化學物」的產品其實根本不存在!

Podcast有更多關於本書的內容分享,趕快點進來聽看看吧!

人可以沒知識,但不能沒常識,沒常識會有生命危險

本書籍將重要的化學常識分為四大領域:餐桌上、美容保養、居家清潔以及環境中的化學常識。這些皆為我們日常生活必然會碰觸到的東西,以下我們針對食用油的選擇、矽靈洗髮精的問題、防曬知識,還有防疫期間最重要的空氣清淨機—HEPA概念,作簡單的介紹,如果對於書籍更多內容有興趣,可收聽上面的Podcast,又若對作者提供的訊息有興趣,可以參考粉絲專頁 —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

用正確的油,煮安全的菜

多數人通常會同一罐油用到底,不管什麼料理都使用一樣的油,但這樣真的好嗎?烹調出來的料理真的健康嗎?

答案是:「必須根據烹調習慣來使用不同的油」。例如:低溫烹調(水炒約100°C)適合用菜籽油、紅花籽油;高溫炒作(150–170°C)即可使用花生油、葵花油等,根據不同的烹調方式、不同的烹調溫度來做選擇。詳細的分類請參考下圖:

上方圖表將我們常用的食用油,按照發煙點溫度(烹飪方式)作分類,每一種油都有適合烹調的溫度,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當油的溫度過了他的發煙點之後會變質,且因為溫度越高,油脂氧化速度越快,可能會影響到原食材的風味,對身體也不太健康。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飽和脂肪酸越高的油,越不耐熱,即越天然的油就越不耐熱,而市面上常見的精煉、精製,其實就是為了讓原本的油可以耐高溫,但卻因此使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下降了,飽和脂肪酸會造成,所以精煉油對我們身體其實是更不健康的。

*小知識
油脂分成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包括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3、Omega-6;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9)。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動物油,像豬油﹑牛油,穩定度雖高,但攝取過多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不飽和脂肪酸,具健康價值,對身體有益;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亞麻油酸(Omega-6)與次亞麻油酸(Omega-3)為人體必需脂肪酸,必須透過食物中取得,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油脂穩定性僅次於飽和脂肪酸,健康與實用性兼具。

相關主題延伸閱讀:
康健雜誌:營養師建議:健康飲食,從「不飽和脂肪酸」攝取做起!

洗髮精一定要挑「無矽靈」?

你是否常常聽到標榜「無矽靈洗髮精」的廣告?但你知道嗎,洗髮精裡本來就不應該存在矽靈。

矽靈主要用於潤髮乳中,所以洗髮精本來就不應該含有矽靈,而矽靈本身並不太會附著於肌膚上面,故新聞報導常見的問題,並非矽靈對於我們的髮質或身體有害,主要是因為沒有將洗髮精沖洗乾淨,其殘留的物質導致我們頭皮損害。

*小知識
矽靈,是一系列「矽氧化合物」的通稱,可用來潤滑、乳化的都是這類成分,在洗髮產品或唇膏、粉底這類的化妝品中都很常見。頭髮洗過後,毛麟片上與毛麟片之間會呈現打開的狀態,矽靈具有不錯的潤滑力,另外具有「不易溶於油也不易溶於水」的特性。洗完頭之後,頭髮就是油跟水最少的地方,因此如果將矽靈使用在護髮相關的產品上,可以很薄地在頭髮上形成一層保護,讓洗髮後不平整的毛麟片變得光滑柔順,同時也有抗靜電的效果,因此就可產生讓頭髮「柔順」、「好梳理」的效果。

「洗沐合一」到底好不好用?

聽到「洗沐合一」的商品,往往會覺得很不錯,又便利又省時間,只要運用一瓶就可以達到兩瓶的效果。這個概念一開始是針對男性市場開發的,主要是因為男性的髮量比較少,如果一瓶「洗沐合一」可以洗髮兼沐浴,就能節省很多時間。後人研究出其實男性比女性更適合使用「洗沐合一」的商品,為什麼呢?

一般來說,清潔頭髮的「洗髮精」去油能力較強,所以當女生將洗髮精作為身體清潔時,去油程度及洗淨力過強會造成肌膚乾燥與不適,而且許多洗髮乳是標榜洗潤合一,但「潤」的效果並不需要使用在身體上。反之,男性因為身體出汗多、出油多,所以使用「洗沐合一」同一瓶的效用,相較於女生負擔而不大,而且也相當合理及方便。另外一個可以使用「洗沐合一」的族群就是小嬰兒,因為他們的髮量也很少不易出油,身體的活動也不至於會大出汗,所以通常嬰兒洗髮精對於身體肌膚也都相當適合且溫和。

相關主題延伸閱讀:
矽靈產品到底會掉髮還是強健頭髮?醫師分析文獻告訴你答案!頭皮保養全攻略2

不可不知的防曬知識

夏天出遊,大家最害怕的就是「曬傷」,而「紫外線UV」(Ultraviolet) 就是造成我們曬傷的罪魁禍首,什麼是紫外線呢?

紫外線,就是我們看不見的太陽光,所有的可見光波長為380nm-780nm(奈米),紫外線就是波長比380nm還要短的電磁波。根據不同的波長,可以分為下列三種:

電磁波的波長越短,能量越強,對肌膚的傷害就越大。防曬的產品中,我們可以看見許多標誌都會標註防 UVA&UVB,但比較沒有看到UVC,主要是因為臭氧層會過濾掉大部分的紫外線,所以UVC並不常見。一般來說,以UVA的量最多,而UVA會讓我們的肌膚曬黑,UVB則會讓我們曬傷

SPF、PA又是什麼意思?
這些都是防曬係數的表示法,主要是以阻擋UVB(曬紅)為依據,「在太陽照射約10分鐘,肌膚會產生曬紅的反應」,若使用某產品後,可以延長肌膚被太陽曝曬的時間至150分鐘才曬紅,那我們就會稱這個產品為SPF15(即延長了15倍的時間)。PA的標示法是來自於日本,是針對UVA防護所制定的標準,將PA分為PA+/PA++/PA+++/PA++++四種等級,越多加號表示防護力越高。

特別要注意的地方,上述所標示的數值都是針對「每平方公分皮膚上塗抹2毫克的防曬乳所測得」,所以如果塗抹的用量少於2毫克,可能會達不到防曬的效果,一般來說足量的防曬量,臉部大概需要掌心約一個五十元硬幣大小的量,而身體則需要30~40公克左右。

相關主題延伸閱讀:
邱品齊醫師談物理性防曬:防曬原理、適用族群與寬頻防曬趨勢

空氣清淨機的「HEPA」是什麼?

隨著疫情不斷延燒,大家對於居家清潔電器越來越講究,尤其是空氣清淨機可以杜絕空氣中大部分的細菌和髒污,但什麼樣的標準才是有效率可過濾最大程度的髒污,維持好的空氣品質呢?

「 HEPA濾網應當至少過濾99.97%直徑 ≧ 0.3微米(µm)的空氣中的顆粒 」

高效濾網HEP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即高效率空氣微粒子過濾網)是一種用於空氣淨化的器材。 HEPA並非指稱「一種」濾網,而是指「符合標準的濾網」無論他是什麼樣的材質。符合HEPA標準的過濾器其用途十分廣泛,從醫療設備、汽車、飛機及家居均可應用,「截經過濾網的空氣中所含有的微小塵埃」是判斷濾網效能的標準,此標準由美國能源部設定,目前台灣的電器會標示多為美規,下列表格詳列不同程度的HEPA所能過濾的效能:

那家用的電器要怎麼做抉擇呢?一般家用空氣清淨機,目的是消除空氣中對人體有害的漂浮粒子,例如:PM2.5以及塵蟎、花粉或是細菌等等。濾網夠力的話,這些微小粒子都是可以被消除掉的。PM2.5的直徑就是2.5微米、塵蟎則是200~500微米,而HEPA可以過濾比0.3微米大的物質(故上述的都可以被過濾掉),花粉則落在20~50之間、細菌為0.3~10微米左右,所以大部分也都可以被HEPA所排除。所以大致來說,在家使用的無論是哪一個等級的HEPA都可以有效地將大部分的污染源過濾,只有病毒(普遍為0.001微米)是無法被阻止的。

使用HEPA的注意事項,一定要定期更換濾網,因為過濾器只是把上述的污染物攔截下來,並沒有徹底消滅他們,所以定期更換才不會造成細菌滋生。再者,就是在空氣清淨機的外層,使用「預濾網」(prefilter)並定期清洗與更換,預濾網可於HEPA過濾前先做第一次的過濾,頻繁地更換及清洗預濾網的使用,可以延長昂貴的HEPA網的使用期限,過濾的效果也會比較好。最後,最重要的注意事項是使用的時間,一般來說需要連續開著空氣清淨機達十個小時,才能徹底的達到空氣清淨的效果,並且同時保持室內清潔,不能完全倚靠空氣清淨機,也不能都不開窗,這樣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太高,對人體的健康不太好唷!

相關主題延伸閱讀:
空氣清淨機技術揭密2!HEPA濾網等級越高越好?

如果你覺得我們寫得不錯,請按下方的👏拍拍手,最多可拍50下!
如果你很喜歡我們的分享,請按下左側或上方的Follow鍵,追蹤我們!
感謝支持,你的鼓勵就是我們分享的動力💪

--

--

不讀書也成立的讀書會
thebudusu

讓你不讀書也能漲知識,讓你不讀書也能跟上大家的話題。地球在轉動、太陽東昇西落、一成不變的日子,小小上班族也有話要說。在這裡分享一點生活、分享一點心情、分享我們的閱讀手札。一起來(不)讀書吧!我們的Podcast在這裡→https://reurl.cc/qdaK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