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1學生簽證申請教學(2019)

Joyce Du
Joyce的矽谷生活日記
9 min readJan 7, 2020

--

我搬家啦!2023/01起,所有新文章都會發佈到我的新網站,這篇文章的完整內容,可以點擊這邊繼續閱讀。歡迎來看看🌟

聽到我決定學校的消息後,周圍的人最常問的就是:「拿到簽證了嗎?」甚至連銀行行員的第一句話也是:「你I-20跟F-1拿到了沒?」而且重點是拿到美簽才會有那種「我真的可以出發,不會被海關擋住!」的感覺嘛!不過 I-20、 F-1,到底都是什麼?

美簽基本上分成移民簽證(Immigrant Visa)和非移民簽證(Nonimmigrant Visa)兩種。非移民簽證底下又有商務/旅遊簽證(Business/Travel Visa)、工作簽證(Work Visa)、學生簽證(Student Visa)、交流訪客簽證(Exchange Visitor Visa)、以及宗教、家傭、新聞工作、條約工作或投資人等等。

一般的留學生或語言課程的學生和他們的眷屬,拿的就是學生簽證。學生本人拿的是F-1,而眷屬(dependent)則是拿F-2。眷屬在申請過程中有許多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面試時通常必須和學生本人一同出席,所享有的權利也不同。接下來我會以最鉅細靡遺的方式解釋辦F-1簽證的每個步驟!

1. 最輕鬆的第一步:跟學校申請I-20

「I-20是美國學校提供自費留學生申請簽證(F-1 Visa)時的入學證明文件,也有人稱之為入學許可。(資料來源)」也就是說,必須要先拿到I-20,才能繼續申請F-1學生簽證。​如果是打算八月初出發的同學,因為要預留學校發I-20、面試、補件的時間,建議最晚四月中開始。

申請I-20是整個過程中最無痛的。收到學校錄取通知後,會先需要回答就讀意願,有些科系會收佔位費(deposit)。大約4月中學校的國際學生事務處就會發信通知新生要開始準備申請簽證。每個學校會有自己專用的連結,繳交財力證明、填寫一些基本資料之後,靜待學校通知就可以了!

關於財力證明,有幾點要注意的地方:
1. 要求的財力證明會根據科系、眷屬人數、學位別而有所不同。
2. 必須提供「馬上可以使用的錢」,不動產、動產、還沒發下來的學貸、獎學金、助教薪水等通通不算。
3. 如果贊助人sponsor有美國籍,會需要另外填表格。

2. 第二步:領取I-20與第一次繳費

學校跑完程序後,會寄第二封信通知你的I-20已經準備好了!處理時間每年都不一樣,2019年5月馬大是五天左右,想快點拿到的朋友請儘早申請囉。I-20準備好之後,就會需要自己向快遞公司申請寄件服務(就是要叫快遞公司去學校取件的申請)。

好像大部分學校都是要求學生透過 e-ship global 這個平台申請。有DHL, FedEx, UPS三種可以選,我選了最便宜的FedEx(50美金左右),三天左右就到了,薄薄的紙用一個感覺很高級的特急件(extremely urgent)信封包著。這張紙千萬要記得收好,上面的SEVIS Number之後會一直用到。

確認有SEVIS Number後,要上這個網站I-901 Fee,2019年5月是USD$200(捏錢包哭),2019年9月已經漲到350USD了。沒記錯的話只能使用線上刷卡,網站很親民,除了付款那瞬間其他都很簡單,照著下圖的紅框框123做可以了。

繳I-901 Fee的畫面 (2019/08)

​交易一成立就可以拿到一張電子版收據,標題是:”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Program: SEVIS I-901 Payment Confirmation”。對,不要問我為什麼有I-190又有I-901,我真的不知道,有人知道嗎?

3. 請挑一個心情美好的午後執行第三步:填寫DS-160

因為如果心情不佳的話會填表格填到砸電腦!!

第三步比較複雜,不過其實長話短說就是「線上填表->列印郵局匯款單->等到隔天下午一點->前往第四步」。需要手把手教學請繼續閱讀,或是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步。

線上申請面試點這邊,可以選擇中文或英文。如果選擇中文,在申請新賬號時很多人遇過 “Your request cannot be processed at this time.” 的狀況(我也是),聽說是因為這個網站本身設計的問題,根據ptt前輩們的分享,只要把網址的 “language=Mandarin” 刪掉、語言改成英文,注意姓名不要有-,通常就可以了。如果還無法註冊的話,可以直接寫信或打電話過去,工作人員會直接幫忙處理。

接著就在主頁選擇第二個選項”New Application/Schedule Appointment” / “新的簽證申請/安排預約”,然後就開始開始無止境的填表。填起來感覺像是做最詳細的身家調查,最後一步是要提供兩個非親屬的聯絡人​(感謝室友讚嘆室友)。

申請簽證英文版介面(總之選第二個)

調查結束後會來到有照片的確認頁面(如下圖),系統會寄備份到指定的信箱,也可以當下就存一份pdf到電腦裡。

​最後,回到申請簽證的主頁,選擇繳費(Fee Payment),列印郵局的匯款單,2019年5月的費用是USD$160 (5400NTD左右)。雖然說列印匯款單的按鈕是”Click Here For All Payment Options”,但不管選哪個我都看到同一張匯款單。付完錢就差不多結束這個階段啦,這邊要留意的地方有:

  1. ​上傳到DS-160確認頁的照片,要是六個月內,符合美簽規格的照片。記得多洗一張帶去面試。
  2. ​這個款項是不能退款的(non-refundable)
  3. ​在郵局營業時間內,不論幾點繳納,都必須等到隔天下午一點系統才會放行下一步。
  4. ​這一步的所有文件都很重要(有照片的那張、郵局收據),面試必備。

4. 總繳納金額已逼近萬元台幣的第四步:預約面試

上一步到郵局繳納160美元的隔天,確認入帳後,回到主頁按繼續(Continue),接著依照指令填入收據號碼(CGI號碼),就是收據上136開頭的那串數字,就可以選時間和領取護照的方式啦!​其實136那三個數可以字不用打,我當時不知道所以打了,但沒發生任何問題。最後會到面試預約確認(Appointment Confirmation)頁面,有條碼,很多頁,請印下來,沒帶的話進不了AIT。

申請到這裡我真心納悶何苦為難留學生,想當初去韓國交換一年不用簽證費…

5. 好像沒那麽難的第五步:AIT面試!(2019/06/12面試實錄)

美國在臺協會(AIT)已經於2019年6月開始搬遷到內湖了(AIT官網)地址是: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100號,交通有點不便,請務必提早出門。

面試流程:排隊->過X光->上樓登記->關卡1: 基本資料->關卡2: 按指紋->關卡3: 面談

我預約的是6/12上午08:30的面試,不過其實我07:45到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在門口排隊。第一道門的警衛會看前面的人潮前進速度放人,此時會檢查第四步的面試預約單(上面有個條碼)。幸好那天下雨,人不算多,我08:20就順利進去了!

真正進到AIT前,工作人員會引導申請人把資料照順序排好,接著第二名警衛檢查手機的Wifi和藍芽是否已關閉,再一個一個到建築物裡過X光。有點像機場,人也要過X光機;水可以帶,但他們會要求現場喝一口。通過之後上樓和櫃檯姐姐確認過手機號碼,就可以繼續前往主要場地。手機號碼一定要確認,到時候跟快遞聯絡會打這通電話,我當初就在網路上填錯…。

第一關:檢查基本資料

我只被問了「大頭照是什麼時候拍的」這個問題。此時也會給一張號碼牌,這張號碼牌要從頭用到尾,千萬不可以弄丟!過去申辦美簽的紀錄、是否曾擁有過美國國籍等,都是在這關審查,我就遇到一名奶奶因為沒帶放棄美國國籍的文件被問超久,最後就沒看到她了。

第二關:按指紋

我遇到的是一名感覺是英語母語的男子,他很親切地問我要去哪裡、要讀什麼科系,邊按指紋還邊跟我說Maryland附近有什麼好吃的,AIT印象分數直接+10000。這關也是照著指示做就順利結束了。

第三關:面試

美其名是面試,其實就是再到另一個窗口,我被用英文問了三個問題:「你目前最高的學歷是什麼?」當下我誠實地說我即將在星期六畢業,她說恭喜。「誰要負擔你的學費?」我回答說是當初提供的財力證明上的親戚。「他(那位親戚)是美國公民嗎?」不是。“Okay. I think you’re all set. Congratulations!” 聽到這句話就是過關了阿阿阿!整個過程90分鐘內結束,雖然戒備森嚴但整體感覺非常優,工作人員從工讀生到面試官都滿親切的。最後要提醒的注意事項如下:

  1. ​翻開第五步的面試預約單,該帶的通通要帶
  2. ​清單中有一項要求「過去的所有舊護照」,不見了的話,如果上面沒有美簽就不用擔心,舊護照只是要確認過去美簽的資料是否正確。
  3. 唸生物、資訊工程、有研究經驗的準碩博士生,很可能被發紅/黃單要求補件。根據等待時偷聽到的,補件後的等待時間為五個星期到兩個月不等,請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狀況儘早開始申請。
  4. ​面試人員問的都很簡單,真的聽不懂會有人幫忙翻譯,但一定要誠實。

對從來沒離開過亞洲的我來說,第一次辦美簽真的超緊張。不過幸好就算過程繁瑣了點,整個流程指示都蠻清楚的,過程也十分順利。後來我選擇在順豐的雙連理貨中心取貨,申請後六天就拿到了!這麼高的效率和優質體驗讓我對AIT的親和力和辦事效率刮目相看。

我在申辦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瑣碎的問題,加上AIT又剛搬家,真的不懂的也好,杞人憂天的也罷,因為想幫助更多和我一樣獨自摸索的人,所以這篇文章其實是我當初在痞客邦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留學生涯從選校、申請、放榜,到買機票、找房、開學後的適應問題,實在有太多新手需要幫助而且值得紀錄的地方。到這篇爲止總算把舊的工具文都整理好啦,以後也會努力持續更新更多在美國的生活的。希望這篇面試實錄可以為你帶來幫助,也祝福每個人申請簽證都一次就過!

--

--

Joyce Du
Joyce的矽谷生活日記

“浪漫之後就是生活。” 2019夏季來美,研究所畢業之後搬到加州灣區,主業是想東想西、寫文章、料理、看可愛的貓咪,副業是recruiter。#nontechinthebay