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了 MVP 產品,然後呢?

Jabi Lue
Cooby HQ
Published in
9 min readJul 6, 2021

每次發佈或是更新完一款新的產品,心態都像是剛考完期末考一樣,總算告一段落,是時候躺在沙發喝一杯啤酒了吧,殊不知,這樣的放鬆時光只是短暫的,發布產品只是一個開端,開啟另一段學習和收集使用者反饋的旅程。

對於早期的新創產品來說,最初的精力投注在找到愛用你產品的那一群人,即使是一小小群人也好,目的在於收集一些關於未來方向的蛛絲馬跡,拓展和增加使用者都是之後才要考慮的事,但光就前面這ㄧ小段卻又最關鍵的路程,其驚險程度就如同黑夜中卻只帶著帶著火柴爬山,每次收集的反饋就同短暫的火光,只能提供前方幾公尺甚至幾公分的的指引,但又要根據這些片刻的訊號來決定下一步應該要往哪裡走。

而現在 Cooby 就是處於摸黑爬產品山的階段,希望可以透過分享和大家一起交流,以及紀錄每個階段的初衷。今年 2021 二月發布了第一版本的 MVP 之後,在這個 0 到 0.0001 的旅途中,以下是我們嘗試的幾個階段和學習:

  • 尋找早期使用者
  • 使用 Cooby 的情境是什麼?都用 Cooby 來解決什麼問題?
  • 如何選擇下一步要往哪裡走?應該要有哪些功能?
  • 對新版產品的想像

尋找 Cooby 的早期使用者

量化數據

從產品推出的那一刻起,用戶的用量和足跡都被系統記錄下來,從量化的資料中最能客觀地反映產品被使用的狀況,在數據上面我們在意的幾個問題是:

  • 產品使用七天的留存率是如何?多少人在七天之後還回來使用?
  • Cooby 最與眾不同的功能是什麼?哪些功能是大家愛用的?哪些功能沒有人用?
  • 哪些類型的使用者是我們的重度用戶?又是誰使用了一下子以後就離開不再回來?

量化數據中,我們看到的現象是七天內的使用者留存率不高,但是那些七天後仍持續留下來的使用者,則黏著度很高,於是我們猜想,是因為 Cooby 一開始上手的使用門檻很高,第一時間無法體現價值?還是我們找了錯的人來使用產品,提供了他們不需要的功能,而最終也離開?

想要進一步了解造成這些數字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必須貼近使用者,做深入訪談來探究其原因。

質化資料

在 MVP 產品發佈之前,我們已經有做過了幾版早期的測試,對於誰是可能的使用者有大致的想像。Cooby 最核心的宗旨就是希望幫助任何提供專業服務的人員,更有效地維護客戶關係,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鎖定最需要長期維護客戶關係的保險業務員,當做第一批最有可能的潛在使用者。產品發佈以後,除了繼續觀察保險業從業人員的實際使用情況和收集反饋,另外一方面,也想探索其他用戶的可能性。初期的策略就是廣泛的邀請各個領域,任何有需要維護客戶關係性質的從業人員,包含保險業務, 法律事務所, 人力資源公司, 攝影師, 藝術品拍賣等各行各業,採取的方法是平均每一週都會找 3–5 位可能的使用者來參加訪談,試用產品,觀察使用的情況,希望可以從中找到會願意使用我們產品的用戶特質。

另一方面,在產品發佈後的三到四個禮拜,累積一定的用戶群以後,搭配量化數據,從中找出 Cooby 的重度使用者來做訪談,目的在於了解 Cooby 的重度使用者,他們都使用什麼功能?使用情境是什麼?幫忙解決了什麼核心的問題?以及在管理客戶方面,帶給他們什麼不可或缺的價值?

需要花時間和精力上手

的確,在質化的訪談中,我們發現最廣為大家使用的兩個功能就是:1. 手動建立待辦事項以及 2. 匯入 LINE 聯絡人建立客戶列表,但是 Cooby 和市面上其他工具最不同的幾個功能,例如定期聯繫,聯絡推薦和利用 Cooby 小秘書自動從 LINE 建立待辦事項,一方面因為所提供的功能太多太廣,使用者一時不知道從哪裡上手,當然就會挑熟悉的部分使用,另一方面,這些功能也都埋藏在產品的深處,根本沒有被發現,導致提供的核心價值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就讓使用者體驗到。

誰是Cooby的使用者?他們的使用情境是什麼?

我們發現了兩類很不一樣特性的使用者,使用 Cooby 的情境截然不同,一類是業務(保險業務, 個人業務或是直銷),一類是個人工作者或是接案公司或中小企業 (small business owner)。

業務 (e.g. sales, insurance agents)

為關係為導向的使用者,對他們來說,建立人脈和培養關係就是金流的來源,每個保險業務或是直銷人員所賣出的產品其實大同小異,但是最大的差別在於和客戶建立的關係以及服務的溫度。在使用 Cooby 的情境上,最常用的幾個功能都是圍繞在如何更有效率的維繫客戶關係。舉例來說,Cooby 不單是能讓業務隨時隨地快速地建立客戶名單以及會議記錄,同時也可以在每個客戶底下建立定期聯絡的提醒,讓原本是很手動的過程可以自動化,所省下的時間和精力可以真正花在和客戶的溝通以及建立關係上。

接案公司或中小企業 (SMB)

這些使用者包含的領域很廣,個人工作者的部分例如攝影師,健身教練和接案平面設計師,中小企業則是像人資或是代書公司,是任務導向型使用者。對於他們來說,金流是來自於自己所能夠提供的高品質服務或是產品,舉例來說身為一位攝影師,如果我所拍出來的照片是客戶滿意的,自然就會成為回頭客,或是願意向親朋好友推薦,所以以時間成本來說,個人接案者在意的是如何有效地管理任務,怎麼樣省下更多時間,來提供更好的作品或是服務客戶。反映在 Cooby 的使用場景,這類的使用者大多是使用 Cooby 手動來記錄和專案相關的待辦事項,而進階的使用者,會在 LINE 上面加入 Cooby 小秘書,將和客戶對話的 LINE 訊息直接分享給 Cooby 小秘書,從而自動創建待辦事項,不需要轉換不同的apps或是手動輸入。

Showing how to create a task by simply sharing through LINE messages.

如何選擇下一步要往哪裡走?

以 Cooby 這次推出的 MVP 來說,包含了很多不同面向的功能和需求,可以記待辦,筆記,以及自動推薦聯絡人,產品功能的面相很廣,雖然吸引了很多不同的使用者來使用,但是留存度不高,是待解決的一大問題。因此下一個階段的目標,就是希望專注在一個問題上,做出相對應的解法,對一群特定使用者提供明確的價值。而從已知的資訊中,觀察到這兩種非常不同需求的使用者,SMB 專注在任務導向,而業務專注在關係建立和維護,應該如何做選擇?

主要有三大考量點:

  • 在 Cooby 的付費用戶和愛用者中,使用 Cooby 的原因和功能是什麼?
  • 市場上這兩個領域相關的競品?
  • 解決痛點的槓桿,有沒有什麼問題是藉由 Cooby 提供的解決方法,可以帶給使用者放大的效益?

考量到 Cooby 的重度使用者以及付費用戶,大多是使用維繫關係相關的功能,以及在市場上已經有非常多任務導向型的工具,最後決定著重在替個人業務解決維繫關係的痛點,對於有數十或數百位客戶的業務,Cooby 該如何幫助他們更有效率提的管理客戶和維繫關係呢?

新版的 Cooby 聚焦在關係維護

在觀察以及訪問幾位超級業務員後,發現若要有效率的管理眾多客戶,大部分的做法是第一步根據獲得的客戶資訊,幫客戶分群及給不同的標籤,分群分眾來採取不同的行動,例如剛接觸的客戶一定要一週內再次聯繫,若是已經成交的 VIP 客戶,也需要一週聯繫一次來維繫長期關係等等。而不同產業不同業務,有各自習慣幫客戶分組的方式,有時候是用銷售過程,有時候和專案的地點有關,對業務來說,使用的客管工具是否能貼合他們的工作流程相當重要,並且盡可能地降低業務們需要改變習慣或是轉換新工具的成本。

因此在產品的發想上,希望提供的產品體驗的幾個原則是:

  1. 和業務常用的通訊軟體或是其他工具緊密整合
  2. 第一時間體現 Cooby 所能帶給他們的價值
  3. 提供一定的架構讓產品更好上手,但同時保有客製化的彈性

實際產品的更動和使用情境的想像

新版的 Cooby,除了保有 LINE 匯入和追蹤 Gmail 上的信件活動以外,更增加了和 WhatsApp 整合的選項,讓業務不用離開最常用的通訊軟體,而上面的聯絡人資訊可以自動匯入 Cooby 中做管理,減少第一時間手動輸入聯絡人的門檻,以及提供訊息模板的功能可以和立刻連結到 WhatsApp 中和客戶聯繫。

匯入的聯絡人,可以立即使用 Cooby 提供維護客戶關係最常用的兩種客戶分群模板:1. Customer Score ,依據客戶的重要性,或是 2.Keep-In-Touch (根據聯繫的頻率)來分類,也可以自訂模板,讓這些聯絡人不在只是資料庫裡的一筆資料,藉由立刻設定下一步跟進活動,提升成交機率。

制定好架構分類客戶,相當於幫未來維護客戶關係建立好基礎,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對某一群客戶設定共同的動作,例如對於 VIP 客戶,設定每一週都要聯繫一次的頻率,省去需要一一設定的時間,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管理客戶。

另外,因為新版的功能更為複雜一些,一方面為了解決在 MVP 時觀察到使用者在第一時間無法立刻了解 Cooby 產品概念的問題,另一方面希望更貼近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在新版的 Cooby,我們推出新的產品註冊體驗,提供 30 分鐘的線上手把手教學,替每一位使用者量身設計一對一的註冊體驗。

想像和現實的差距是多少?

做產品是一條漫漫長路,從最開始的觀察以後提出問題,根據問題想像可能的假說,再根據假說發想可能的解法,測試以後推到市場,這樣一連串反覆驗證的過程,很期待六月底新版的 Cooby 終於可以推出到市場接受考驗,而我們還在從 0 前往 1 的路上努力前進,希望可以透過紀錄和分享,跟大家交流。有興趣了解更多,歡迎直接聯絡我們,或是立即加入封測名單!
👉 https://cooby.co/

--

--

Jabi Lue
Cooby HQ

一位誤打誤撞從園藝生科一路轉換跑道到互動設計,開始在矽谷科技海裡浮沉的產品設計師,為了混口飯吃的打工仔碎念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