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誰寫作?為了自己,或是他人?#390

Photo by Thomas Franke on Unsplash

我們是為誰寫作?

當我們為別人寫作

在許多寫作的課程中,常常都會強調要有「產品思維」。所以在寫作的時候,我們應該思考

  1. 我們的TA是誰?
  2. 他們如何閱讀?
  3. 他們在什麼時候閱讀?
  4. 他們在什麼場景閱讀?
  5. 他們想要從文字裡得到什麼?
  6. 他們看完文字後我們想要驅使他們做出什麼?

透過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更加了解我們的讀者究竟想要什麼,而我們也可以根據這些資訊,產出他們有興趣的文字。

上面的例子中,我們是為了「別人」寫作。那當我們寫作的對象是「自己」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寫作呢?

當我們為自己寫作

「當我為自己寫作,我想要的是什麼?」。當我問自己這個問題,我試著梳理出為自己寫作的好處跟目的,

  1. 希望可以更新腦海裡的概念
  2. 產出文字作為某種記錄,供自己和他人查閱
  3. 有機會的話可以做成某種產品

在上述三個情況中,重要性分別是1 > 2 > 3。我最想要做到的是一跟二,至於三則是可有可無。

所以我可以接受我的文字不在社群上傳播,因為我最大的目的是升級自己的概念;我也可以接受文字不華麗或是沒有故事性,因為我在寫出這些文字的同時,就已經加深了相關的概念,我不需要再透過故事把這件事解釋得更清楚。

根據寫作對象調整手法

在區分寫作的對象是別人或自己之後,這樣我就可以理解不同的時候應該用不同的寫作方法。

當寫作對象是別人時,要盡可能地讓文字易讀,並且讓人們閱讀完能在心中留下印象,最好還可以驅動他們最某些事。

當寫作對象是自己時,則是要盡可能地梳理腦海中的概念,寫清楚自己在思考的點,並且同時更新自己的概念。

當可以分辨寫作對象的不同,我們就更能夠知道要如何有效的寫作,並且達成我們想要的效果。

今日作業

今天的作業是要重新組合、排列,並且用更通俗的文字去改寫一篇文章。

作業

《微積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我們第一次遇見微積分,應該就是高中學“加速度”的時候。

所謂的加速度,是一個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當你推它的時候,就會產生加速度,加速度積累起來就會變成速度,然後速度會從0開始越來越快。

那什麼是微積分呢?

微積分是一個從瞬間到連續的過程。其核心假設是:事物都在平緩地發生變化,任何事物都與其此前的一刻有著無限小的差異。

如果把曲線看成一個一個的點,每一個瞬間看起來都是與上一個瞬間相連的,然而積累之後,卻早已和原來差距十萬八千里了。

理解了微積分的人,會明白髮展的威力。

亞馬遜的CEO問過巴菲特一個問題: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別人為什麼不復制你的做法?巴菲特回答:因為大多數人不願意慢慢變富。

對人們來說,我們此時此刻的生活,彷彿是微積分曲線中的一個點,我們只能看見離我們最近的那一個點,因此我們就會很著急,我們不願意慢慢變富,不願意一點點接近目標,而總想著要走捷徑。

吳軍老師說,不要太在乎你的第一份工作的薪水;生涯規劃師古典也說,年輕人入職前7年,不要太在意情感回報,而是要聚焦在能力的提升上。這就是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生活。

會用微積分思維的人,會自動的離問題遠一些,不去盯著當時的瞬間,而是看見人生的曲線,從何處來又去向何方,你就能尋本溯源,找到問題真正的關鍵節點。

持續寫作390/400 天。中文字數: 1135/3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