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蛇社會學筆記:我們魯,並不是因為我們生而就魯

Chialin Chou
cultivate-my-design-insight
5 min readOct 21, 2017

其實這是課堂筆記,又回到學校上課當學生的感覺真好。

首先謝謝 Mumu 與小明讓我有這個機運參與這門社會實驗,這是由李明璁教授所教授無學分、無學費,老師本人也無義務的一門課,預計有 10 次課,這是第 0 次課程介紹跟第 1 次上課所做的一些筆記與反思。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 Serendipity 吧,有這種機遇可以在無意間發現這麼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

話說前頭:我為什麼要學?

所謂的 User Experience Design,使用者經驗設計,所涵括的領域是很廣的,除了設計之外,還包含資訊架構、行銷思維、程式設計、數據分析、認知心理、社會學等等面向。

一直以來我很喜歡研究跟人相關的課,過去也曾在交大修過作為心理學與藝術跨領域的學者,陳一平教授,所開的藝術史心理學以及視覺心理學,由藝術的切面來了解人的心理。另外也包含我過去在大學時代所修習的語言學領域,其實也涵括認知心理學、社會學的一個切面。

觀察人的行為想法是很有趣,因為人就是如此複雜難懂又好似有些脈絡可循。

雖然交大其實有開社會學的課,卻一直到畢業之後才意識到有這門課的存在。(簡直是失誤,嗚嗚。)

但總之,我一直對社會學抱持著,好像跟人有關,卻不知道這個學科在幹麻,的想法。

這次一腳踏入,除了本來就一直想了解社會學之外,另一點就是,我失業了,彷彿就是宣告我自己是魯蛇一樣,既然這門課稱之為魯蛇社會學,我一直覺得,好像就是在為了療癒像我這種從沒真正失敗到如此下場的人而開的。

事實上真的很療癒 QQ

所以就是這樣,當學生的感覺真好,嗚嗚。

社會學是什麼樣的一個學科

老師在第一堂課稍微介紹了一下社會學是什麼,想完整一點歡迎直接到 wiki 上面查看

這裡節錄幾個我很喜歡的幾個片段。

  • 社會學的基本精神建立於三個概念:個人的 individual、公眾的 public、人際的 interpersonal。三者互相牽連,沒有一種關係是根本而絕對,三者是相對且互動的。
  • 社會學是專注人的生活的各種形態, forms of living,forms 一定要是複數的,加了 s 才有更多種對生活的想像,反映社會並不是只有單一的。
  • 比起某些試圖建立一致性與權威性的學科,社會學更在乎衝突與混亂,社會是如此難以理解,而社會學總是勇於提出問題而不急著給出答案。
  • 理想而言,社會學並不急於劃清界線、建立模型,建立唯我獨尊的學科權威,正如 Zygmunt Bauman 所說:社會學積極「與其他詮釋人類經驗的論述(如文學、藝術和哲學等)分享力量……凡是執意建立自己所設計秩序的掌權者,在他們眼中,社會學自然是這個『亂七八糟』世界的一部份。社會學是問題,不是答案。」
  • 社會學想要提供的啟發在於,思考「個人的社會性(the social in the individual)」以及「特殊事件的普遍性(the general in the particular)」,這看似很衝突,但事實上在探索社會學這門學科,會發現許多個人的生命歷程跟社會的關聯性。
  • 馬克思曾經在書中提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人類確實在創造自己的歷史,但卻是根據過去的條件。

而魯蛇社會學又是一堂什麼樣的課?

魯蛇社會學,老師將英文翻作 sociology of/for losers。老師說他特意把所有開頭都變小寫,表示有魯魯的感覺。(然後再自嘲好像沒有人發現,我真的快笑到崩潰XDD)

而使用 of/for 兩個介系詞也是特意的,這是一門談論失敗者,也是給失敗者的課。

同時老師又再次強調,是 losers,他是複數形態。魯蛇常常會陷入一種思維,全世界好像就只有我失敗了,然而其實魯蛇這樣的經驗並非這麼獨特,魯蛇你並不孤單。(嗚嗚魯妹我並不孤單,世上還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失業啊 QQ)

當魯蛇意識到魯蛇有一群人,就產生了魯蛇的社會學。

失敗者常常沒有 power, 沒有權力者會自慚形穢,認為自己努力不夠。(這根本是說我 QQ)

然而很多時候,失敗者是被污名的,污名來自一種權力關係,卻被偷渡成一種屬性,彷彿因為是你本來就是帶有這種天命,才變成魯蛇。

我們魯,並不是因為我們生而就魯。這不是帶天命。

社會學是一門對於社會階級,所謂各種「失敗」個體或群體的關懷,進而發展出系統化的研究方法、概念和理論,試圖理清這些所謂「失敗」之界定、為何發生、又該如何面對。

這門課程將透過經典文獻的閱讀和討論,重返對不同時空、不同處境之「失敗者」的多面探索,進而連結、反思身處台灣社會的「魯蛇」個體和群體,所面臨之各種挫敗與困境。

突然覺得這一整串都是引用,情緒太多,太感同身受了,不小心落入所謂的「失業者」這樣的失敗者框架的我,一直有著無法言說的挫敗感與痛苦,曾幾何時一直認為自己這麼努力、認真、用心並且善良,怎可能會落得所謂的失敗者,然而不論是誰,身上有著哪些變數,哪怕只有 1%,都有這樣的可能會發生,有時你就是會失敗。

作為從沒有認真思考過,從一個或許算是人生勝利組的位子,跌入這樣一個情境的我而言,算是一門自我理解的課吧,凌駕於情緒之上,也許會發現,失敗是共同的某種社會群體共有的生命歷程。

對自己說,記住,這不是你的錯,並不是你努力不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